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8时许,入秋时节,位于太原市小店区黄陵街道的窑子上社区内,由居民们自发栽种的各色月季花争相开放,分外好看。道路两旁干净整洁的院子里,已经结满大红枣的粗壮树枝纷纷探出墙外。而在院墙外,家家户户的“院长”(当地叫法,意为“一家之主”、户主),像往常一样,拿起大大的扫帚,认真地打扫着门口的一亩三分地。
然而,山西晚报记者在现场注意到,“院长”们打扫的地盘可不仅仅是自家的门口那么简单,大家还会主动将自家门口相关的宣传栏、公共设置以及花坛围栏等全部认真地收拾干净。
窑子上社区位于太原市东山丘陵地带,社区户籍人口160户、398人,社区党员17人,流动人口4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村改社区。“虽说已经改为社区,但是居民们还是习惯农村式的田园生活。比如,冬天为了方便取暖,在门口堆木柴。夏天收拾院子,门口又堆满沙子水泥,时间长了,社区也变得脏乱差!”窑子上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张玉林介绍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加强社区的环境卫生管理,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今年6月初,窑子上社区两委创新工作形式,将“门前三包”、环境治理等内容纳入“院长”积分制度,实行院长“门前三包”积分制管理,倡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持续提升社区品质,打造整洁有序的社区形象。
“同时,我们在‘门前三包’积分制的推行过程中,还鼓励党员中心户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表率。党员中心户带头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主动帮助困难群众清理卫生,关心关注群众需求,示范带动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张玉林说道。
“院长”吴利平,居住在窑子上社区广场中心位置以北的第一户人家,因地理位置特殊,处于社区人口最集中的位置,每天他都会比别人起得更早一些。而此时的他,已经打扫完门口,正拿着抹布擦抹着家门口的公共设施——变压器外面的围栏。“我这个地方属于社区的中心位置,居民进进出出都会经过,可以说是社区的门面,自然不能马虎。这打扫干净了,不仅自己舒服,也方便了大家出门。”吴利平一边说一边继续擦着门口的围栏,记者注意到,吴利平在扫描过程中看到地上有烟头,他会立刻捡起来打扫干净。
那么,如何用“积分”来提升社区“院长”积极性?这些积分是如何评判?又是如何开展兑换活动呢?上午9时许,山西晚报记者又来到位于窑子上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积分兑换处,此时正值窑子上社区一月一次的现场积分兑换活动,山西晚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兑换现场,毛巾、洗衣粉、笔记本等用品整齐排列在桌子上。而门口处,已经有十余位居民排着长队等待用积分兑换物品。
张玉林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从今年6月开始,为彰显评分的公平公正,特别成立了网格化巡查小组,居务监督委员会进行监督,还建立了“院长”评比微信群,评分小组每周进行检查,按照“一月一评分”“一月一记录”“一月一公示”的形式,按照“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在微信群告知得分情况,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全体居民的监督。同时,社区还细化了评分制度:其中“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的内容每项积一分,满分10分,脏乱差内容每项扣一分,居民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积1分,帮助居民解决困难积1分,帮助社区出谋划策积1分,其他参与社区活动逐项积分,满分10分。
记者了解到,正因为社区每月开展的公开表彰活动,不仅给居民树立“风向标”,也更好地在居民中间形成一种对标氛围。“在积分奖励机制的推动下,社区形成‘参与—积分—激励—参与’的良性循环,在‘积分制’的约束下,社区环境有了明显提升,活动参与率明显上升。”因此张玉林表示,今后,窑子上社区将继续优化积分管理制度,发挥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工作的积极性,强化社区环境卫生、居容秩序、绿化管理等,营造相互监督、共同遵守的良好氛围,助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