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又到了集中供暖的季节了,尽管长达数月的冬天,常常北风呼啸,万物萧杀,如今居住在有暖气的楼房里,可以享受方便干净的暖气,很有幸福感。每当此时免不了会想起以前做蜂窝煤的往事。
蜂窝煤的说法是北京人叫出来的,但发明人不在北京,而在山东德州。解放初期,这种有洞眼的大煤饼便传到了北京,因为它的形状酷似蜂巢,所以人们给它起了一个“蜂窝煤”的名字。
蜂窝煤在太原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接受这个新事物。太钢供应职工的煤都是泥煤和二洗渣,这种“二手煤”只能和煤泥和打煤糕,没法做高档的蜂窝煤。而且烧蜂窝煤需要专用的炉具。那时,太钢大排房使用的都是老式砖砌火炉和铸铁炉,也没法使用蜂窝煤。
上世纪90年代,有人发明了简易的蜂窝煤模具,还制定了压制蜂窝煤的操作程序。我在厂里找机工师傅也做了一个蜂窝煤模具。那模具是一个圆形的铁箍,一个有盖无底,盖子上打了若干个圆眼,真像个蜂窝;第二个铁箍略比第一个铁箍大一圈,能套住那个铁箍,还焊了相对称的铁棒,正好能穿过另一个铁箍的圆眼;这个铁箍盖上还焊了一个铁管,铁棒顶端也焊了一小段铁管,当做提手用。有了蜂窝煤模具,我就开始压制蜂窝煤了。
我先把二洗渣用筛子筛了一遍,筛下的细煤面与泥煤、烧土搅拌起来。这个煤泥和得不能太硬,也不能太软,要软硬适宜,才能压制出蜂窝煤。煤泥和好了,先把煤泥填充到第一个铁箍里,用铲子压瓷实,再抹平,然后把另一个铁箍套在第一个铁箍上,再把铁棒对准圆眼,然后提起模具,用铁箍上的提手相互挤压,圆圆的蜂窝煤便脱胎而出了。
起初制作蜂窝煤时,由于煤泥填充不足,用力不均匀,压制的蜂窝煤歪歪扭扭,像醉汉一样丑态百出,只能扔到煤泥堆里重做。熟能生巧,逐渐的,我掌握了压制蜂窝煤的要领,用力也均匀了,压制出的蜂窝煤也越来越齐整,看着顺眼多了,把压好的蜂窝煤一块块地摆在地上晾晒干,就可以使用了。
我看着一排排齐齐整整的蜂窝煤,心里充满了成就感。有了制作蜂窝煤的技术,自然也就可以烧蜂窝煤了。我家买了一个蜂窝煤炉,刘师傅又送给我家一个蜂窝煤夹子,从此,我家就正式开始用蜂窝煤取暖做饭了。
蜂窝煤的确比烧煤糕好用,炉盖上有一个小眼用来通气;用火时提起炉盖,不一会儿,蜂窝煤便冒着红红的火苗烧了起来;不用火时把炉盖盖上,火苗便压了下去,只留下十几个红红的圆眼。倘若蜂窝煤烧尽了,用夹子夹着一块蜂窝煤,压在炉膛里,称之为“埋火”,一块蜂窝煤就可以“埋”一晚上,压住火又能保证火不熄灭。
不久,太原市新建了很多机器压制蜂窝煤的小作坊,太钢也给职工供应蜂窝煤票,我家也不再自制蜂窝煤了。
陈顺成(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