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史兰花
丈夫因公受伤,瘫痪在床,史兰花悉心照料。
有句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无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实对此断言做出了佐证。也有句话说:夫妻就是同巢鸟,大难来临长相守。史兰花用自己20多年的青春生命也对此结论作出了诠释。
亲人在问,朋友在问,社会在问,史兰花的回答却轻描淡写、波澜不惊:“这没啥,搁谁都会这样做的。”再问到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时,史兰花的回答显得更知足:“现在日子已经很好了,女儿上了大学,丈夫也能帮我做点家务,我非常满足。”这就是史兰花,其言其行难能而可贵,朴素而高伟,普通而感人,兰香淡雅芬芳远。
史兰花以一个女性的博大心胸,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丈夫王东,直至丈夫独立行走、生活自理。在丈夫瘫痪卧床的前10年,史兰花护理丈夫可谓无微不至,无事不为,喂水喂饭喂药,按摩擦身送便,量血压、量体温、教识字、练发音……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无怨无悔。
史兰花的故事感动了家乡,感动了社会,荣获2020年度“灵石县身边好人”称号。王东22年的康复之路让史兰花付出了无尽的精力;史兰花22年的护理历程为王东付出了无尽的关爱。
福祸难料
2000年,南关镇道美村史家23岁的史兰花出落成亭亭玉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热心的亲朋好友纷纷上门说亲,不久,王东闯入了史兰花的心里。从此,史兰花和王东两个有缘人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婚后的两个小青年是幸福的,一年后,他们有了自己的女儿,生活更有了奔头。
女儿刚满1岁,祸从天降,王东出事了。2002年的一天晚上,王东只身到刚履职不足一个月的灵石焦炭运销公司某收费站值夜班。第二天早晨,接班的同事推门才发现,王东躺在血泊中,已奄奄一息。
由于伤及脑部,除去左部颅壁被击塌陷外,王东陷入长时间的深度昏迷。王东被送往灵石人民医院紧急抢救,因病情垂危,后转往省人民医院。
医院重症监护室是不允许家属进入病房陪的,所谓的陪侍只能是定时隔窗看望一眼,其它时间仅能在病房外的走廊里远距离相守。在这难熬的一个多月里,史兰花在省人民医院扎了营,成了重症监护室的忠诚卫士,为的就是每日将长睡不醒的丈夫收在眼中,用心灵的感应唤醒丈夫的生命体征。
苍天不负,心诚则灵,在史兰花及家人的期盼中,王东在昏迷40多天后苏醒了过来。由于头部遭受重击和长时间昏迷所致,王东丧失了语言功能和活动功能,其结果是说不了话、下不了床。在省人民医院完成了一系列必要的手术后,王东出院回家。
其间,史兰花将刚满周岁的女儿交给母亲照看,自己全身心陪伴在丈夫身边。在灵石人民医院治疗的十多天里,史兰花未曾离开过病房一步,夜以继日,别的患者是家属轮流值守,可史兰花却不让别人代替自己,困了趴在床边歇歇,累了倚在墙角靠靠。
由于案情一直未破,王东遭袭的内情一切都成了谜,唯一知道的是一夜间,一个健康英俊的小伙子转瞬成了命悬一线的伤残人。从此,史兰花的生活从幸福的山巅跌落到了苦难的谷底。
情无反顾
回家康复的王东在床上躺了一周后,身体状况未曾有任何改观,全家人决定“帮助”他进入康复程序,目的是让一个完全瘫痪的人早点站起来、走起来。
史兰花说:“那段时间,我坚持让王东康复,家人给予了最大的关爱。孩子由我妈妈带着,王东的爸爸、弟弟、姐姐们全部来家里帮王东复健。”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先是站起来就很难,由于脑神经严重损伤,指挥不了四肢,被扶下床的王东根本撑不起双腿,必须有两人分别架着王东的胳膊,才可以勉强站起来。走起来就更难,被人架着站起来的王东怎么也迈不开沉重的双脚,只有靠两个人蹲下身子一先一后搬动挪移。在上下四个人的全力配合下,王东方才可以艰难地被动完成所谓的站起来和走起来。别说长时间,就是十几分钟,四个助人者便是大汗淋滴,被助者更是筋疲力尽,可这样的“家庭作业”每天必须用数小时来完成。白天陪王东康复的父亲及兄弟姐妹晚上就各自回家了,彻夜的护理只有史兰花独自承担,这样不分昼夜的苦累艰辛令史兰花身心俱疲。
直至2012年,王东真正能独自站立、会走路。两年多时间,王东是怎么挺过来的、家人是怎么扛过来的、史兰花是怎么熬过来的,只有他们自己心里知道。
重新学会走路的王东在史兰花的“引领”下,将康复从屋内转移到户外。从此,每日清早,汾河岸边的环城路上,可以看到王东在史兰花的陪护下缓慢行走着。后来,一家人住进了位于翠峰山的新房,相伴晨练的情景便出现在翠峰公园的山道上。
王东恢复自主行动后,史兰花的护理转为更专业的病灶清创。由于重击创伤,王东左侧颅骨成为粉碎状,术后尽管用铁合金补了颅体,但因头皮部分坏死,缝合后仍有点状的铁合金裸露在外,而颅内的分泌物就会不时从创口中渗溢出来。先期,史兰花每天要领着丈夫早晚两次到附近的卫生所清理创口、上药换纱布。后来,史兰花购置了全套的工具器械、药物纱布,自己学着给丈夫清创换药。一回生两回熟,数年下来,史兰花俨然成了一名技术娴熟的专职医护人员。可有谁知道数年如一日的日常背后,史兰花付出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艰辛。
走出阴霾
王东出事后的22年里,史兰花作为妻子的角色让亲朋好友、邻里街坊无话可说。同时,她作为母亲、作为女儿、作为员工,同样做得令人佩服。史兰花说:“往前走、往前看,不要想那么多,走好每一段人生旅程。”
丈夫出事时,史兰花24岁,女儿刚满1岁。当时丈夫的康复是重中之重,占据了史兰花的主要精力。由于无暇顾及,对女儿的关注少了很多,史兰花心里愧疚。待丈夫慢慢康复能稍微脱身后,女儿也到了上学的年龄,史兰花的心思较多地花到女儿身上。上下学的接送、家庭作业的辅导、开家长会等与女儿有关的事,史兰花都事无巨细。史兰花柔弱的双肩上,一肩担着丈夫的身体康复,一肩挑着女儿的学习成长。直至2019年女儿考上大学去外地上学后,史兰花才少了劳累,但心里又多了牵挂。
2004年,王东恢复了语言功能,学会了拄着拐杖走路,史兰花决定找一份工作支撑家庭。经好心人介绍,史兰花做了灵石某酒店的保管员,负责接收、分发住宿部和餐饮部的全部物品。这是一份琐碎繁杂的工作,可史兰花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不怕烦,入库有登记,出库有清单,从不出错,是酒店名副其实的“红管家”。为了多点收入,除了干好保管员的本职工作外,史兰花还兼做保洁员,打扫员工宿舍的洗手间。由于勤奋、认真,今年年初,史兰花被抽调至酒店财务部门负责部分财务工作。看着她忙碌的身影、想着她艰难的家境,所有知情者无不敬佩史兰花的坚强不屈。
亲友评价
家住灵石翠峰山公园附近的居民王先生:我是晨练登山爱好者,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被一幅动人的画面感动着:翠峰山蜿蜒的山道上,一个清秀的女人牵着一个走路蹒跚的男人慢步轻移。开始,旁人以为那是姐弟,交谈后方知二人为夫妻。史兰花对丈夫呵护备至,令所有目睹这一幕的人无不动容。
记者对话
希望他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希望
山西晚报:你对丈夫王东长达22年的悉心照料,让人深感敬佩。在王东瘫痪卧床的前10年,你几乎承担了一切护理工作,无微不至,这种精神实在令人动容。请问,是什么让你能够如此坚持给予他如此深沉的爱与关怀?
史兰花:不仅仅是坚持,更是一种责任和爱。当王东遭遇不幸时,我作为他的妻子,知道他需要我、需要我的照顾和陪伴。所以,我告诉自己,无论前路多么艰难,我都要陪在他身边,和他一起面对。在他瘫痪卧床的那些日子里,我确实做了很多事情,从最基本的喂水喂饭,到更细致的按摩擦身,甚至是教他识字、练发音,这些都是我希望他能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希望。虽然有时候真的很累,但每当看到他因为一点小小的进步而露出笑容时,我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山西晚报: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过程中,你是否也曾有过疲惫、迷茫,甚至想要放弃的时候?是什么让你能够始终保持这份爱与坚持?
史兰花:我常会想起我们曾经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想起他对我的好,对我的爱。我知道,我不能放弃他,也不能放弃我们之间的感情。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的得失和痛苦,更在于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些挑战,如何去帮助我们所爱的人。对我来说,照顾王东就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和社区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他们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和力量,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山西晚报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