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地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是山西南部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休闲旅游度假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这里,不仅有大家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熟记的中国记忆,更有文脉传承、秀美风光,地蕴华宝、人图富强。
日前,“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团专访了永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朝霞。
山西晚报:永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从显著性上来讲,永济有哪些特色产业可以堪称城市名片?
李朝霞:永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有中国古代四大文化名楼之一鹳雀楼、《西厢记》爱情故事发生地——普救寺、国家级风景区——五老峰、中华瑰宝——唐开元大铁牛、中条第一禅林万固寺、王官峪、杨贵妃故里、神医扁鹊庙等文物名胜。可以说是一部行走的教科书。
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永济人民外出创业开饭店,将“永济面食”带向全国,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去年永济餐馆开到美国洛杉矶,实现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目标。
近年来,永济市在实施的“543”现代产业矩阵中,把水产养殖单列,在理念、技术和生态保护方面发力,致力打造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河鲜交易市场”,取得了显著成效。这里是我省最大的渔业主产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从这些层面来讲,永济拥有“文旅强市、蒲剧鼻祖、面食之都、渔业大市”等响亮的城市新名片。
山西晚报:作为全国唯一县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文旅产业这种城市名片无疑是最亮丽的。永济是如何利用文旅这张名片、如何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的?
李朝霞:近年来,永济摘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桂冠,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唱响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大戏。
我们坚持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以5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突破口,围绕打造“涑水亲水、沿黄历史文化、中条山休闲康养”三大文旅经济带,提升旅游品质、丰富旅游产品、优化旅游服务,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永济、玩转永济、享受永济、消费永济;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探索“文旅+商业”“文旅+农业”“文旅+体育”等多业态融合发展新模式,努力打造文旅产业新格局;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全方位构建文旅产品供给体系,完善配套服务提质量。围绕基础设施提升,强化旅游服务品质,以“旅游满意在永济”为目标,提升游客满意度,叫响旅游品牌。抓住“水上列车”流量,全力提升文旅知名度,提升城市品牌影响力。
山西晚报:近年来,永济不仅加大对文旅产业的投入,工业发展势头也很强劲,五大产业集群有声有色,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李朝霞:2022年以来,永济市根据中央、省、市推动产业转型部署要求,以“加快转型、振兴崛起”为主线,以构建“543”现代产业矩阵为目标,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工业转型呈现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新兴工业方面,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主导产业引领+核心企业带动+专业园区承载+产业生态支撑”模式,招大引强,重点打造五大新兴产业集群,重构永济现代产业体系,工业投资2022年37.1%、2023年63.2%、2024年上半年55.6%,连续三年保持高位增长。光电产业园,总投资9.65亿元标准化厂房一期完工,聘请中科院中科智汇工场管理光电产业园,依托深圳励诺信手机屏幕加工企业,一次性招引8个项目入驻,从对接考察到落地开工仅用了2个月时间,年内有望全部投产达效,产业链条基本形成。新能源电池产业园,蓝科途总投资8亿元的年产五亿平方米锂电池宽幅隔膜生产线建成投产,成功招引多个项目落地,产业链条基本实现闭环。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环保新材料产业园、电容器产业园,多个项目投产。
山西晚报:蒲剧是四大梆子中诞生最早的一种,作为一个文化名片是实至名归的。永济作为中国蒲剧(梆子戏)文化起源地,戏曲文化是如何传承发扬的?
李朝霞:蒲剧原名“蒲州梆子”,诞生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被戏剧界尊为“梆子戏鼻祖”。中国文化起源地(北京)中心为永济市颁发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统一监制的登记证书。
永济唐多诗人、宋多画家、明多官员、清多艺人,是唐传奇的发源地、元杂剧的摇篮。明代,永济是“乐户”的集中之地,清代孕育了郧三吉、郭保臣、祁彦子、杨登云等数十位名伶,促生了“梆子戏”的繁荣发展。如今全国各地的梆子戏都认“蒲州梆子”为鼻祖,与明代数次从山西移民和晋商行走四海繁荣家乡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于中国蒲剧(梆子戏)文化起源地研究课题的成果转化和运用,深度挖掘中国蒲剧(梆子戏)文化,持续举办年度全国梆子戏“回娘家”文化盛会,建设高品位、高质量的中国蒲剧(梆子戏)文化起源地博物馆,加大对演出剧团的扶持力度和艺术人才培养。
山西晚报:永济饺子、扯面早已声名远播,有“面食之都”的美誉。永济在面食产业发展、壮大上都有哪些创新和尝试?
李朝霞: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以永济饺子、扯面为主营的“小餐馆”逐渐在全国铺开,成为永济市劳务输出的主要形式。市委市政府因势利导,从政策配套、人才培养、品牌培育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成立了永济面食集团,打造永济好面特色品牌。随着餐饮业的发展,永济在外餐饮逐步实现了加盟连锁、品牌化、标准化模式,涌现出了“秦晋味道”“晋来顺手擀面”等一大批餐饮品牌。餐饮品牌化带动了餐饮标准化的发展,有力推进了永济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晚报:永济不仅是我省传统优质小麦主产区,水产产量更是占有全省的三分之一,在农业发展方面是如何布局的?
李朝霞:我们在农业上,做大做强优质小麦、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经济林四大现代农业板块,强龙头、扩规模、延链条、树品牌,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近年来,永济市政府充分发挥黄河滩水资源丰富的区位优势,将水产养殖作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黄河鲤鱼、观赏鱼、南美白对虾等高效水产养殖,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硕成渔业、水产良种站等为依托,建设集“育种—养殖—交易—餐饮—观赏”于一身的养殖示范圈,加快推动农旅融合,促进水产养殖产量、产值翻番,把永济打造成为黄河中游地区最大的“河鲜交易市场”。
在经济林板块,我们大力发展葡萄、桃、冬枣、柿子等干鲜果产业,香椿、莲菜、山药、芦笋等蔬菜产业和连翘、黄芩、丹参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产业,建设特色干鲜果和中药材基地,加快“三品一标”认证,探索线上线下、产地直销等多种途径销售农产品,畅通农产品和市场“链接”渠道,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
山西晚报记者 梁成虎
历史沿革
永济古称蒲坂,商属缶邦,春秋属晋,战国属魏,秦置蒲反县,属河东郡,新莽改为蒲城县。
东汉建武元年,改为蒲坂县;晋承汉制,义熙十四年,河东郡治从安邑迁至蒲坂,此后一直为区域行政中心。
北魏神麚元年置雍州,延和元年改为泰州;北周明帝二年改泰州为蒲州。
唐代,改名为“河中府”,并两次被设为“中都”。
清雍正六年升州为府,置永济县,属蒲州府。
1994年1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永济撤县设市,属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