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文旅

尝一碗热腾腾的元宵 来一场甜蜜蜜的旅行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拍摄:李婷制作:李浩瑜

  •   连日来,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太原各地的传统老字号元宵门店开始飘香大街小巷。与此同时,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们,也纷纷走进太原的各大元宵门店,想在第一时间品尝这道太原的特色美食。
      12月28日、29日,山西晚报记者分别来到太原钟楼街的“老鼠窟”元宵店及太原晋源区晋祠老味道元宵加工车间等多家传统老店进行实地探访。
      游客慕名而来 老店门前排长队
      12月29日上午10时许,太原市柳巷商业街人头攒动,顺着钟楼街向里走,便看到一座古香古色的老店招牌——“老鼠窟”元宵店。此时,慕名而来的游客已经将门店围住,在老店门口的两旁,两间简易的打包窗口前,食客们纷纷排起长队,等待购买心念已久的太原地道元宵。
      “大爷,问一下,我是外地的,听说这里有个老字号的元宵店,就是这家吧!”“对对对!我们也是慕名而来的,真热闹啊!”“外地的吧,我们的元宵是一绝,不过还有一个更特别的,叫头脑,您来太原尝过了吗?”……在排队的过程中山西晚报记者看到,大家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相互之间并不感觉生分,老太原市民会热情地向外地游客介绍当地的特产,而外地的游客也很愿意聆听他们的建议。
      太原“老鼠窟元宵”字号原名“恒义诚甜食店”,由于地处钟楼街“老鼠窟”巷要口,故以“老鼠窟元宵店”著称。2009年被列入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门店负责人谭经理表示,正因为“老鼠窟元宵”有严格的滚制工艺,才形成了现如今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今年因为山西的古建火出圈,来太原的游客也多了很多,从今年10月份开始,每天的客流量也比以前多了一倍,而大部分均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朋友,生意是越来越好啦!”谭经理笑着说道。
      小小元宵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28日上午9时许,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晋源区王郭村的晋祠老味道元宵加工车间内,此时,武氏第六世元宵制作传承人武进全正与工人一起在电动滚筒前制作元宵。
      “晋祠元宵传承的是千年古法工艺,用料讲究、口味独特,所以一直受大家喜爱。”说起自家的元宵,武进全格外激动,并向记者介绍起晋祠桂花元宵的制作过程。
      “先将核桃、芝麻、花生翻炒去皮,再把糖稀加热化开,加入白糖、冰糖、纯天然玫瑰花酱和桂花酱翻炒。炒制完成后放入模子压实擀平……”武进全一边介绍,一边启动自动滚制元宵机器。随着机器的转动,江米粉逐渐包裹在桂花馅儿表面,元宵慢慢变得圆润而饱满。
      山西晚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进入冬季后,随着气温渐冷,武进全店里订单也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晋源区晋祠镇长巷村的晋祠桂花元宵加工车间内同样热闹非凡,自动化生产线持续运转。山西晚报记者看到,该加工车间的工人大多是来自附近村庄的村民。
      该加工车间的负责人韩伟是晋祠桂花元宵第五代传承人。近年来,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元宵制作中来,增加了收入。截至目前,晋祠大米主产区有元宵制作从业人员500余人,年产值达5000万元。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12-27期

    • 第2024-12-26期

    • 第2024-12-25期

    • 第2024-12-24期

    • 第2024-12-23期

    • 第2024-12-20期

    • 第2024-12-19期

    • 第2024-12-18期

    • 第2024-12-17期

    • 第2024-12-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