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苗洁
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一级导演。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山西省文联委员、山西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现任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有着“三晋第一刀马旦”的美誉。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演员大奖赛一等奖(第一名)等荣誉,并多次荣获一等功。
代表剧目有:传统戏《打金枝》《富贵图》《杨门女将》等,折子戏《凤台关》《打神告庙》《扈家庄》《放裴》等,现代戏《油灯灯开花》《小卒子过河》《麦穗儿黄了》等。
她是飒爽英姿的刀马旦,也是身兼数职的文化传播者。有人总结苗洁的人生:在舞台上获奖无数,在讲台上桃李满天下。对苗洁而言,她只是做了她自己该做的事。学戏、演戏、教戏、排戏,组成了她从艺46年来的全部生活。因为热爱晋剧,所以无悔追求。
深耕:二次学艺成“名角儿”
舞台上的苗洁,手挺长枪、飒爽英姿,身扎大靠、英气逼人,一双雉鸡翎冲冠抖擞,一领长披风激荡风尘。舞台下的她,也有着不服输的经历。苗洁的父亲叫苗秀茂,母亲叫田翠兰,他们都是太原市实验晋剧院的演员。受生活环境的影响,苗洁从小耳濡目染,对戏曲有着一种难以言明的喜欢。
苗洁11岁时,考入太原市文化艺术学校,学习戏曲音乐。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她养成了一个受益终身的习惯:“有事没事就练功”。白天练功辛苦,晚饭后难得有片刻闲暇时光。每每这时,上兰村窦大夫祠的大庙里,经常看到苗洁独自练功的身影。
别人口中练功的辛苦,在苗洁心里是幸福的日常。
经过几年的专业学习,苗洁从艺校毕业分配到太原市实验晋剧院。工作了一段时间后,16岁的苗洁又进入山西省戏曲学校继续深造。在这里,苗洁每天清晨都会赶在第一缕阳光射入之前开始练功,她手舞银枪、疾步如飞、汗如雨下的情景,老师和同学都深深地被感动。凭借良好的基础和勤奋的学习,苗洁很快在学校里脱颖而出,成了同学眼中的“名角儿”。其间,苗洁还多次跟随学校演出团远赴四川、河北等地调演,并获得全省剧目调演一等奖。
毕业后,苗洁被分配到山西晋剧院工作。她继续保持勤奋练功的习惯,没有一天间断。勤奋刻苦的人,总会得到老师和同行的垂爱。她当主演的剧目中,师兄弟们通力合作,完成了一场又一场完美的演出。
1989年,苗洁迎来人生的转折。在这一年里,苗洁力拔头筹获得山西省首届“杏花奖”。此后,苗洁获得了更多的演出机会,她开始注重文武戏的全面发展。她向王爱爱、田桂兰等晋剧大家虚心学习,悉心研究,这使得戏路空前宽阔,文武兼备。2002年,她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地方经典折子戏暨青年演员大奖赛中,战胜来自全国各地160多名地方戏演员,一举夺魁。
传承:在戏曲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46岁那年,在演戏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刻,苗洁听从组织召唤,决定投身戏曲教育事业。“从山西晋剧院到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从‘名角儿’到教师,这样的转变,我感受到了阵痛也感受到了责任。”苗洁说。
刚到学校工作,苗洁发现,戏曲系竟然没有专业的晋剧教材。老师们教学,全靠经验和口口相传。演员出身,苗洁对编书、写书全无经验,连在电脑上打字都是“一指禅”的功夫。工作之余,苗洁靠着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输入,开始了艰难的“码字”。
苗洁的坚持最终感动了团队里的老师。在编写专业教材、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苗洁带出一个优秀的教学团队。“我带着团队,先后编写了5本晋剧专业教材,出版了由60个晋剧教学剧目组成的光碟集。”苗洁说,她结合自己多年的舞台经验,出版了个人文集《谈戏说艺》,还把她的演出经验转换成教学课程《晋风戏韵》。这个课程不仅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还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现在,这门课程在“智慧树”网上线后,全国上百所高校的数万名同学都能在线学习。让更多人了解晋剧艺术,对于苗洁而言,是一件十分欣慰的事。
有了稳定的团队支持,苗洁开始开展更多有利于晋剧传承与发展的工作。同时,她也从单一的演员转变为集编、导、演于一身的戏曲人。这些,也为她更好地传承发展晋剧、发现培育戏曲人才奠定了基础。
46年的从艺生涯,苗洁深知,戏曲的发展需要一代又一代卓越的艺术家。苗洁从心底里希望,更多的青年演员能快点成长起来,多出优秀人才。只有这样,晋剧的传承与发展才能有人才保障。
苗洁也在思考,如何用戏曲更好地服务人民。有一年,在北京学习期间,苗洁有幸听到了著名戏曲导演张玮所做的关于新编现代戏的报告。张玮说:“我们现代人如果不讴歌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个任务交给谁去完成呢?”张玮的这句话,让苗洁大受启发。此后,苗洁带着团队,先后排演了几部大戏,也都得到观众的肯定,获得不少荣誉。在这些大戏中,苗洁全程参与了编、导、演的全部工作。戏中的演员,也都是学院的老师与学生。
说起这些大戏,苗洁如数家珍。《托起太阳的人》是关注职业教育的剧目。作为一名在艺术类职业院校工作的教师,推出一部以“职业教育”为主题的剧目,对于苗洁而言,是职责所系。《眷恋的土地》是关注“农民与土地”的剧目。山西作为传统农业大省,正在积极打造“有机旱作·晋品”的农业品牌。演一部以“农民和土地”为主题的剧目,可以说是山西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农业文化传统的省份的应为之事。
通过晋剧专业教材的编写和几部大戏的排演,在见证个人突破的同时,苗洁也培养了学院的戏曲教学团队,学院的学生也获得了舞台上锻炼和展演的机会,一个个从最初稍显青涩的表演到最后能很好地演绎诠释角色。
传播:认真做好每一个角色
在山西省晋剧院时,苗洁参演了《油灯灯开花》《小卒子过河》《麦穗儿黄了》等许多新编现代戏。从全国地方戏曲精品折子戏评比展演暨青年演员大奖赛中获得一等奖,到获得第23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这些荣誉不断激励她勇攀艺术高峰。
在舞台上绽放光彩的同时,苗洁没有忘记继续磨炼自己的艺术功底,依旧整日泡在练功房。并且,一心琢磨如何拥有“一技之长”。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水袖的挥舞能够让表演更具有魅力、更丰富人物的表现力。一般舞台上挥舞的水袖也就三四尺长,但苗洁挥舞的水袖长度有7尺。
苗洁不断练习,通过掷袖、挥袖、拂袖、抛袖、扬袖等上百种姿势,表达舞台上人物的艺术张力,创下了国内最大水袖的纪录。苗洁手中的水袖,恰似一朵荷花,炫目绽放。
做演员时,在每一场戏中,苗洁都认真演绎每一个角色,无论是《梨花归唐》中聪慧勇敢的樊梨花,还是《凤台关》中坚贞不屈的张秀英……苗洁始终认为,只有精湛的表演和艺术修养,才能够在舞台上绽放自己的光彩。
从事戏曲教育和传承工作后,苗洁又开始更广范围的精益求精。作为导演,关注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发现身边的真善美,是她的创作导向。在这过程中,苗洁时常听到一些评价,现代戏不如传统戏好看。苗洁一边创作,一边在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创作过程中,苗洁想明白了,传统戏剧传承多年,一板一眼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经历了几代戏曲人精益求精的传承和改进。现代戏想要好看,也要在一招一式中稳扎稳打地改进。于是,在排演过程中,苗洁带着徒弟、学生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抠细节,争取每个招式都找到美感。
苗洁说,自古以来,戏曲塑造了许多民族可歌可泣的故事。如今在新时代,能将身边的好人好事、身边普通人的事迹搬上戏曲舞台,讲好中国故事,她责无旁贷。下一步,工作室将加强山西戏曲人才培养,促进传承工作可持续发展。工作室将吸收山西戏曲界编、导、演、音乐等方面的优秀青年人才,组建一支阵容强大、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山西戏曲人才队伍。
“工作室将全力推进戏曲剧目建设,展现山西戏曲魅力,将山西戏曲的传承发展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出成效,努力把工作室建设成为新时代山西戏曲活态传承的重要基地,成为山西戏曲传承发展新高地,在山西戏曲界起到引领示范作用。”苗洁说。她的眼神里带着坚毅。
工作室成员眼中的文化名家
她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
“她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青年教师栾波说,“舞台是戏曲演员心中最魂牵梦绕的地方。作为一位闻名全国的戏曲表演艺术家,苗洁老师在戏曲演员最佳的黄金年龄时毅然脱离舞台,投身戏曲教育,这一点难能可贵。”
之前,苗洁就以在戏曲舞台上的一股拼劲儿在全国享有盛誉。从事戏曲教育后,苗洁同样把这股拼劲儿带到了戏曲教学中。自从教以来,苗洁就开始探索戏曲教学改革。她带领老师们成功探索了“戏曲现代师徒制”“分层次教学”“导师挂牌制”等多种新型戏曲教育模式,并先后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
“在苗洁老师身边工作了10年。这10年,我见证了学院戏曲表演专业在她的带领下阔步前进、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见证了她背后付出的艰辛。她的这种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我将以苗洁老师为榜样,择一业而终一生,为山西戏曲教育的守正创新而不懈努力。”栾波说。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