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长时间驾驶车辆驾驶人会感到单调、枯燥,容易产生松懈或疲劳。疲劳驾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11月11日,山西高速交警通报了一起典型事故。
11月10日中午12时许,王某驾驶车牌号为晋LU77××小型汽车行驶至G5京昆高速石家庄方向山底隧道内时车辆失去控制,先后与左侧隧道水泥防护墙、吕某驾驶的晋AQ79××的轻型仓栅式货车发生碰撞,高速交警六支队四大队民警接警后立即赶赴现场处置。
经调查,王某因前一夜睡眠不足,第二天连续赶路导致身体疲劳,途经此处打盹瞬间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两车及路产不同程度受损。万幸的是当事人都系着安全带,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当事人王某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第二十二条第一款机动车驾驶人应当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操作规范安全驾驶、文明驾驶”的规定,负全部责任,吕某无责。
什么是疲劳驾驶?
我们通常所说的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法律规定:连续驾驶机动车超过4小时未停车休息或者停车休息时间少于20分钟,就属于疲劳驾驶。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容易出现疲劳。驾驶疲劳会影响到驾驶人的注意、感觉、知觉、思维、判断、意志、决定和运动等诸方面。
针对这个危险行为,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严格的处罚措施:疲劳驾驶,处二百元罚款,记3分,疲劳驾驶中型以上载客汽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的,记9分;强制休息;疲劳驾驶,又无其他机动车驾驶人即时替代驾驶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除依法给予处罚外,可以将其驾驶的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有关部门指定的地点停放。
疲劳驾驶的危害有哪些?
首先是感知机能弱化。驾驶人一般经过2-4个小时连续驾驶机动车后,他的中枢神经就会产生疲劳,开始出现视觉、听觉、触觉迟钝,敏感性减弱。其辨认和识别交通标志的能力大幅度下降,甚至还会引起错觉,极易发生追尾、碰撞等事故。
其次是驾驶动作失调。长时间驾驶机动车,使驾驶人肌肉的收缩调节机能降低,致使操作动作节律失调,动作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准确性下降,有时发生反常反应。表现在遇到紧急情况下,把油门当刹车使用等,严重威胁到行车安全。
第三是注意力、记忆力下降。随着疲劳的产生,驾驶人的思维能力明显降低,注意力涣散,注意范围缩小,注意力的分配和转移发生困难,有时忘记操作规程,并经常丢失重要的交通信息,甚至走错路线。
最后一点是判断和驾驶错误增多。产生疲劳以后,驾驶人的判断和驾驶失误都远比平时增多。驾驶错误多表现为掌握方向盘、刹车、换挡不当等行为。严重疲劳者甚至发生手臂发抖、肌肉痉挛、动作失调,驾驶员甚至进入睡眠状态,发生事故就在所难免。
预防疲劳驾驶小妙招
保证足够睡眠和良好的睡眠效果。养成按时就寝和良好的睡眠姿势,每天保持7-8小时的睡眠;睡前1.5-2小时内不饮食,睡前1小时内不多饮水、不进行过度脑力工作;卧室内保持通风、清洁,枕头不宜过高。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身体素质。膳食宜选择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品;饭量以七、八成为好,勿暴饮暴食;多吃含维生素A、C、B1、B2的食物,可以防止眼睛干燥、疲劳、夜盲症的发生。
科学安排行车时间,注意劳逸结合。行车途中,连续驾驶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夜间长时间行车,应由两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每人驾驶时间应在2-4小时,尽量不在深夜驾驶。
合理安排休息方式。驾驶车辆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时常调整局部疲劳部位的坐姿和深呼吸,以促进血液循环;最好在行驶一段时间后停车休息,下车活动以下腰、腿,放松全身肌肉,预防驾驶疲劳。
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行车中,保持驾驶室空气畅通、温度和湿度适宜,减少噪声干扰。
高速交警提醒:疲劳驾驶危害重重,处罚很重,驾车出行前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科学安排行车时间,保障安全、谨慎驾驶。
山西晚报记者 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