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钢密码》王绍君著 北岳文艺出版社
该书是一部反映山西省转型发展新成效的纪实文学作品。太钢是一个有着90年历史、为新中国炼出第一炉不锈钢的大型特殊钢企业。本书以太钢人创新开发“手撕钢”、笔尖钢、高端碳纤维等高精尖产品为背景,深入挖掘太钢人在转型综改实践中的感人细节,表现太钢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团结协作的拼搏精神。全书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太钢在环保绿化建设、炼钢、轧钢、新产品开发等多方面的成功实践和感人故事。
在老太原人特别是北城太原人心目中,对素有“十里钢城”之称的太钢可谓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身边或多或少总有几个在太钢工作的亲友,就算在街巷中、在电梯里,也经常能与那些身着天蓝色工装的身影擦肩,陌生是因为对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我们有着一种神秘的仰望心理,就算有机会进入厂里走一遭,环顾整洁优美的厂区环境,望着绿荫掩映中的厂房管道,听着隐隐传来的机器运转,也无法窥得其全貌。钢铁到底是怎样炼成的?恐怕真没几个人能说得清。而近些年的太钢,频频成为新闻事件的主角,又都是由于一些高精尖特种钢产品的研发成功,这更令我们对太钢产生了新的神秘感。那些意气风发的产业工人们,在那座庞大的钢城里,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手撕钢”“笔尖钢”等这些特种钢是在怎样的一双双手中诞生的?王绍君先生的新作《特钢密码》,恰好能帮我们解开一些来自外行的疑惑。
《特钢密码》是一本纪实文学作品集。作为一名老太钢人,王绍君长年累月穿行在钢城中,加之,他多年来一直担任太钢作协秘书长,为了采访、创作、报道,与各部门、各工种的太钢人多有往来,所以,他为我们带来的自然是第一手的信息,笔下所呈现的也都是鲜活真切的“太钢面孔”。
在本书中,作家以诗意澎湃的语言、细腻动人的笔触为我们还原了劳动者们的许多工作和生活场景,在十个不同的生产部门中,我们得以结识了数十位优秀的太钢人,他们中既有技术能手,也有研发专家,有的懂管理,有的擅经营,有的则专注于创新增效,当然,还有作为配角存在却一样兢兢业业、不可或缺的后勤部门人员。随着作者的书写,我们一路追随着他们的成长之路,感受到了成熟的企业与优秀的员工之间互相依存、互相成就的辩证关系,更感受到了新时代大国工匠身上那种独有的可贵的主人翁精神。
在太钢线材事业部(原太钢不锈线材厂),我们认识了朱拥民带领下的团队,他们攻克了生产技术难关,为港珠澳大桥“特供”了近万吨优质钢材,他们还历时五年成功研发了国产“笔尖钢”,让制笔大国的这一原料不再依赖进口,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提振了无数国人的信心;在冷轧厂,我们认识了爱琢磨、爱创新的技术能手牛国栋,在不断优化生产工序、提升生产效能的过程中,他和他的伙伴们都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型材厂,我们认识了爱较真儿、会管理的郭光宇,他还曾在装配进口设备时,面对图纸大胆质疑,小心求证,顺利扫清了生产中的障碍;在工程技术公司,我们认识了自动化控制领域的技术能手、高级工程师杨斌,他的创新团队不仅为太钢屡创价值,还为其他兄弟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不锈精密带钢公司,我们认识了王天翔、段浩杰、吴琼、韩小泉等参与了“手撕钢”研发的技术能手,由他们生产出的全球最薄最宽幅的不锈钢箔材,让“百炼钢”化“绕指柔”成了现实。当然,我们还认识了陈翠荣和石檀林,他们带领下的厂容管理团队,不仅打造出了花园般美好的太钢厂区,还勇担使命,走出太钢,在太原西山生态整治工程中立下战功。书中还记录了一支敢打胜仗的太钢团队,他们在全国技术比武中勇夺团体第二名,看似上场的只有四个参赛队员,其实在那份光荣与梦想背后,还有着众多教练员、参赛队员及家属们的无私付出。
合上书本,我不由感怀,无怪乎有《咱们工人有力量》这样铿锵自豪的歌曲,托举大国复兴重任的磅礴之力正源自一个个渺小个体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坚守与追求。《特钢密码》这本书中一个个可敬可爱的产业工人,以及始终默默支持着他们的家属们,正如同筑路的基石,为这个东方大国铺就了一条坚实的复兴之路!
向太钢人致敬!向光荣的产业工人致敬!
高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