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我省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七场新闻发布会

药品耗材住院费都降了,医保服务更便捷

  12月24日,“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七场新闻发布会召开,省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山西晚报记者在会上获悉,目前,全省基本医保参保人数达到3154.78万人。我省不断完善待遇保障机制,职工医保、居民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达到80%、70%左右;重点完善价格招采机制,落地执行1116种药品、112种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50%以上。
  积极推进居民医保省级统筹
  2023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印发山西省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方案的通知》,明确提出:到2025年1月1日,全省居民医保实现参保范围、待遇标准、基金预算管理、基金调剂管理、经办服务、信息系统“六统一”。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医疗保障局牵头制定了统一全省居民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文件,积极推进居民医保省级统筹。
  其中,统一居民医保住院保障待遇标准,按照不同医疗机构收费标准分别设定住院起付标准、支付比例。三类收费价格、二类收费价格县级、二类收费价格省市级、一类收费价格医疗机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400元、500元、1000元,支付比例分别为85%、75%、70%、60%,年度支付限额为7万元;统一居民医保普通门诊统筹、“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双通道”药品等门诊保障待遇标准;统一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准入(退出)标准和基金支付范围,制定待遇指导标准,2027年年底前实现全省居民医保门诊慢特病待遇标准统一。
  “我们将指导各市落实居民医保省级统筹各项政策措施,使政策更加统一规范,经办服务更加便捷,基金管理更加高效,为全省参保居民提供更加公平便捷的医疗保障服务。”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参保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明显下降
  我省全面执行国家统一的医保药品目录,抓好国家谈判药品落地,“双通道”药品数量达到252种。不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以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为主体的支付方式改革。
  据介绍,全省12个统筹地区423所二级及以上等级医疗机构全部启动DRG或DIP实际付费,统筹地区和医疗机构覆盖率达到100%,病种覆盖率达到94%,医保基金支出占比93%。同时,启动实施省内异地住院DRG付费,是全国6个启动省份之一。“通过改革,参保患者住院次均费用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有所缩短,有效提升了基金使用效率。”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说。
  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我省医保部门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财政、公安、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等部门在联合执法、案件移送、联合惩戒等方面协作,持续深入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常态化开展抽查复查、飞行检查,协同开展全省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每年对两定机构开展全覆盖检查,推动形成打击欺诈骗保高压态势。2019年以来,累计追回资金27.27亿元。
  药品耗材价格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聚集社会反映强烈的药品耗材虚高问题,我省大力推动药品耗材集采改革,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工作态势,实现了全省域、多品种、所有公立医院的广泛覆盖。”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药品耗材价格逐步回归合理水平。有力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系统集成,有效减轻了患者医药费用负担,提高了医保获得感。”
  截至目前,我省组织、参加国家以及省际联盟药品集采1116种,实现化学药、生物药、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5大领域全覆盖,居全国第一方阵;医用耗材向骨科、眼科、心内科、神经外科、口腔等重点科室及用量大的低值易耗产品扩展,共组织开展医用耗材集采112种,居全国前列。通过集采改革,有力挤压了集采药品耗材虚高价格,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0%以上。全省1192家医疗机构累计节省医药费用近157亿元。
  与此同时,完善药品耗材挂网采购机制,挂网管理实行同通用名同剂型化学药品保持合理比价关系,着力引导医疗机构采购使用质优价宜产品。深入推进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改革,完善医疗服务项目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调整了医疗机构门诊诊察费,调整规范了“B超、CT、核磁、病理”等检查项目价格。累计规范医疗服务项目价格719项、新增148项。
  优化调整医疗保障帮扶政策
  近年来,我省通过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优化调整医疗保障帮扶政策,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全面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有效减轻困难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财政补助政策为进一步深化医保便民服务深化应用,对个人缴费确有困难的群众给予分类资助。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医疗救助基金资助参保127.19万人,资助参保支出3.72亿元,实现参保动态全覆盖,应保尽保、应资尽资。
  统筹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保障,在坚持基本医保普惠保障的基础上,大病保险向困难群体倾斜,医疗救助实施托底保障。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实行大病保险倾斜支付,起付线降低一半达到5000元,报销比例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80%,取消年度封顶线。
  加大门诊医疗救助力度,纳入门诊慢特病和门诊特药保障范围的特困人员、低保对象,给予一定比例的医疗救助。对规范转诊且在省域内就医的救助对象,经三重制度综合保障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给予倾斜救助。
  2024年前三季度,全省住院救助支出4.71亿元,救助34.51万人次;门诊救助支出0.4亿元,救助105.27万人次;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住院合规综合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8.6%。
  打造医保“掌上办事大厅”
  医保服务涉及广大参保人员切身利益。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医保便民服务,打造医保“掌上办事大厅”,构建了包含“山西医保”微信公众号、网厅服务等多渠道公共服务体系,用以解读宣传政策、办理医保公共服务业务,统筹推进政务新媒体、个人网上办事大厅、实体政务大厅的线上线下服务联通,实现数据互联共享,加强规范办事指引,方便群众办事。
  截至目前,我省医保电子凭证累计激活2555.69万人,激活率达80.91%。网上办事大厅已服务参保单位12.8万家,个人网上办事大厅办理业务量达63.1万笔,“山西医保”微信公众号关注用户量近771万人。
  与此同时,打造“医保+医疗”全方位服务场景。一方面,聚焦医保热点业务,实现医保信息查询、异地就医备案、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等业务办理,同时提供城乡居民医保登记、亲情账户等帮办代办服务,依托基层工作力量全面提升公共服务适应性;另一方面,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医保移动支付、处方流转能力,搭建全场景线上医疗服务,包括预约挂号、报告查询、订单缴费、药品比价便民医疗服务,同时提供个人账户变动消息推送、医保电子凭证展码等服务。
  截至目前,“山西医保”微信公众号日均服务约5万人次,每月查询、办理业务量达1亿笔。个人账户家庭共济绑定用户181.87万余人,通过家庭共济日均支付约2.42万笔,累计支付517.7万笔。
  推动实现医保领域“高效办成一件事”上线应用。依托省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实现“新生儿出生一件事”“职工退休一件事”等10个事项高效便捷办理,达到线下办事“只进一门”、线上办事“一网通办”、企业和群众诉求“一线应答”效果。自2024年4月上线以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办件量22115笔。
  省医保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聚焦群众关注热点业务,积极推动医保便民服务深化应用。推动12393医保服务热线试点上线,实现医保业务“电话办、视频办”,提高医保公共服务便老、适老化能力。逐步完善医保便民医疗服务场景建设,实现“线上问诊+线上支付+上门送药”闭环服务,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推动定点药店全面上传药品进销存数据,完善微信公众号药品比价服务,不断提升医保药品价格透明化水平。

山西晚报记者 武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3期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 第2024-12-13期

  • 第2024-12-12期

  • 第2024-12-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