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博

“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我是古建保护推介官”第三场直播结束

永寿寺“增寿”有哪些秘密?

  •   沁县永寿寺因何“增寿”?12月5日,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晚报承办的“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我是古建保护推介官”活动第三场直播如约而至。本场直播,山西晚报记者孙轶琼继续担当起主播,与“古建保护推介官”——山西省古建筑协会秘书长贺大龙共同走入长治市沁县西倪村永寿寺为大家直播,近距离解读这座金元时期古建筑被发现以及被修缮的故事。
      永寿寺属于我省公布的“低级别文物”,“级别低并不意味着它没有价值,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化价值。”贺大龙率先在直播间向网友们解读何为低级别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文物大省,山西不可移动文物在册登记数量达5.3万余处,低级别文物约有5000余处,2017年3月,山西在全国率先推出“文明守望工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越来越多的低级别文物有了被“看见”的机会。
      意外发现,明清古建实为金元古建
      “咱们也是捞到了宝。”2021年10月,永寿寺曾遭遇大雨,修缮前的它岌岌可危,面临大量的损坏和坍塌危险,经历暴雨后,随着低级别文物普查等调查行动开始,永寿寺的价值逐步揭晓。普查人员通过建筑形式、营造法式所遗存的年代信息发现,这座被定为明清时期的古建,实则为金元时期的古建。
      贺大龙介绍,永寿寺最著名的当数“驼峰”建造,大家看到的支撑梁栿的结构,多见于唐、宋、元时期的木构建筑。寺内大殿斗拱正中外伸部分的“耍头”下斜;柱端“卷杀”为细腻柔美的圆弧状;水平承重的横梁采用自然弯材,几乎未切割雕琢……这些特点都表明,这座建筑远远早于明清时期,可以追溯到金元时期。2023年,永寿寺由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重生”,永寿寺真正“增寿”
      正如今天的直播主题一样,一所古建筑怎么会“增寿”?在直播中,贺大龙逐一解密。
      “在我看来有两层含义,一则是我们从全国三普到低级别文物普查中,将永寿寺年代从明清时期鉴定到金元时期,这是‘增寿’;再则,曾经的永寿寺面临着坍塌的风险,通过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得到了非常及时的修缮,这也是增寿,让这所古建真正的‘延年益寿’。”贺大龙表示,2023年,永寿寺被确定为沁县首批使用一般债券进行维修的文物,耗资275.2万元,于2024年9月完成修缮。一所破败的古建筑,得以“重生”,这是文博工作者和古建修缮者们付出的努力,更是山西省文明守望工程的成效所在,越来越多的低级别文物,得到保护,得到善待。
      直播最后,贺大龙呼吁大家“挖掘文物价值,真正让文物活化起来,我们需要跳脱出文物本身之外,还要去关注文物背后的社会、人文关系等价值。”
      网友直呼直播意义非凡,期待持续做下去
      “跟着专家看古建才能看到精华!”“我们需要这样的古建保护推介官!”“非常棒的主播小姐姐和古建专家,这样的文物科普直播,一定要持续做下去!”随着网友们的霸屏留言,“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我是古建保护推介官”第三场直播告一段落。当日,在线观看人数达到8万+人次。
      接下来,“山西文明守望工程·我是古建保护推介官”活动还将继续,网友们可持续关注山西晚报新浪微博、山西晚报客户端、山西晚报视频号、文博山西视频号、山河视频抖音号、山河视频快手号等平台,有更多精彩等着您。

    山西晚报记者 孙佳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05期

    • 第2024-12-04期

    • 第2024-12-03期

    • 第2024-12-02期

    • 第2024-11-29期

    • 第2024-11-28期

    • 第2024-11-27期

    • 第2024-11-26期

    • 第2024-11-25期

    • 第2024-11-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