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健康

慢阻肺 威胁肺健康的“沉默杀手”

  •   它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很多人口中的“老慢支”“老慢喘”“肺气肿”,它主要影响人的气道和肺部,导致呼吸困难。更可怕的是,尽管它是一种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但其早期症状往往被忽视,被称为“沉默杀手”。
      它就是慢阻肺。
      11月20日是第23个世界慢阻肺日。什么是慢阻肺?哪些人需要做肺功能检查?我们该如何快速判断自己是咳嗽、气短,还是慢阻肺呢?听听专家怎么说。
      A 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介绍:“我国慢阻肺病患者近1亿人,每年约100万人因该疾病死亡。慢阻肺病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疾病。”而根据此前发表在《柳叶刀》上“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阻肺患者人数约1亿,其中2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患病率为8.6%。
      究竟什么是慢阻肺?山西白求恩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锐英介绍,慢阻肺的全称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确诊需进行规范的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影像学、血常规等检查。在我国,慢阻肺具有“三高三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以及低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控制率。有相关专家进行过统计,我国40岁及以上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达13.6%,患者人数近1亿,但其患病知晓率为0.9%,肺功能检查率也不到10%,许多患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当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气短后到医院就诊,做肺功能检查后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慢阻肺是一个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科普教育、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亟待加强。”王锐英说。
      
    B 长期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是“潜在”患者
      “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是慢阻肺最常见的症状,也可能伴有胸闷和喘息等症状,重度慢阻肺患者常有乏力、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等症状。”王锐英介绍,慢阻肺依据疾病的表现可分为稳定期、急性加重期,其中急性加重是指患者呼吸道症状急性恶化,会出现呼吸困难加重,常伴有喘息、胸闷、咳嗽加剧、痰量增加、痰液颜色和黏度改变以及发热等,当出现这些情况时,需尽快到医院就诊。
      而慢阻肺的高危人群主要是长期危险因素暴露的人群,包括35岁及以上的吸烟及二手烟暴露者,儿童期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者,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者以及常暴露于生物燃料、厨房油烟、空气污染等环境中的人。其中,吸烟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当高危人群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时,建议到医疗机构或呼吸专科门诊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筛查,必要时需进行肺功能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除了存在基础高危因素的人群外,还要关注慢阻肺前期人群。”王锐英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人群是指已经出现呼吸道症状、肺部结构病变或呼吸生理学异常,但未达到气流受限诊断标准的人群。
      在慢阻肺诊断方面,一般会结合患者症状、危险因素、肺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可对慢阻肺进行快速有效的诊断。其中,肺功能检查是目前检测气流受限公认的客观指标,是慢阻肺诊断的“金标准”,对疾病严重度评价、疾病进展、预后及治疗反应等有重要价值。
      
    C 前移“第一道防线”进一步提高知晓率
      要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王锐英建议,首先要加大戒烟宣传及科普力度,倡导公众戒烟,避免二手烟暴露。同时要做好室内外空气污染防护,提倡厨房通风改造和炉灶改造,雾霾天气要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其次,要加强职业防护,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减少职业环境中粉尘或者有害气体、重金属颗粒暴露。还要注意预防婴幼儿和儿童期的呼吸道感染,减轻支气管-肺发育阶段的异常损伤。最后,建议大众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避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急性加重。
      “很多人对慢阻肺的熟悉程度远不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阻肺知晓率和检查率仍待提升。”王锐英表示,慢阻肺一般起病隐匿,在疾病早期并不会明显影响日常生活,而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提倡40岁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检查1次肺功能。另外,对已经确诊慢阻肺的患者来说,建议在秋冬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以减少疾病急性加重。“只有将第一道防线前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才能真正意义上减少慢阻肺的危害。”
      对于已经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王锐英建议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身疾病管理。一是要学会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简单的呼吸操等呼吸康复技能。二是要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外出做好呼吸道防护,戒烟,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三是要正确、规律使用吸入药物,及时向医务人员反馈使用效果、操作方法和不良反应;定期到医疗机构或接受基层医生随访,每年至少做1次肺功能检查。四是要结合病情需要,在家中配备脉搏血氧饱和度仪、制氧机或呼吸机,储备急救药品。五是要学会识别病情的急性加重,当近期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既往明显加重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山西晚报记者 张梦莹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1-18期

    • 第2024-11-15期

    • 第2024-11-14期

    • 第2024-11-13期

    • 第2024-11-12期

    • 第2024-11-11期

    • 第2024-11-08期

    • 第2024-11-07期

    • 第2024-11-06期

    • 第2024-11-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