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天气开始转凉,有人开始“贴秋膘”,有人选择“秋冻”,还有人在寻找各种“补气血”的方法。尤其是“补气血”,网络上宣传的各种功效,让不少“小仙女”们趋之若鹜。可是,真的是所有人都需要“补气血”吗?大家都会陷入哪些误区?又该怎么补呢?
连日来,山西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被各种产品“种草”但坚持有点难
佳佳最近有个烦恼:购物车里有好几款补气血的产品,但每种宣称的功效都略有不同,让她不知该怎么选择。“我一到这个季节就开始手脚冰凉,朋友说我是气血虚,得补,我就开始研究各种产品。”而随着在网络上搜集的信息越来越多,她被种草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有口服液类的,有软糖类的,有冲泡的,还有各个品牌的固元糕,就是不知道该怎么选。”她说。但她比较“偏爱”宣称含有阿胶糕的固元糕,因为被做成了一块块的开袋即食版,“想吃的时候随手拿出来就行”。
“我是在网上看的各种食补方,但主要是各种汤,比如红枣红糖煮鸡蛋、黄芪煮水,还有什么三宝汤、八珍汤,我都试过。”欢欢今年刚大学毕业,但从小身体就不太好,所以比较注重“养生”。“说实话,有些汤需要的原材料会有重合,但很多东西是不一样的,买的少了怕不够,多了又浪费。”她说,“关键是煲汤有些费时间,所以不太好坚持。”
“我一直坚持吃红枣。”“枸杞泡水比较简单,但偶尔会忘。”“我会用破壁机打各种米糊。”“买的现成的枸杞原浆,想喝的时候就能拿出来,就当饮料了。”……采访中,山西晚报记者发现,不光是女生有自己补气血“秘方”,就连一些男生,也会有同样“补气血”的经历。“去检查了,医生给开了方子,但就喝了一个疗程,也没坚持下来。”小何说。
“气血”也会堆积小心补过了
“现在补气血好像成了一种流行,很多患者都会问一些相关问题,但我建议,大家在补之前,首先要搞懂什么是气血,自己又该不该补。”太原市中医院综合科副主任医师于小梅在介绍补气血的相关知识前,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她表示,生活中许多人一旦身体稍有不适,便急于寻找各种补品或调理方法,希望能迅速恢复健康。然而,中医理论中的“虚不受补”却告诫大家,补虚并非简单的一补了之,而是需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理。这种“乱补”的行为,不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
“气虚的人可能是脾气虚、肾气虚或肺气虚,它们的表现是不太一样的,比如食欲不好、不想吃饭,可能就是脾虚;那容易出现感冒,就考虑是肺气虚。”于小梅说,而血虚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脸色发黄、动一下就累、脱发、牙龈出血等,但不管是哪种表征,最好是到医院检查后,由医生来对症下药。她把人体比作一个下水管道,“如果没有弄清自己的病因就盲目补,很容易就‘积住了,就像管道口被堵住了一样,越补问题越大。”
市民程女士就是这样。她今年60岁了,一年四季都容易手脚冰凉,为此,她在儿子的建议下开始食用固元糕。“怕上火,所以去年是已经穿上棉衣了我才开始吃,但吃了不到半个月,牙龈就肿了。”她说,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气血依旧没补上,她又开始吃“下火”的药,不仅高价购买的固元糕放在家里角落里落了灰,身体也因为来回的“折腾”有些“受不住”。
对此,于小梅表示,对于很多人来说,阿胶可能是“补气血”的首选,但市场上阿胶的质量参差不齐不说,它的“热”也是需要一些其他药物来中和的,所以不建议大众直接购买服用。
想要补气血最好先“动起来”
“补气血,首先是养脾胃。”于小梅说,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气血生化的源头,同样也是身体的基础,就像建房子一样,只有地基稳固,才能往高盖,把脾胃照顾好,人体进补的东西它就可以吸收得多,而且代谢能力提高也能把体内的垃圾排出去,这样自然而然进补就有效。因此,日常饮食中,建议大家可以多摄入一些具有健脾补血功效的药食同源食物,如红枣、山药、山楂、桂圆等。
此外,气虚体质的人,平时可取适量黄芪煮水喝或煲汤,以起到补气固表的作用。“一定是要煮,而不仅仅是泡。”于小梅强调说,“但黄芪也不适用于所有人,所以还是建议大家能先就医,再根据医嘱来‘补’。”
“要补气血,还建议大家动起来。”于小梅介绍,在日常生活中,久坐、熬夜、吃饭时咀嚼不充分等行为都是“伤气血”的,比如长时间久坐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特别是下半身血液回流受阻,影响到气血的流动和供应,容易使人出现气血不足的症状,如面色苍白、疲劳乏力等;而熬夜晚睡可能会损害肝脏健康,进而导致气血虚弱,引起脱发、皮肤粗糙、情绪不稳、眼睛干涩等问题。“只有动起来,你补进去的东西才能顺着气流动,也才能起到作用。”因此,特别建议大家加强运动锻炼。
现在,很多人都有泡脚的习惯,对此,于小梅表示,泡脚可以将寒湿排出体外,同时还可以通过热量的传导来保养脏腑器官,对气血虚的人也有一定的好处,但需要注意的是,泡脚时水温建议控制在3843℃,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泡完后及时用毛巾擦干水分,不要立刻脱衣服以防止着凉。
另外,虽然大多数人认为,补气血是女人的事,甚至说是产后妇女的事,但这种观点并不全面。虽然由于生理的原因,女人比男人更容易血虚,但并不能因此说补气血是女人的专利。在临床上男人得气血虚证的也不少,老年多虚证,久病多虚证,其他如先天不足、烦劳过度、饮食不节、饥饱不调等,皆能导致气血虚证,所以男人也要注意补气血。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