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路丽虹)11月1日上午10时,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同时也是地市系列首场——大同市专场发布会。“近年来,大同市主动担起省委赋予该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使命任务,确立了‘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和‘转型四步走’战略,聚焦科技(先进制造业)、能源、农业和文旅消费‘四大赛道’持续用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和路径更加清晰,转型发展的步伐更加坚定。”会上,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强表示,大同加快扩大对外开放,年底前还计划开通面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航班。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根基,是城市人口集聚的基础。为此,大同从3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二是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是稳妥做好新旧动能的转换衔接。传统产业方面,煤炭产业,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方向,推动煤矿改造升级和产能优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扩大煤炭产量,提升生产效率。目前国电湖东、同热三期两个2×100万千瓦煤电项目正在加快建设,中煤项目即将开工,预计未来23年全市发电量将由现在的550亿度提高到1100亿度,翻一倍以上。
新兴产业方面,正在聚焦“源网荷储一体化”,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形成了“风光水储地氢”多元布局。储能方面,实施了浑源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时代等一批重点储能项目,涵盖电化学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飞轮储能等多种储能类型;储能装备制造方面,吸引阳光电源、海博思创、国瑞协创等龙头企业落户大同,现并网独立储能项目4个32万千瓦,装机规模全省第一。在算力产业,大同从2018年首次引进秦淮数据项目开始,已成功引进秦淮、中联、京东、抖音、山西秦云基础等5家数据中心龙头企业,预计今年用电量将突破40亿度。在2024中国算力大会上刚刚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报告中,大同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另外,文旅产业方面,大同贯彻“以游客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的基本定位,以云冈石窟、恒山悬空寺、大同古城等龙头景区为载体,加快推动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城市”和“国际旅游热点门户城市”。以雕塑、古建、收藏、展览等艺术形式为主体,加快建设全国知名的“博物馆之城”,以音乐、书画、戏剧、影视、演艺等业态为支撑,加快建设艺术家云集的“文化艺术之城”。以业态融合为路径,加快建设集温泉疗养、休闲度假、民宿体验、科普研学于一体的“休闲康养之城”。以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质的接待服务,提升旅游舒适度和游客满意率,加快建设“文化大同、文明大同、微笑大同”。
开放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决定着一座城市的未来。为此大同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建成山西对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成立了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专班,与国内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和行业龙头企业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联合北京中关村共同建成了“晋创谷·大同”科技创新驱动平台,先后入驻17个研发及中试项目,形成了“北京研发设计、大同中试制造”的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大同云冈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运营,年底前还计划开通面向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国际航班。与此同时,通往北京、太原等城市的高铁也在不断加密,集大原高铁年底即将正式通车,极大缩短了与周边重点城市的时空距离。大同绕城高速公路陈庄至肥村工程、国道109线208线过境改线等重点道路建设工程进展有序,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大同段1250公里全线贯通;国际陆港、北肉平台、跨境电商园区等平台功能持续完善,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不断扩大,参与国际贸易的基础越来越扎实。
此外,大同出台“双十六条”人才激励措施,积极开展“大同人才周”“高校学子大同行”“揭榜挂帅”等活动,去年以来,共柔性引进各领域高层次人才843人,引进博士研究生181人,面向“双一流”等知名高校引进硕士研究生和优秀本科毕业生592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才支撑。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近年来,大同每年拿出财政支出八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办成了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好事。今年9月,大同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支持办好通航、数据科技等职业院校,山西大学大同校区筹建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市政府向全市人民承诺的城乡幸福养老、环卫工早餐补助提标等省市民生实事项目大部分已经提前完成,年底前将全部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