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往事

我订阅报纸的四十多年

  每年的最后一个季度,都是订报纸的高峰期,这让我想起我订报纸、读报纸的一些往事。那是上世纪70年代末,我十六七岁时,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也没有富裕钱买书看,只能在邮局或工厂大门前的阅报栏里看一些零星的报纸内容,我就有了订一份报纸的想法。
  当时想订一份《中国青年报》,五分钱一份,一年十八块钱。那时工厂的学徒工一个月工资是二十块,对于一个有五个孩子的工人家庭来说,十八块钱确实不是一个小数目。我家住的工厂大院里,几乎没有人家订报纸。那年十月份,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和母亲说想订一份报纸时,母亲竟没有丝毫犹豫地答应了。当知道需要十八块钱时,母亲问下个月交钱行不行?我说年底交也行。母亲在十二月初给了我十八块钱,让我赶紧去订报,以免耽误了。我拿着十八块钱,去离家最近的邮局排队交了钱,开了收据。
  第二年元旦第一天、第二天我都没有收到报纸,我赶紧去邮局询问,原来他们不以为是普通居民订的《中国青年报》,送错了地方,第三天我才收到报纸。从此开启了我的订报、读报生涯。每天回到家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报纸先快速浏览一下大题目,等到家务事做完,再坐下来仔细阅读自己喜欢的版面。日积月累,报纸的内容开阔着我的眼界,丰富着我的大脑,引领着我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让我在日常的大事小情中受益匪浅。
  之后的岁月中我还订过《山西日报》《太原日报》《山西晚报》《太原晚报》。每年的十二月初,无论家里钱多、钱少,母亲都会把逐年增长的这份订报钱交到我手中。在那个讯息不太发达的年代里,从报纸上我不仅可以知晓国内外、省、市的最新信息。曾从报纸上看到太原市市图书馆发放图书证的信息,从而在第一时间抢先办理到借书证;看到图书展销会的信息,第一天就赶到了展销会现场,买到了自己心仪的书。报纸上有专家、学者的公开讲座启事,免费的电影首映观影名额,我都可以在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那时候报纸中有大量的世界、中国之最的文章,每次单位组织各种知识竞赛时,我都因曾在报纸上看过这些文章而在比赛中获奖。每年过年做饭,我都会从报纸上找到适合自己的菜式,做一两道菜让家人尝鲜。报纸上那些对外国名人、书籍的介绍,也让我在借阅图书时有了现成的参考,很快就能借到自己喜欢的名著。
  我最喜欢的内容是报纸副刊,那些优美缠绵的诗词,婉约雅致的散文,短小精练的小说,让我百看不厌,对我的影响也最大,还让我萌生了写文章上报的念头。后来我开始写文章,并从报纸中查到怎样给报社投稿的内容,按报上教的方法给报社写信投稿。经过很多次的投稿,终于有一天,我的文章在报纸上发表了,我也成了写作者。
  虽然现在的讯息非常发达,手机上也能看报,但静静地坐下来看报纸时享受的那种安谧、欢愉、私密的幸福感觉只有捧着报纸才能感受到。当年母亲把十八块订报钱交到我手中时的那份温情和欣赏的目光,促使我年年都会订阅报纸。订报、读报,早已成了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杨德莲(太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3期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 第2024-12-13期

  • 第2024-12-12期

  • 第2024-12-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