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讯(记者 郭斌 通讯员 高燕)山西晚报记者日前从大同市医保局获悉:为进一步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减轻参保群众就医负担,该市积极推进DRG付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激励医疗机构提高诊疗水平,更好为患者服务。截至目前,该市110家医院开展DRG实际付费,覆盖一级以上有住院服务符合条件的医院,住院病种按DRG付费覆盖率为93.91%,医保基金按DRG付费支出达到94.9%。
我国传统的医保支付方式是按项目付费,根据诊疗过程中用到的所有药品、医疗服务项目、医用耗材,用多少结算多少,患者和医保基金根据实际费用分别承担各自需要支付的部分。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看病就医的刚性需求逐渐释放,传统支付方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容易滋生“大处方”“大检查”等过度医疗行为。
DRG付费通过对疾病诊疗分组实行“打包付费”,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比较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具体做法是,根据年龄、疾病诊断、合并症、并发症、治疗方式、病症严重程度及转归和资源消耗等因素,将患者分入若干诊断组进行管理的体系,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支付。在DRG付费模式下,可倒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引导医护人员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开展合理检查、治疗和用药,优先使用国家集采药品、耗材,合理规范控费,参保人员负担也会明显减轻。
2019年大同市被确定为DRG付费省级试点城市,目前已逐步建立了DRG付费政策体系,全市DRG付费医院住院基金实行区域总额预算,通过“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风险分担机制,激励医疗机构主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升控制成本的内生动力,促进分级诊疗,让医保和医疗“相向而行”。同时,精准施策,持续提升DRG付费精细化水平,普通病组执行同级同价;分级诊疗病组执行同城同价;激励病组执行单独支付标准。
为了使有限的医保基金能够更好利用,大同市执行全省统一的DRG分组方案,通过权重谈判协商方式动态调整支付标准。2024年邀请21家医疗机构的97名学科带头人及临床专家参与谈判,重点围绕二、三级医院和内外科分歧较大的重点病组进行论证。在26个MDC(医学诊断分类)组740个细分组中,协商谈判13个MDC组,涉及539个细分组,通过专家自主博弈,在合理范围内对各病组权重进行动态调整,共调整病组182个,其中权重上调102个、下调80个,调整后的标准更加准确反映医疗资源消耗程度,病种权重更贴合医疗实际。
2024年1-9月,大同市DRG付费医疗机构结算病例199097例,按DRG支付医保基金9.88亿元,与传统按项目付费相比,医疗机构实现顺差1.3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