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西游》
曲黎敏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本书是曲黎敏解读《西游记》系列的第一本,以原著章回为主线,挑选近百个问题和令人迷惑的点,如西游的故事因何以石头开始?法名里有什么秘密?悟空为什么做不了取经人?为何不能驮唐僧去西天?……引导读者深入西游的故事,娓娓展开、细细拆解,缓缓打破盘中之谜,让读者真正读懂《西游记》背后蕴藏的人性幽微和人生智慧。
都说人生就是修行,修什么、怎么修呢?读经,可以吗?唐僧倒是记性好、脑子快,乌巢禅师教了一遍《心经》,唐僧就背下来了,而且心得体会也写得好,可一遇到妖精就吓哭了,这时心心念念的不是《心经》,反倒是念叨“悟空……快来救我!”救师父是修行吗?似乎也不是。西行路上都是唐僧叫苦喊饿,反倒是孙悟空不断地教化师父。但《西游记》还是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明路:大修行,先要有唐僧的大愿和大勇气,还得有行者的行动能力和龙马精神,要守戒律,要耐得住孤独,要像和尚一样洁身自好、懂规矩、懂法则。最重要的是:行道、践道,光有人生境界不行,必须脚踏实地,虽处处荆棘,但步步莲花,方是圣境。
当初我看《西游记》最不理解的一件事,就是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就能到佛祖那里了,为什么取不来真经,非得唐僧一步一步受苦受难才能取到真经?在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里,八戒也曾提出这个问题:师兄你既然会筋斗云,干吗不驮着师父飞过去取经?孙悟空的回答是:一、唐僧是骨肉凡胎,驮不动。自古道,遣泰山轻如芥子,携凡夫难脱红尘。这话说得我等凡夫羞愧难当啊!原来我们这肉身凡胎,满脑子执念欲望,比泰山还重,谁也驮不动啊!二、谁也替不得唐僧的苦恼。自己的苦恼必须自己化、自己消,就如同寒邪都在自己身上,菩萨与孙悟空虽然好比“大药”,但只能帮忙,终究还得唐僧自己成了金刚,化了寒邪,一派纯阳。三、这条是我自己学医后想明白的:孙悟空自己确实取不来真经,为什么?因为孙悟空代表意念,代表我们的脑子,脑子和想法是可以一下就到西天的,但意念毕竟是“空”,拿不到真东西,也无法取走真经;只有像唐僧那样一步步地走,一个一个磨难受着,一个一个官牒拿到,一步步都盖了正式的公章,才能取回真经。想飞过去白拿,休想!就是到了灵山,真经还得拿“人事”来换呢!这世上就没有白得的东西,不以命换命,怎能脱胎换骨!这其中啊,脚踏实地和持戒,就如同积精累气,不断培补正气;而那些磨难就如同祛病祛寒,如同在生活中不断地抗击心魔,勇敢地改毛病,只有这两种行为兼备了,才能最终成佛。
在解读《西游记》的过程中,我越发深刻地认识到这是对自己的一次大救赎,是身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
先说于我身体上的意义:我感觉我的身体在解读过程中愈加强壮、坚韧,真的,我突然有了一种向死而生的欢乐,我不再畏惧死亡了。每一次唐僧师徒遇到事情或妖怪时,我都要自问,这些事情或妖怪于我意味着什么?我要如何去打破这些谜障?我的身体能否抵抗那些磨难?我的意志能否战胜那些恐惧?于是,我开始跑步,开始跳舞,开始挥舞想象中的金箍棒……当一个人不是为了长寿而锻炼,而是为了“打妖怪”而强健筋骨时,这件事就变得十分快乐了。
再说说解读《西游记》于我精神上的救赎,那就更了不得了。我从中悟到了“命”与“使命”的不同。之后我会拿一节专门讲孙悟空的一生对“命运”的启示。孙悟空对“命”的接受态度令我心悦诚服,从某种意义上说,悟空是“认命”的,无论什么来了,他都欣然接着:你安排蟠桃园,我就吃桃;你安排炼丹炉,我就食丹;你安排十万天兵,我接着;你安排妖怪,我就打;你压我五百年,我也认了……但是,“使命”让一切苦难都充满了意义!修炼,不是为了自己这条“命”,而是为了更大的“使命”!这么说吧,悟空“认命”,但不怕“命”,回头的话,我就是“猴”;勇往直前的话,我就是“佛”!
所以,每个人都有“命”,这么说吧,我们一生得到的都是“命”,而“使命”就是我们要给出去的东西!此刻大家扪心自问一下:我有什么可以给出去?给的越多,使命越大,即我们一生真正要追寻、要认知的,是我们的“使命”!就是我们这一生究竟为何而来,我们能否超越自身之“命”,而使“命”更加广大和更有意义!
命,都是老天给的,我们生于什么样的家庭、当多大的官、发多大的财,这些也许都是“命”;但“使命”却要自己“造”!使命源于正念正愿,要亲证亲为。正念和正愿一起,必有善报,哪怕千里之外,一切正能量都会向你聚拢。因此,使命是让你得到快乐的正事,不见得是大事,人,先要快乐,再与天地之正气相合,就得了阳气,人生之路就会越走越顺。若是有恶念、私心,哪怕是千里之外,也会恶报显现,负能量越聚越多,人必然没了未来。而悟空就是意念干净、纯粹,所以每个细胞都充盈饱满,每根毫毛都为其所用,大部分神仙都愿意帮他……也就是,当“使命”成了生命的主导时,生命才是快乐的、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