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改善民生,深化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要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山西如何答好这套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具现实利益的“试卷”?山西晚报今日推出“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专栏,通过山西晚报记者深入采访找出“答案”。
9月22日,山西晚报记者从朔州市山阴县了解到,该县坚持深化文旅康养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打造“一山一河一带一路一群两城”为主体的朔州市中南部文旅康养区,积极创建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将文旅产业打造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游广武古城 品长城文化
“广武古城是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存着原生态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广武古城,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民族交往、文化交融的中心之一,是民族团结、历史融合的最好见证……”9月21日,负责山阴县广武古城讲解工作的志愿者高利霞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详细介绍广武古城的“前世今生”。
山阴县广武古城的形成,源于中原政权对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防御,其作为军事防御工事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是古代整个雁门关防御系统的核心。历来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必定“首攻广武,后图雁门”。广武古城是雁门咽喉,它雄踞隘口,南望内长城,周边分布有广武汉墓群。东面是新广武城,接辽代雁门关关城遗址。
广武古城有新、旧两座,新城紧傍长城而筑,旧城在新城西,居长城之外。关于这两座古城,有一个民谚,叫做“新城不新,旧城不旧”。因为新广武城虽然是明代修建的,但地基却是用的战国时代的遗址,算是重建;而旧广武城是宋辽时期修建的,实际上要比新城始建晚了1000多年。
新广武城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于明万历三年(1575年),位于雁门关北3公里处,是内长城防御体系内的重要设施。城内由瓮城、中城、南瓮城三道防线组成,中城状如簸箕,南瓮城形似斗状,故有“金斗银簸箕”之称。
旧广武城保存有较完整的明清时期修建的古城墙。城墙东西长300米,南北长500米,城高8.2米,女儿墙高1.7米,墙基宽6米,有东、西、南三个门,是我国现存辽代古城中最完整的一座。城墙最上面沿矮墙设置有垛口、望洞和射孔,整个城墙共施马面16座。城内街道的建筑布局基本保留原制。2006年,旧广武城被列入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武长城与内长城沿线的白草口堡、水峪口堡、胡峪口堡及关内新广武城、关外旧广武城,共同组成并重现了明代“九边重镇”中山西镇“关、山、口、台”的长城防御系统,同时也留下了璀璨的长城文化。
“近年来,山阴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文旅资源,紧紧围绕雁门关——广武长城一体化推进战略,全面建设雁门关——广武长城核心展示园、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一批标杆项目,推进广武创建4A级景区,积极构建文旅融合‘大格局’。”山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霍秉明向山西晚报记者介绍说。
体验速度激情 尽享冰雪乐趣
“我滑雪已经六七年了,去过很多地方,广武国际滑雪场的坡比较陡长,还设计了多种样式的坡道,能多滑一会儿,我比较喜欢来广武这边滑。”想着即将到来的滑雪季,滑雪爱好者韩淞沛已经跃跃欲试。
每到冬季,全国各地的冰雪旅游、冰雪运动便会持续升温,滑雪场、滑冰场人气暴涨。冰雪运动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融入了寻常百姓生活。
而广武国际滑雪场位于北纬39°,典型的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而漫长,这一黄金纬度被誉为“世界滑雪黄金带”,以丰富的降雪量和优良的雪质而闻名于世。
广武国际滑雪场作为我省规模最大、配置最高的雪场,当前最高点海拔1460米,高差逾300米,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9627亩,滑雪大厅约5000平方米,设有初级教学区,初、中、高级雪道,跳台、U型槽、雪地自行车和戏雪乐园等。雪道总长度40余千米,拥有竞赛级雪道16条,最大坡度比≥53%,最长雪道长度超2km,可以满足不同滑雪爱好者的不同需求。
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后,滑雪场最高海拔达1860米,落差超700米。新雪季,广武国际滑雪场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全新设计建造了VPARK地形公园,开放了夜场项目。广武国际滑雪场宽敞的雪道和多样的雪地活动,将吸引众多滑雪爱好者体验速度激情,尽享冰雪乐趣。
除了丰富的雪地活动,广武国际滑雪场还拥有众多完善设施。2023-2024年雪季,广武国际滑雪场围绕冰雪运动、冰雪旅游、冰雪文化等创新产品形式,不断丰富游客体验,从2023年11月15日开始营业到2024年3月10日,共接待游客超12万人次。广武国际滑雪场还将进一步完善多种山地运动设施和水上项目,实现四季文旅循环发展。
“接下来,山阴县将积极拓展‘滑雪+’旅游模式,联动临近的长城1号旅游公路、明长城、雁门关、广武古城等历史古迹,积极培育文化演艺、会展、滑雪、康养体育、研学旅游等一批新业态产品,持续打响‘塞上广武三千年长城两侧是故乡’文旅品牌,进一步促进冰雪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山阴县文旅局局长韩承升对记者讲道。
红色资源 释放旅游新“温度”
山阴县玉井镇是革命老区,位居洪涛山腹地,现存有王老沟抗日战斗遗址、山阴县抗战时期第一个农村党支部遗址、右山朔怀抗日救国会旧址、抗日归国华侨李林烈士陵园等多处红色遗址。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红色基因早已融入了这座县城的血脉。
玉井镇东庄村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部驻地旧址是一处民居四合院,现有石窑9间、地道入口2处。2018年,朔州市、山阴县编制八路军120师358旅旅部驻地遗址设计规划,对358旅旅部旧址进行修复。利用东庄村原学校旧址,布展了“洪涛山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同时建设了红色革命展示厅、烈士塑像,完善了地道遗址修复。
玉井镇口前村是全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所在地。聚焦红色村庄要素,依托红色史实,口前村村史馆将抗击日寇侵略、动员青年参战、八路军七一六团和雁北支队驻扎口前的光辉历程、抗战英雄简介亮于版面,在重温一段段红色故事的过程中,沉浸式感受红色精神和古老村落的精神风貌。
在村史馆的展馆中,记者看到,从手榴弹、地雷到煤油灯、老烟斗、泛黄的老书再到大哥大、传呼机,一件又一件的老物件承载着红色记忆,从抗战英雄到一届又一届的村支书再到本土培育的人才,记录着口前人民百年来用血与汗创造的美好生活,全方位展示了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玉井镇挖掘和利用口前、东庄、水头、王老沟村的深厚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吸纳“90后”“00后”返乡青年、退休老党员组成业余讲师团,培育了玉井红色文化旅游与党性教育讲解员队伍;打造了“我心向党”打卡点,建立了村落、民宿和交通等红色产业服务网络;开发了红色摄影、“红色历史”研学等新兴项目,全力打造朔州市首座红色旅游古镇,形成集红色人文、文化旅游、党性教育、军事体验为一体的红色胜地。
“下一步,玉井镇计划在王老沟战斗遗址布置还原战斗沙盘,设立战斗遗址丰碑和英雄雕塑墙。在东庄村村委会东侧房屋打造游客接待中心。同时以山阴县建设红色1号公路为依托,连线东庄、水头、王老沟、口前四个村,建成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玉井镇党委书记刘国栋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讲道。
山西晚报记者 刘俊卿 通讯员 武丽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