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化

夏姓最早为大禹之后

  •   寻根溯源
      1.出自姒姓,大禹之后。据《史记·夏本纪》所载,夏朝传至帝桀时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是为河南夏姓。
      2.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姓谱》等资料所载,鲁悼公封夏禹后裔佗(本姒姓)为侯,并赐采邑,佗为纪念先祖,以夏为氏,后迁居沛地之谯郡(今安徽亳州),是为安徽夏姓。
      3.出自妫姓。据《史记·陈杞世家》所载,舜帝后裔徵舒以王父(春秋时,陈宣公之子,字子夏)之字为氏,称为夏徵舒,子孙遂有夏姓,是为河南夏姓。
      4.改赐姓或其他。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得姓始祖
      夏姓为大禹后人,或为舜帝之后,均为古帝颛顼之裔,得姓始祖为夏启。
      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禅让制而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德,深受拥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姓。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夏姓最主要发源于今河南、安徽省境。早期繁衍于中原一带,并向西、向北扩展。夏征舒后裔夏齿、夏区夫均仕陈国(今河南一带)大夫,夏御寇仕齐国(今山东东部)大夫。秦汉时,江西、江苏、浙江等南方地区有夏姓迁入。如西汉有夏侯婴为江苏人,夏黄公为浙江人,东汉有夏方为江西人。夏姓大举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际,浙江夏姓此期最为昌盛,故有夏姓会稽郡望之说,始祖为西晋高士夏统,此郡亦为夏姓发展史上最大望族。这一时期,北方夏姓因战乱动荡流离,相对南方,发展低迷。唐时政清民和,夏姓处于一个萌生勃发时期。北方夏姓重振家园,发展壮大,南方在前代基础之上,更加繁衍旺达。宋代以后,荣载史册的夏姓名人比比皆是。北宋有参知政事夏竦,江州德安(今属江西)人;夏诚,龙阳(今湖南汉寿)人;南宋有画家夏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代有画家夏迪等。明代有夏允彝,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画家夏昶,今江苏昆山人;宰相夏言,江西人。另外,明初有山西大槐树夏姓分迁于浙江、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清代名人有小说家夏敬渠,江苏人;史学家夏燮,安徽人。此外,清末有闽、粤等地夏姓渡海入台,后辗转新加坡等地者。总之,宋元明清时期,夏姓支脉延伸更广,且以江南一带为繁衍望地。如今夏姓分布以江苏、浙江为多,这两省夏姓人口约占全国夏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
      宗族特征
      1.夏启始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开创更朝换代之历史新局面。
      2.夏姓多文学艺术及学术人才。(见“名人精粹”所录)。
      3.夏姓名人典故千古流传,并被列入堂号。如“平水堂”出自帝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之事;“遗爱堂”出自唐人夏鲁奇忠贞守节,以死报国之事。前人事迹,激励后人,代代相仿,万年永垂。
      4.夏姓发源于中原,经改朝换代,战乱迁徙,遂变为南方姓氏。
      5.夏姓字行辈分寄寓族人企盼国兴家宁,政清人和之夙愿。如清代夏定芳所纂《夏氏族谱》载有江苏淮阴夏姓一支字行为:“成元裕庆,孝叙淳恩,祚式尚祐,贵铭。”
      大槐树寻根
      明洪武至永乐年间,为恢复生产、充实国力、发展经济,使人口均衡,明朝政府于洪武初年制定了移民屯田的复兴之策,开始了迁民戍边的非常之举——洪洞大槐树移民。移民活动历时近50年之久,达到1230个姓氏、150万移民之众,夏姓为洪洞大槐树重要的移民姓氏之一。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夏氏始祖为平阳、太原二府,泽、潞、辽、汾、沁五州,洪洞、赵城二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天津、陕西、甘肃、宁夏、安徽、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等地。夏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一号供橱。

      山西晚报记者 李雅丽

      (资料来源: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景区)
      延伸阅读
      掷药囊改变历史的中医
      华佗、扁鹊、孙思邈、李时珍皆为中国历史上的“名医”,夏无且(jū)如果不是因为一场刺杀事件名垂青史,他大约也应该是能够列入名医行列而被世人所知吧,毕竟能跟在皇帝身边的医生,也是当时的佼佼者。但是他之所以在历史上能够留下名字,并不是因为他的医术,而是他凭借机智救了当时的秦王嬴政,从而改写了中国历史。
      公元前227年,荆轲受燕太子丹派遣,携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的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图穷匕见之时,荆轲一只手抓着秦王的衣袖,另一只手抓着匕首向秦王刺去,幸而秦王断掉衣袖,马上跑到殿中,绕着殿中的柱子躲避。因为秦朝的官员不能带兵器进大殿,在最危险的时候,秦王的医师夏无且把怀中的药囊向荆轲砸去,干扰了荆轲的行动,给了秦王拔剑的机会。秦王拔出剑直接砍伤了荆轲的左腿,而荆轲直接用匕首向秦王掷去,匕首没有掷中秦王,掷到了大殿的柱子上,秦王连砍荆轲八剑,之后才有侍卫冲上来杀死荆轲。
      平定刺杀后,秦王论功行赏,赐给夏无且黄金二百镒,并感慨地说道:“无且爱我,才会用药袋投击荆轲。”此后对夏无且更加信任,时刻将他带在身边。夏无且以他的药袋为暗器,以最原始的投掷方法成功地阻止了著名刺客的进攻,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因医术而青史留名的医生,也因此而改变了历史的前进方向。
      夏无且做御医从秦国一直做到了汉朝,而且和当时的大儒董仲舒是好朋友,他把自己当年如何救下秦王的细节讲给了董,董又把这段历史讲给了司马迁,因此这段历史可以说是亲历者的口述史。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4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9-02期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9期

    • 第2024-08-28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