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连锁超市自助结账台前,一名女子正将购物车里的物品拿出来扫码结账。不寻常的是,十几样产品中,该女子仅扫了几件,其余几件在自助机前过了一下就放进了购物袋,随后,她快步走出超市,整个过程流畅自然。这种行为,被办案人员称为“超市盗”。
9月11日,山西晚报记者从阳泉市人民检察院获悉,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超市依靠消费者自助进行选购和结算。有关商品拆包偷走、故意漏扫等方式的“超市盗”案件明显增多。为此,阳泉检察机关为进一步增强企业防损防盗管理机制,向辖区某大型超市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
“超市盗”案件频发
近日,女子刘某在某大型生鲜超市选购商品时,先将几袋冷冻海鲜放入购物车,随后又到蔬菜区域一边对蔬菜挑挑拣拣。其间,她偷偷将冷冻海鲜藏入随身携带的购物袋中。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刘某熟练又紧张地到自助结算区域结算了一袋蔬菜后,径直离开了超市。而如刘某这样故意漏扫、拿多付少的方式,在超市内并非个例,阳泉检察机关也连续受理了多起类似案件。
“‘超市盗’不是单纯的企业经营问题,更是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反映出当下智能化不断加速发展进程中,企业防损防盗管理机制的不完善。”近期,阳泉市城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辖区一起“超市盗”案件中,发现大型超市越来越多依靠消费者自助进行选购和结算。其间,极少部分顾客利用自助式购物的便利和漏洞,采取将超市商品拆包偷走、故意漏扫等方式实施盗窃行为,“这个案发量在逐步增高,需要大家一起去关注这个问题。”
针对此情况,案件承办检察官对被盗超市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对超市卖场防盗设施建设、商品分类、监控死角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并向超市负责人了解盗窃案件的全部经过。
此外,针对超市在防盗方面的管理问题,检察机关还与辖区某大型连锁超市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意见。
针对调查发现的情况,9月9日,阳泉市城区人民检察院向超市公开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相关超市加强监管工作,增强人力监督,提升技术防控机制,同时加强防盗设施的使用,安排专人实时查看监控视频,注重对电子监控设备和结算收银系统及时更新和维护。
为了更好地帮助该超市解决被盗难题,检察机关还专门拍摄了防盗短视频,在该超市显示屏滚动播放,同时制作了10块防盗宣传警示牌,张贴在该超市出入口、自助结算处等明显位置,提醒顾客自觉结账,切莫抱有侥幸心理,以免触碰法律红线。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超市表示检察机关指出的问题切实存在,提出的建议内容精准到位,今后要制定相关措施,维护超市正常经营秩序。
检察官分析盗窃者的心理
在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在“超市盗”案件中,被盗的商品主要是价格相对较低的水果、生鲜、零食类的物品,单次盗窃金额一般达不到盗窃罪追诉的标准,但由于行为人盗窃次数较多,严重侵害了超市的合法财产权益,影响超市的正常经营秩序。
而多数盗窃者并非家庭极度困难、衣食无着,大多数是在第一次故意或者不经意遗漏扫码后发现了自助结账漏洞,工作人员也未予以阻止,让行为人有了可乘之机。这些特殊的消费者,出于贪小便宜和认为不会被发现的侥幸心理多次“故伎重施”,直至慢慢堕入犯罪的深渊。
“超市盗”案件多么?不久前,北京朝阳检察机关统计的一份数据,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朝阳检察院第三检察部(轻罪案件检察部)检察官介绍,2020年以来,该院共受理“超市盗”一审公诉案件1000余件,在盗窃案件中占比近50%,呈现多发易发态势。此类犯罪盗窃数额较低,多数为10次以下,犯罪主体多为超市附近的居民,多数没有前科劣迹,不具有“犯罪人”特征。2020年至2023年年底受理的审查起诉案件中,起诉300人,占比30%;相对不起诉701人,占比70%。
针对“超市盗”,检察官也分析了盗窃者的心理。究其本质,离不开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方面,盗窃者认为自己只是盗窃少量商品没有结账,只要被发现时照价付款就可以解决;另一方面,对盗窃入罪标准了解不够,认为偷盗小额商品不致上升到刑事处罚。其次,盗窃者怀有侥幸心理,认为超市内工作人员少、场地空旷、查验查禁的可能性低,自己的藏匿商品、部分结账、偷换价签等投机行为不会轻易被人发现。但他们可能不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盗窃他人财物数额较大、多次盗窃、扒窃、入户盗窃都可以构成盗窃罪。根据相关司法解释,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多次盗窃。这也意味着,如果行为人两年内盗窃三次以上,即使单次窃得财物价值及总价值均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也构成盗窃罪。
山西晚报记者 辛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