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
每到新春佳节,那弥漫在三晋大地上的“舌尖年味道”,不仅是味蕾上的满足,更是老百姓手中的一本独特的“致富经”。“舌尖年味道”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浓浓的乡情。在这一道道美味中,蕴含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书写着属于他们的精彩致富篇章。
黎城县西仵村 小小麻糖“甜”成特色产业
长治市黎城县西仵镇西仵村做芝麻糖已有数百年历史。如今,这小小的麻糖已形成一方特色产业,焕发着活力与生机。
俗话说:“二十三,麻糖粘。”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黎城县西仵镇西仵村进入麻糖产销旺季。
走进西仵村马根长芝麻糖合作社,一股芬芳浓郁的甜蜜滋味涌上心头,选材、蒸米、发酵、熬糖、制糖、凉制、切断、粘芝麻,工人们正趁着这股热劲儿在各个工序上紧张忙碌着,手法娴熟、有条不紊。
“我们西仵村芝麻糖,有百余年历史,最初由一些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小作坊制作,他们利用芝麻、麦芽、大米等纯天然原料,手工制作芝麻糖。西仵芝麻糖口感酥脆、不粘牙以及无任何添加剂的优势,让群众对它情有独钟。尤其是独一无二的灌芯儿技术,让西仵芝麻糖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西仵村党支部书记刘联红说。
据致富带头人马根长介绍,蒸米熬糖要每天凌晨两点多就开始。其中拔糖环节最关键,既要保证室内的温度,还要保证湿度,同时需要四个人反复抻拉完成,把每根芝麻糖拔出大小不一的蜂窝状,这样做好的芝麻糖吃起来脆而不碎、甜而不腻、黏而不粘,深受各地百姓喜欢,每逢春节都供不应求。
如今,西仵村的芝麻糖合作社从最开始的1家已扩展到4家,带动56人就业,每天可制作出1.3万根芝麻糖,成为远近闻名的芝麻糖村。
近年来,西仵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芝麻糖产业,在小康路上加速奔跑,村民们用勤劳的双手酿造着越来越甜蜜的新生活。
“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把过去小作坊的这种生产工艺进行了整合,争取了政府资金,成立了芝麻糖合作社。合作社成立以后,吸纳了全村最优秀的老手艺人,参与芝麻糖制作。下一步,合作社将延长产业链、拓宽产品种类,搭建网络平台,线上、线下一同销售,把产品推向更远、更大的市场,为乡村振兴添动力。”说起今后的发展前景,马根长信心满满。
在西仵村,麻糖成了村里的特色产业。目前,村里生产的麻糖除了供应长治周边市场外,还远销省内和全国各地。
“这儿的麻糖好吃,我们家人都爱吃,每年我都会开车过来买,自己家留一些,剩下的送给亲朋好友。”家住市区的张斌表示。
记者在村里采访时看到,不少人来此购买麻糖,他们或批发销售,或走亲访友,把这香甜可口的特色食品带入千家万户。
山西晚报记者 张文举 通讯员 马芸
阳城县润城镇 麦芽枣糕“蒸”出幸福生活
1月8日,在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王村的山西曹馍馍食品有限公司省级非遗润城枣糕生产基地,工人们在娴熟而忙碌中,正手工制作润城枣糕,全力供应新春节日市场。
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蛇年春节的临近,阳城县润城镇迎来了传统手工润城麦芽枣糕生产与销售的黄金时期。
麦芽枣糕,当地人俗称泡麦面馍。阳城素有“泡麦面馍之乡”的美称,其中以润城、北留两镇的制作最为集中。
虽然被称为“馍”,但这种馍又区别于普通馍馍,其制作工艺独特而考究,需精选籽粒饱满的小麦,经泡麦、发芽、晾干、磨面等九道工序,以发芽小麦面粉为主料,搭配精选优质红枣,经传统手工蒸制而成。
润城枣糕严守传统手工麦芽枣糕制作工艺,外形精致似花,制作工序繁杂精细。全程无碱自发、无糖自甜,每一口都能品出丝丝麦芽清香,麦香与枣香完美交融。每逢节假日,这麦香四溢的枣糕承载着浓浓的乡情,成为当地百姓走亲访友的必备佳礼。2017年,拥有近500年历史底蕴的润城枣糕,入选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山西曹馍馍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曹馍馍”麦芽枣糕堪称行业典范。据创始人曹乐会介绍,作为大众传承的非遗技艺结晶,“曹馍馍”麦芽枣糕需历经近20道纯手工工序,精心选用小麦浸泡发芽后制作,麦芽糖含量丰富,无任何添加剂,散发着诱人的自然麦香。入口咀嚼,十分筋道,干吃酥脆,既是餐桌上的美味主食,又是休闲时刻的解馋美食。
在润城镇王村,制作麦芽枣糕是家家户户的传统手艺。曹乐会深耕枣糕制作十几载,起初只为家人与亲朋制作。后来,在润城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带动下,这小小的枣糕逐步蜕变,成长为地方支柱产业。
2010年,曹乐会在王村创立麦芽枣糕加工厂,开启产业征程;2016年成功注册“曹馍馍”商标,并将“做馍做良心,品味品人生”奉为公司坚守的准则。如今,“曹馍馍”声名远扬,家喻户晓,产品畅销海内外。
山西曹馍馍食品有限公司成绩斐然,年生产润城枣糕数量高达70万个,年转化小麦167吨。这些枣糕不仅牢牢扎根当地市场,备受乡亲们青睐,还凭借独特风味远销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全国各地,还跨出国门,香飘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国际友人舌尖上的“中国年味”。
如今,阳城县润城枣糕产业已然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曹馍馍食品有限公司将与全镇众多企业携手共进,让这一非遗美味香飘四方,在传承古老技艺的同时,为乡亲们铺就一条甜蜜的致富路。
山西晚报记者 李吉毅 通讯员 陈来全
榆社县云簇镇 小小甲鱼“掀”起致富浪花
随着春节日益临近,晋中市榆社县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的熟食甲鱼加工生产线上,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从原料挑选、清洗处理、精心烹饪到真空包装,工作人员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春节期间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熟食甲鱼产品。
位于榆社县云簇镇的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有着全省最大的生态甲鱼养殖基地。近年来,榆社县立足县域实际,充分发挥交通、农牧、渔业等区位、产业优势,全力实施设施蔬菜、能繁母牛、生态甲鱼“三个倍增计划”,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增收。
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菁说,“县里的倍增计划让公司发展迎来了新机遇,甲鱼养殖规模由原来的5万余只扩至50万只,年产熟食甲鱼由原来的2万余盒增至5万余盒,就业人员由原来的21名增至50名,人均月收入达3600元,实现了规模、产值、人力‘三倍增’,年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
在我国许多地方,甲鱼是一道逢年过节餐桌上常见的“硬菜”。该公司生产的“云簇湖”牌熟食甲鱼,是目前山西省唯一以甲鱼为食材做成的熟食品牌,自2021年进入市场以来,广受消费者青睐。2022年,该公司“云簇湖熟食甲鱼”产品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预制菜登录宣展名录。
“由于我们阳光棚温度控制得好,甲鱼在秋冬季也能快速生长。”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负责人任海云一提起甲鱼养殖,便有说不完的心得。任海云于1987年开始从事甲鱼养殖,至今已有30多年的养殖历史,有着丰富的养殖经验。为了带动更多乡亲投身甲鱼养殖,任海云注册成立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
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位于云竹湖下游,云竹湖是华北地区为数不多的高山湖泊,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该公司以无污染的云竹湖水进行生态养殖。
2018年以前,该公司只从事甲鱼养殖,熟食加工包装则委托省外食品厂进行。2018年,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以云簇镇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镇为契机,配套建设加工包装车间,打造了“云簇湖”熟食甲鱼品牌。在此期间,联手山西农大研发出“金六甲”“五子养生鳖”等高附加值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
随着甲鱼养殖产业的蓬勃发展,需要大量务工人员参与劳作,让当地村民在家门口也有了一份收入。云簇村村民段海花说:“我在养殖场上班,一天能挣100多元。既能挣钱又能顾家,非常方便。”
下一步,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将借助云竹湖旅游风景区开发机遇,全力打造生态甲鱼旅游品牌,促进甲鱼产业与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产业深度融合。同时,积极发展“公司+农户代养”养殖模式,辐射带动更多农户进行养殖,走出富民强村振兴路。
山西晚报记者 张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