2024年6月25日,2024年“青春兴晋”山西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举行启动仪式。
2023年7月至9月期间,组织新疆(兵团)共5批180名中小学生,来我省(大同、长治、运城、阳泉)开展“石榴籽一家亲”融情夏令营和暑期“同心营”活动。
389幅珍贵照片和一件件实物史料,呈现了山西青年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山西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发展演变……走进共青团山西省委机关大楼,就步入了山西青年运动暨共青团历史展览馆。
2022年7月,团省委利用机关办公楼公共空间,建成集政治功能、教育功能、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山西青年运动暨共青团历史展览馆(以下简称团史馆)并面向社会开放。两年来,团史馆作为团省委为青少年精心打造的立体式、沉浸式的红色打卡地,已成为常态化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有力载体。
近年来,团省委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聚焦共青团主责主业,扎实落实《中共山西省委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责任清单》各项任务,做到细化分解、责任到人、闭环督导,着力引导广大团员和青年进一步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理想信念;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共青团思政育人新路径。
聚焦主责主业 坚持为党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
新时代共青团为党育人,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团、教育青年。
举旗方能定向,凝心才能铸魂。团省委持续推进基层组织化学习,依托“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和“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指导基层团组织聚焦主题有序开展“4+1”专题理论学习,引导团员和青年静下心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实际制定《关于在全省面向广大团员和青年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根据需要设立协调组、联络组、宣传组和5个指导组,建立领导班子联系重点高校机制和交叉联动机制。部分班子成员深入太原、晋中、大同、忻州、运城等地的省属院校、市属高职院校30余次,有效推动工作。面向高校开展交叉、属地专项指导,成立专项指导组16个,开展实地指导214次,覆盖率100%。
打造“青春理响晋行时”品牌宣讲体系。组建省市校三级青年讲师团,开展“青春心向党奋进新征程”系列宣讲活动和“延安精神系列讲座进高校”活动,举办“奋进新征程聚力青春建新功”主题分享会,创办“三晋青学大讲堂”,高质量开展宣讲活动,让青年影响青年、青年带动青年。
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加强对骨干力量的培训,强化少先队员学习教育,积极联系新兴领域青年,开展学习交流会、座谈会、宣讲会等主题活动400余场,覆盖新兴领域青年15000余人,持续发动新兴青年通过公益支教、社区服务、电商直播、文旅创意等方式参与社会建设,开展“益起来益精彩”新兴领域青年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活动。
守好网络阵地 浸润青年心灵
当前,民族复兴伟业正处于关键时期,变革、风险、压力、困难都给青年构成了一些思想迷雾,需要共青团组织提高讲道理的水平,用建立在事实上的思想逻辑做好马克思主义的“青年化”阐释,着力提升理论对青年的说服力,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青年,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青年,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青年,夯实青年的信仰之基,帮助他们在变革中保持政治清醒,在变革中快速发展。
团省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发挥网上宣传和舆论引导主渠道、主阵地、主力军作用。持续做好团省委新媒体平台账号的日常运维工作,微信、微博影响力持续位列全省政务新媒体前三,抖音、快手、B站、视频号等团省委新媒体平台影响力逐步提升。山西青年微信公众号被中央网信办评为“2023年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是山西省2023年度唯一入选账号。团省委新媒体平台总粉丝量突破600万,全省团属新媒体矩阵总粉丝量超过1400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持续提升。
编创推广优质网络宣传产品。推出原创宣传片《共赴青春》、原创歌曲MV《浩气长歌》《新时代少先队辅导员之歌》《编山之城》、原创海报95张,拍摄全国第六季第四期“红领巾爱学习”右玉精神专题,受到青少年一致好评。推进山西青年网络文化行动。与网信部门、重点媒体密切协作,建立山西青年网络文化行动常态长效机制,用网络传播好党的声音,不断丰富青少年网络精神文化生活。制定《山西共青团媒体内容发布要点》,完成全省范围内团属新媒体账号的清理整顿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山西共青团网评队伍建设工作方案》,分类组建网评工作队伍,优化完善管理机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员体制、健全体系、提升能力,着力锻造层次多元、训练有素的高水平网上舆论工作力量。
创新工作思路 服务青年成长
2024年暑期,一批批特殊的“游客”,走进团省委机关大楼,参观团史馆。团史馆于2022年7月2日面向社会免费开放以来,由团省委机关系统年轻干部志愿担任展览馆讲解员,已接待参观近万人次。
打造团史馆是团省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办好政治学校、引领青年、为党育人的重要路径创新和具体工作抓手,面向青少年开放办公区域进行青运史和团史教育的一次改革实践。
以青年为本,找准青年思想困惑,有效回应青年关切,激发青年共鸣。团省委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拓展工作方法,探索思政育人新路径。
团省委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影响力,面向青少年生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健康中国·山西行动、爱国卫生、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双拥宣传等宣传活动,取得良好成效。广泛开展对外宣传,全视频平台推广省委宣传部系列宣传片《寻踪晋商》。广泛开展实践教育和仪式教育。以县(市、区)为单位举行示范性入团仪式,在全省5200余所小学校100%实施规范的少先队分批入队仪式。在国家宪法日、五四青年节或各地确定的“成人节”“成人宣誓日”举行规范的成人仪式。省少工委组织的“红色传递”仪式活动已覆盖全省中小学校,并被多个省份学习推广。施行“青春兴晋”行动,为青年学生提供“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4860个,吸引31025名学子报名参与学习实践。建立塔群式“学子实践联盟”,成立13963个村(社区)团组织报到联系点,吸引60余所高校6000余名大学生来并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推进西部计划,派出1300余名西部计划志愿者赴新疆、西藏等14个服务省参与西部计划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营”“小记者走进军营实践营”“石榴籽一家亲”夏令营、希望学子红色研学营等示范性活动6场,11804名少先队员参与新疆(兵团)、西藏书信手拉手活动。
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优化山西省团校建设,成立省团校左权学院,不断丰富线上线下培训教育内容,全年通过“送培训下基层”活动培训团干部7000余人次。建好用好全国青少年太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设立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582个,申报“红领巾研学行”活动场馆220个,援建“小马书屋”7所。全省170余万名少先队员注册成为红领巾讲解员,全国排名第二。
打造“青”字号建功品牌。组建青年突击队约1500支,覆盖青年1.2万人,组织青年积极投身防汛抗灾“防御战”等急难险重任务。
为了更好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2023年,团省委召开省青少年工作联席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具体措施81项,发布青年实事项目9条,努力帮助广大青年解决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山西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等免费服务,并在中高考期间开展减压系列活动,保障青少年心理健康。截至目前,作为全国首批区域中心的山西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已累计受理各类咨询12101件次。
开展“新时代希望工程1+1”助学行动、“圆梦行动”,资助大中小学生4万余名;援建希望小学、希望图书室、希望工程美育教室、希望厨房、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服务中心、快乐音体美项目等共110所,直接惠及青少年1.1万余名;通过德伟大病救助、“及时雨应急救助计划”,为百名身患重大疾病的患儿以及因灾、因病致困的青少年家庭提供救助款共计百万余元。为农村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困境群体提供亲情陪伴、心理健康、安全自护、学业教育等帮扶,全省14个“童心港湾”留守儿童服务站点在陪伴中开展安全和自护自救常识教育活动744场;“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开展活动289场次。
下一步,团省委将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提升对党的创新理论进行青年化阐释转化的能力。加强“青字号”品牌建设,丰富拓展“青春兴晋”“双争双兴”等重点项目的载体和模式,进一步体现实践体验的教化功能,将政治理想、价值理念、道德观念融入其中,引导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具象化青年化的文化产品的开发和传播,使青少年受到触动,达到入耳入心、思想引领的目的。借助团的基层组织优势和新媒体力量,开展分类引导,努力实现由“千篇一律”向“千人千面”转变。建好用好全省共青团、青学联、少先队组织新媒体账号,准确把握各平台功能定位、受众画像,在内容选题、发布频次、互动交流等方面采取针对性办法,着力推动各项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精准落地。
山西晚报记者 梁成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