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事关广大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山西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劳动保障监察局)党总支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创育“心系民薪做根治欠薪排头兵”党建品牌;探索形成根治欠薪山西做法,为全国根治欠薪工作贡献了山西经验。
政治领航+思想赋能 旗帜鲜明站稳人民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根治欠薪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我省开展事业单位重塑性机构改革,将原山西省劳动保障监察总队与原山西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合并成立新的山西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同年6月,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党支部与省劳动保障监察局党支部共同设立党总支(简称: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自此,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就成为我省根治欠薪工作的“指挥中枢”和“战斗堡垒”。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执行“第一议题”制度,总支委员轮流开展意识形态专题教育;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开展红色电影展播、读书分享交流会、干部上讲堂等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党总支全体党员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显著提高,党总支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每周一举行的周例会上,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有一个固定项目——“背诵法条”。《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党的二十大精神等都会涉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一年多了,从党总支书记到普通党员,我们会随机抽查大家对相关法条、政策的掌握情况,这有利于政治建设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副院长杜向明说。
杜向明是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宣传委员,在他看来,思想是行动的引领,党的建设与根治欠薪工作密不可分。“只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成果转化为统筹和协调推进根治欠薪工作的认识论、方法论,站稳人民立场,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工站台撑腰。”杜向明介绍说,每一次党总支的集中学习都是党建对业务的全面引领和指导,推动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同结硕果。
作为民生领域卫士,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积极开展“心系民薪,做根治欠薪排头兵”党建品牌创建,紧紧围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中心目标,牢固树立“共产党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意识,深刻践行永远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积极作为、主动服务,真正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共融共通的目标。
情感认同+调查研究 与农民工交朋友
“走进施工工地,与农民工交朋友时,我发现,他们有困惑,有焦虑,更多的是期盼。”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接待调解科副科长杨丹说,“我和我的农民工朋友谈起未来时,他的眼中是有光的,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了眼睛里的那道光,更要让他们按时足额拿到辛苦钱。”
2023年,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开展了“走进农民工交一个贴心朋友”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身为党员的杨丹第一次走进保利天悦工地,遇到了农民工小赵。“刚开始小赵对我很排斥,不怎么搭理我。后来我帮他绑捆钢筋,去食堂帮厨做饭,宣讲根治欠薪政策。慢慢的,他愿意接纳我这个朋友了。”杨丹与小赵成为了微信好友,经常微信聊天、唠家常。小赵说,自己在老家有个对象,但要结婚得有房子、彩礼,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能按月发工资,贷款买的房子已经拿上了钥匙,再过一半年,攒够彩礼钱就结婚。说到这儿,小赵眼中闪着希望之光,“一次又一次跑工地,我开始慢慢理解了为啥要下这么大的决心根治欠薪。”杨丹说。
为探寻欠薪问题治本之策,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先后将预防化解欠薪陈案、欠薪问题源头信息化监管等多个课题带入基层一线开展专题调研,累计走访150余个施工项目,发放调查问卷5364份,深入剖析治欠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成因,总结提炼应对举措40余条,形成了3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的智慧助力。
今年,省、市、县三级人社部门在春季复工开工时节,入驻在建工程项目企业,主动送法上门,持续开展“走进农民工交一个贴心朋友”活动,适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分享交流在与农民工交朋友活动中的感受和感悟,深化与农民工情感认同。与农民工结对子交朋友共计408人次,开展劳动保障维权培训94383人次,现场发放政策法规资料14900余份。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群众工作效能,推动全系统党建工作形成强大合力,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
结果导向+标本兼治 一般案件三日清零
“没想到,短短3天时间,我们被欠的工资就有了着落。”不久前,四川广元籍的农民工小吴收到被拖欠的工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对农民工欠薪问题“零容忍”,有案必查、有欠必清,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始终坚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投诉查实率和案件办结率的同时,确保各项制度落地见效,标本兼治。一方面,盯紧投诉渠道,向社会公布138个市县(区)欠薪投诉举报电话和负责人手机号码,做到7×24小时全天候值守,全面畅通农民工维权渠道,收到线索后立即组织力量调查;另一方面,在创新实施欠薪案件“三个清零”制度,即限期清零、季度清零、年底清零基础上,提出更为严格的“三日清零”标准:事实清楚的一般欠薪案件,当日受理,3日内核实清楚、清偿到位。进一步减少农民工的维权成本,提升他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为让更多农民工安“薪”无忧,我省创新“人盯人、人盯项目”方法,县级监管“盯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劳动保障监察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人具体负责;市级监管“盯人”,市级责任人对县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指导和监督;省级监管“盯全面”,省级责任人对市县责任落实情况开展抽查检查。从逐个项目建档立卡,到签订工作责任书,再到实名制、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总承包企业代发工资、工资保证金、维权公示等各项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全部落实到位。
与此同时,开展陈案积案摸排清理行动,制定欠薪核处指南,对未及时办结的由省市提级督办,约谈属地政府负责人,动用四个兜底措施先行清偿,对涉案企业和项目一律立案严查。“四个兜底”措施包括:工资保证金兜底、应急周转金兜底、政府工程财政兜底、国企项目上级集团兜底,保障支付到位。
2023年,我省建成运行覆盖全省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现联通国家、联通部门、联通市县、联通项目、联通企业、联通银行,为“人盯人、人盯项目”的项目监管模式插上了信息化翅膀。登录平台,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全省项目总数、在场工作农民工人数、项目行业分布数、欠薪预警总况等数据,还可通过项目监管端后台,实时查看企业及项目情况,包括保证金账户信息、工资专户信息以及各项目务工人员实名和考勤信息等,并根据实际发出预警提示。
今年,我省全面开展“春季护薪”专项行动,聚焦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使用、人工费拨付等关键环节,用心用力守护农民工辛苦钱。专项行动期间,全省共排查在建工程项目2365个,对736个在建工程项目开展数据集中规范,督促359个在建工程项目纳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管理,为1.82万人解决工资等待遇2.79亿元。
心系民薪+持续探索 为治欠贡献山西经验
“感谢人社部门帮我们要回了拖欠的工资!在山西干活,我们心里踏实。”被欠薪10万元的乔明明等9名农民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手机扫描项目工地竖立的维权公示牌上的二维码后,反映了问题。我省人社部门接到线索,立即联系乔明明所在项目的总包及分包单位负责人,核实欠薪事实,当场要求总包单位负责人限期支付工资。
如今,这样的维权公示牌在山西所有建筑工地、施工现场成为标配。我省在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工资保证金、实名制管理、总包代发、维权警告公示“五项制度”基础上,改革创新、探索实践,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山西经验”。
根治欠薪“山西经验”,体现在高位推动上,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直接部署实行“三日清零”机制;率先颁布实施《山西省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法》,以政府规章扣紧治欠长效机制关键一环。体现在党建引领上,山西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旗帜鲜明为农民工站台撑腰。2023年,“心系民薪做根治欠薪排头兵”党建品牌,被评为全国党建创新成果“百优案例”。体现在强力清欠上,“三日清零”“四个兜底”等政策的实施,为有欠必清提供了最大可能;人社部门与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信访部门联合办案,彻底解决了案件移送难、执行难问题。如今,新发欠薪要在3日内核实清楚、清偿到位,是山西向社会作出的新的庄严承诺。
不忘初心、心系百姓、为民解忧……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奋勇担当、真抓实干,历经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锤炼出一支肯干事、敢担当、有为民情怀的队伍,每名党员都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党总支建设成为党旗高高飘扬的战斗堡垒,承办的根治欠薪工作连续六年在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考核工作中位列A类第一方阵;“三个清零”“人盯人、人盯项目”等做法受到人社部的肯定并向全国推广;荣获“全国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薪”安,农民工才能安心。2023年以来,全省共办理欠薪案件10254起,为4.6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6.47亿元,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和金额同比大幅下降。仲裁院(监察局)党总支带着对农民工的深厚感情,锻造护“薪”为民铁军,以寸步不让的“零容忍”态度和一分不欠的坚定决心,驰而不息深化根治欠薪工作成果,兜紧兜牢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底线,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