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论苑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下)

  •   战略节点 战略目标 战略任务 战略重点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教授 宋建国
      从战略思维角度来看,《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站位高远、目标宏大、举措得力、重点突出,是一份党中央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文献。
      战略节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开放以来的三个战略节点: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推进改革新征程;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谱写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党的三次三中全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以“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词,作了改革开放时间节点的战略贡献,在党的历史和新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战略目标(战略总目标)——“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综合起来看,总目标是个目标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规定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战略任务——“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纵观十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可以看到,十四个方面的战略任务的组织设计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战略任务、战略目标是分领域来组织设计的,具有辩证统一的哲学关系。二是战略任务是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主题而组织设计的,体现了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主题。三是经济改革战略任务的组织设计,紧密联系经济发展任务来组织设计。
      战略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中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部分明确提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任务中明确提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在任务中浓墨重彩、多层次作出部署和安排,都说明经济体制改革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坚持“六大原则” 把牢改革方向
      中共临汾市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副主任、讲师 樊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六大原则。六大原则,是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经验的升华提炼,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的新的丰富和发展,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的原则篇。
      坚持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中国之所以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在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就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实施改革开放。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72次会议,审议通过涉及民生福祉的重要文件有100多件。正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守正”,就是改革无论怎么改,根本的东西绝对不能动摇。我们始终注意保持改革定力,但我们也敢于创新,力求把该改的、能改的改好、改到位,看准了就坚定不移地抓。比如,河长制、湖长制的实行,不仅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还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喝上了干净水。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最根本的是因为党领导人民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我们围绕制度建设这条主线,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坚持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2014年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努力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坚持系统观念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法。2023年第19期《求是》杂志,刊登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文章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教授 周瑞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重点举措,是我们主动适应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参与全球安全治理的需要;是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努力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
      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决定》指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决定》强调: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要“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要“健全社会治理体系”,要“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点举措。《决定》对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涉外维护国家安全机制进行了安排部署。还对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提出系统化的改革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不断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完善安全生产制度、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生物安全监管预警防控体系、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制度等。在社会治理中,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要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强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深化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加强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力量。完善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依法严惩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犯罪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明确职责、细化分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要加强和创新宣传教育,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并延伸到基层,覆盖到广大群众,形成共识,凝聚力量。
      加强理论研究 落实改革要求
      中共忻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方春风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具有重大贡献。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工作者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宗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地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其中,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旗帜、前进方向、政治立场、发展理念、总基调、总要求、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工作重点、实践途径等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牢牢把握好这一科学行动指南。
      将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决定》第十部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中第38个要点讲“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明确提出要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一项重大理论创新工程,是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基础工程,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领导干部和时代新人意义重大。科社工作者要积极参与改革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尤其要把研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切入点放到我省转型综改、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进程上,结合专业特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出有分量、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要紧扣深化改革的重点内容展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系统部署,特别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就要从这些方面展开深入研究。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9-06期

    • 第2024-09-05期

    • 第2024-09-04期

    • 第2024-09-03期

    • 第2024-09-02期

    • 第2024-08-30期

    • 第2024-08-29期

    • 第2024-08-28期

    • 第2024-08-27期

    • 第2024-08-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