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健康

牙齿矫正讲方法,别让过度宣传影响低龄儿童身心健康

  “牙齿矫正不要错过发育期”“别让丑牙令孩子自卑”……近期,社交平台上有许多类似的广告宣传。越来越多低龄儿童进行牙齿矫正,让孩子身心健康面临多重风险。
  记者走访北京、上海、广西等地多个口腔医疗机构,发现很多低龄儿童的家长带着孩子矫正牙齿。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排满了来初诊、复查的患者。该院口腔科主治医师钱慧芳介绍,口腔科近期每月接诊患者约2000名,其中0至3岁的儿童约占35%,4至10岁的约占35%。
  一位等待面诊的家长说,孩子今年刚满3岁,上牙和下牙对齐不到位,上颌有一些前凸。她在社交媒体平台看到很多牙齿影响儿童容貌的信息,赶紧来咨询。
  “只要深覆合就会让下巴后缩”“只要深覆合就要矫正”“口呼吸导致牙弓狭窄必须矫正”……记者在部分社交平台看到,关于儿童正畸的“种草”笔记、体验心得信息繁多,点赞量动辄上万。不少等待面诊的家长表示,这类信息铺天盖地,一些机构宣称“整牙必须尽早”“越早矫治效果越好”,加剧了他们对孩子容貌的焦虑。
  广西柳州市柳铁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刘小嘉接诊过一名一岁多的儿童。“孩子轻微反颌被家长带去治疗,戴上了矫治器,哭闹得厉害。”多位口腔医生表示,很多三四岁孩子的家长已经在市场机构咨询过并被建议给孩子进行扩弓等治疗,有些孩子甚至已经开始矫治。“实际上,我们接诊的患者中一半以上不需要治疗,仅有少部分需要进行牙齿矫正。”钱慧芳说。
  “大部分中国小孩不存在牙弓狭窄问题,有些不良机构滥用扩弓,管他牙弓窄或者不窄,先扩一下再说。”上海鉴星矫正中心院长周健说。
  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徐宝华说,6至12岁是替牙期,儿童容易出现牙颌畸形,其中最常见的是牙齿排列不整齐。如果只是牙列不齐,多数情况建议等到十二三岁牙齿替换完再矫正。“对于骨性反颌(即所谓的‘天包地’‘地包天’等),建议7至10岁开始治疗。”
  多位业内专家认为,一些孩子早期的牙齿“地包天”现象可能会在发育过程中逐渐改观;正常情况下,孩子的面部生长发育不会因整牙发生很大改变。
  “替牙期牙齿拥挤不齐需要扩弓的孩子,绝大部分应等到12岁以后再治疗。见到孩子牙齿不整齐就盲目扩弓,属于过度医疗。”徐宝华说,孩子在不具备正畸条件的情况下被过度扩大牙弓、拔掉乳牙甚至戴矫治器、戴牙套,可能导致后牙外翻、后牙骨开裂等,破坏口腔健康,甚至对孩子心理产生影响。
  记者了解到,在机构正畸失败的低龄患者并不鲜见,黑猫投诉平台上的相关投诉超过4000条。一些机构以孩子依从性不好、家长没有管理好等原因推卸责任。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陈黎说,年龄过小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配合治疗和遵守口腔卫生习惯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过早接触不必要的治疗,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对以后的治疗产生畏惧。”
  目前,市场上的儿童口腔机构从业人员职业素养参差不齐,而相对权威、规范的口腔医疗机构因不愿过早给孩子进行不必要的正畸,反而得不到一些家长的认可。
  周健建议,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可探索制定儿童牙齿矫正治疗标准,进一步规范适应症和治疗原则。“对于无用的甚至有害的干预方式,比如随意扩宽适应症范围或者完全不符合适应症要求的,要表明态度和立场并且提出警示。”

据新华网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13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8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5-01-06期

  • 第2025-01-03期

  • 第2025-01-02期

  • 第2024-12-31期

  • 第2024-12-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