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近年来,山西省科技厅党组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精神,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强调的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要求,深刻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而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做强了就是战斗力,做细了就是凝聚力。
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使命,省科技厅党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紧扣我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发展互融互促,把党的组织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增强产业创新支撑力、推动科技创新引领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力、激发科技人员创造力等方面不断作出重大创新贡献,为我省发展新质生产力镌刻下探索印记,使党建成为引领科技创新发展的坚强堡垒。
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创新
7月25日,省科技厅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织开展集体学习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进行交流研讨。会议指出,全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不断强化政治担当、增强政治自觉,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下,加强战略规划、政策措施、重大任务、资源平台等方面的统筹,全力抓好全会部署的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大任务的贯彻落实,努力以科技机构改革新成效,答好科技体制改革的山西答卷。
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征程中,省科技厅明确了一系列以党建引领推动产业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包括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支持拓展一批重点环节关键技术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前瞻布局建设一批前沿技术的概念验证、中试熟试应用和工程示范基地、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
如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关键。在党建引领下,我省积极部署创新链,围绕产业链部署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通过项目牵引,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13.7%;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5.9%,新能源产业增长6.9%,工业新动能对全省经济发展的支撑更加有力。
下一步,我省将分类施策,针对不同产业特点制定科技创新策略。传统优势产业将重点在绿色技术研发上发力,强化低碳化、智能化,以适应绿色发展的时代需求。战略新兴产业则重点向细分领域开辟新赛道,强化高端引领和颠覆性创新,以抢占市场先机。未来产业则将重点放在基础研究原创性突破上,强化场景驱动和需求创造,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创新基础,省科技厅积极推进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建设,目前已在物理、化学、力学等领域依托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建设3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旨在集聚全省优势科研力量,开展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力争形成有影响力的基础学科学术高地,争创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我省将鼓励企业牵头组建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并落实支持企业创新各项奖补政策,持续提升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同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发挥企业出题者、答题者、阅卷者作用,新组建5-10家企业主导的创新联合体,新选派50名“科技副总”,促进“四链”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引发能量释放
科技创新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掌握先进的科学理论、技术方法和专业技能。为此省科技厅党组决定在2024年常态化开展“科技大讲堂”系列活动,建立健全长效学习机制,现已举办“科技大讲堂”7期和“科技微课堂”18期,进一步引导各级党员干部自觉养成学习党的理论、更新知识储备、提升能力素质的良好习惯。
7月1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与晋能控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山西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俊义强调,山西研究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分支,要积极发挥国家实验室在人才聚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集中力量攻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晋能控股集团作为我省最大的综合能源企业集团,要充分发挥其产业发展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推进先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争做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领跑者。省科技厅将积极落实党中央、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创新体制机制,采取定向委托、优先立项等方式,在研发计划设立、科创平台建设和人才团队培养等方面给予双方支持。
除此之外,省科技厅还不断完善创新平台体系,加快省实验室建设力度,力争在半导体、土壤健康等领域再建5家省实验室,稳步推进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目前,省科技厅正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职能定位,不断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部分产品产量呈明显增长,如工业仪表增长9.7倍,服务器增长3.9倍,电子元件增长1.1倍。此类产品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点在“新”,落脚点在“生产力”。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山西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不断推新举措。日前,山西省科技厅发布《关于在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的通知》,要求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4所高校,对入驻晋创谷的团队或企业加快落实“三项改革”政策举措。这是继2023年山西省科技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后的又一务实举措。
“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是我省近年来科技创新的大手笔,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目前,晋创谷已在太原、大同两市挂牌,两市晋创谷市场化运营及创新研发应用等顺利推进,发展态势喜人。其他9市也依托各自创新资源,筹建各具特色的晋创谷平台。上半年,晋创谷太原已有273家企业申请入驻,省科技厅分四批组织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专委会对申报入驻的203个科技型初创企业(团队)进行了综合评估,遴选出133家优质科技型初创企业(团队)正式签约,全市入驻人数超过400人。未来,晋创谷将加快释放“1+5”政策效应,优化科技成果登记制度,常态化开展成果路演等活动,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不论是通过组织开展《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系列辅导讲座,还是主要领导和驻厅纪检组长主动走上讲台,为全体党员、干部讲授专题纪律党课,省科技厅始终坚持不断通过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为科技成果转化营造公平、透明、有序的环境。
在党建引领下,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在不断加快,通过各方力量的紧密协同与深入合作,已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一成绩的取得正是党建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体系化布局也在稳步推进,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的建设,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推动量子技术、高速飞车、碳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优势科研领域成果实现就地转化。
场景创新驱动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着力点。广泛运用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绿色技术,为智慧矿山、智能采掘、能源互联网等领域赋能,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努力打造能源革命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
此外,为传递好“晋创谷”促进新型工业化“接力棒”,科技部门、工信部门以及社会化市场紧密配合,通过定期组织会商、信息共享共用、政策接续发力等方式,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不懈努力。
激活科技人员创造潜力
党建为激活科技人员创造潜力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正确的方向引领。如从2012年以来的各项政策措施中可以看出,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各项政策始终紧扣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以及“激励人”“解放人”“发展人”这两件关键事情,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切入对科技体制进行“减负、松绑、赋能”。而新质生产力的崛起需要充满创新活力和创造动力的环境,这依赖于不断深化的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山西省科技厅党组积极用好改革这一关键举措,坚持先立后破,大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堵点卡点,实现先进优质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与创新配置。
在推进科技人才评价改革方面,省科技厅会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卫健委、省国资委印发了《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指引(试行)》,指导试点单位制定“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探索构建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在培育高水平科技人才方面,省科技厅党组一方面通过平台建设、组建团队、重大项目实施,集聚培养使用人才,另一方面,以“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为有力依托,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阻碍,扩大改革试点,细化政策体系,出台优化机制,构建引才聚才政策“洼地”,促进人才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人才向产业关键环节和科技成果转化聚集。
未来,省科技厅将持续聚焦重点领域进行大胆探索与实践,以重点突破带动全面落实,用心做好以科技创新为主的全面创新这一重要篇章,促进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为山西高质量发展迈出更新更阔的步伐。
山西晚报记者 杨洲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