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山西省教育大会在太原召开。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强省建设步伐,为山西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此外,大会还系统总结了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了教育强省建设新征程上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事关家庭幸福和谐、事关学生健康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扩优提质、规范发展、减负增效为抓手,大力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基础教育学校12590所,占全省学校数的96.11%;基础教育在校生504.59万人,占全省在校生数的75.42%。
同时,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多次召开重要会议,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以《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大力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快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为全省加快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普及程度实现突破
近年来,我省持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持续扩大普惠性资源供给,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从2020年的84.83%提高至2023年的86.97%。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2020年的90.8%提高至2023年96.0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1.1%)4.92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99.95%以上,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保持在99.66%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6年的95.2%提升至2023年的95.75%,山西整体基础教育水平属于中西部前列,有学上的问题得到全面解决。
资源布局更加优化
从2020年至2023年,全省小学校数从5153所减少至3805所,小学校均规模从457人提高至609人;初中学校数从1709所减少至1346所,初中校均规模从653人提高至833人。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占比省域、市域控制在4.3%以内、最高的县域占比不超过12%。民办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从2020年的18.7%降至2023年的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多百分点。全省率先实现20万人口以上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所有县(市、区)成立卫健、教育、残联、民政等部门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加强残疾儿童鉴定评估,坚持“一人一案”,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应安置尽安置。
保障水平全面提升
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两个只增不减”。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陆续推行,通过公费师范生、特岗计划等持续补充新教师,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支撑。构建覆盖城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享受同等教育权,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安置率达100%。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落实控辍保学联控联保长效机制,加强残疾儿童、留守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关爱,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转向常态清零,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太原市小店区义务教育学生18万名,其中三分之一为随迁子女,最大限度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垣曲县2023年投入3.28亿元,新建城区小学2所,实施城区老旧学校改扩建工程4个,更好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招生入学不断规范
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高效办成一件事”的要求,推动11个设区市主城区使用自建平台或教育部平台,实现义务教育入学网上办理,并接入当地政务服务平台,健全跨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市域、县域内户籍类证明、居住证、不动产权证书、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记录等信息与招生报名数据自动比对审核。其他地区加快推进线上线下结合办理,线下办理基本实现“只进一门”“只跑一次”。普通高中实施“阳光招生”,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的60%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普通高中跨县域招生计划减少五分之四以上,中小学招生更加公平。2024年,遴选53所优质中职学校开展综合高中试点,更好满足群众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2024年全省普通高中计划占初中毕业生数的70.18%,比2023年增加8.70个百分点。
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通过部属院校和省内高校帮扶托管县中、省示范高中对口帮扶等方式整体提升县中办学水平。积极推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我省中小学的常态化应用,推动我省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学校、城镇相对薄弱学校与城镇优质学校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2024年,全省建成500个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共同体,推动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双减”政策落地,全省2578所义务教育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全部注销,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高中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纳入监管平台,实施全方位监管,“培训热”明显降温。
实施城区小学生“放心午餐”全覆盖工程,帮助家长解决小学生中午接送难、午餐无法保障的问题。支持各地各校扎实推进各类国家试点工作,我省3个县区6所学校获评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实验校、6所学校获评全省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2个市县和3所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案例和“书香校园”,我省太原市杏花岭区、迎泽区和32所学校入选全国首批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建设名单。右玉县、广灵县等通过加大投入、引进名校长等措施快速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实现了当地学生的回流,也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普通高中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职业教育多维度高质量发展显成效
全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对照先进标杆,优化布局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全省职业教育发展疾蹄步稳,取得显著成效。
制度体系日趋完备。《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山西省职业学校2024年达标提质工作方案》等方向性文件先后出台,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指明路径。专业优化调整、教师素质提升、特色产业学院建设、学生实习管理等系列制度文件先后印发,谋划实施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百千万工程”,累计认定思政教育工作室102个,特色育人文化品牌885个,8384个思政微课,覆盖中高职19个专业大类和各门公共基础课程,促进思政工作全员聚力、全过程整合、全方位协同。
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取得进展。2所学校先后获批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探索实践,打破职业教育止步于专科层次的“天花板”。4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总体建设成效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成长的能力显著增强。以“院团合一”模式推进艺术类职业学校与文艺院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两翼”建设取得突破。首批成立10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牵头成立4个冲击国家级的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重点支持5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分两批建设38个服务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的省级职业学校特色产业学院,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师交流、人才培养、技能培训、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国特色学徒制等方面与行业企业融会贯通,形成产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发展机制,以“小切口”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加速互动”。
内涵建设成效显著。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国家教学能力比赛、中职学校班主任能力比赛,屡获佳绩。1人获2022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获评2023年度全国最美教师。22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17个专项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15个全省性联合(虚拟)教研室在专业建设、评估评价、专题研讨、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71个品牌专业、126个高水平实训基地、五类“职教金课”、专业教学资源库、教研教改、规划教材等项目建设,有效提升教师深度参与“三教改革”的积极性。
学生成长成才通道进一步拓宽。持续开展对口升学、高职单独招生和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开展高职学校五年一贯制、“3+2”分段人才培养,依托办学效益良好的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和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教育工作,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机制,满足不同禀赋学生的发展需求,构建职普协调融通发展的办学新格局。
山西晚报记者 田晓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