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往事

一条棉裤的故事

  又是一年严冬到,每当此时我总会想起1964年在阳高县度过的那个冬天,想起为我做棉裤让我熬过那漫长阴冷的塞外严冬的学妹杨文英。
  1964年9月,新学年开学不久,省里下了文件,要求在校大学生在冬季农闲的时候下乡参加“四清”运动,我们系被安排在当时的雁北地区,地区所在地是大同。雁北地区所辖的各县从地理位置上看在山西省的最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属于山西省的高寒地区,冬季来得早,时间长,气温低,所以发给这个地区人们的布票比山西省其他地区的要多。
  下乡的准备无非是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精神上是讲为什么要参加“四清”等等一些要求,而物质方面的准备则是大家如何保暖防寒,安全过冬,以保证“四清”工作的顺利完成。
  我的老家在晋中的最南端,我冬季不穿棉裤,只穿绒裤,这在太原可以,到了大同是不行的,会把腿冻坏,所以学校要求必须做好防寒的物质准备,没有棉裤的要做或买。这一年的暑假因为军训,我没有回家,当时回家做也不太可能,所以系领导决定同学们互相帮助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班是我们系唯一的“和尚班”,20名同学清一色男生,没有人能做得了针线活,系里联系其他班的女同学来帮忙,我不记得当时是怎么联系到比我们低一届的学妹杨文英的,按她的要求,我找了两条旧的单裤,棉花针线等等就不记得怎么回事了,很快棉裤就絮好了,她的针线活很出色,一看就是平时在家常干活,针黹颇见功底的。文英是我们学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是一个比较活跃,性格开朗,美丽大方,交际和组织能力较强,颇有人缘的女孩,是系里系外许多男生心目中的偶像,看了她做的活更让人肃然起敬。
  这年10月,“四清”工作队在大同经过短暂的集训之后分别下到县里,我们都在阳高县,我在北徐屯公社,她在罗文皂公社,那时候人们的心地是那么纯真,除了工作学习,没有别的想法。
  阳高县真的好冷,11月份已经天寒地冻,但是因为我穿了厚厚的棉裤,所以我没有觉得受冻,我很感谢文英。
  毕业分配,各奔东西,虽然我知道她也生活工作在这个城市,我也时不时地探听其下落,总觉得我们离的很近又离得很远。
  2019年4月,大学兄弟班的同学有个小聚会,他们邀请我也参加,就是这次聚会,意外地见到了50多年不见的学妹杨文英,她还是那么落落大方,那么快人快语,只是无情的岁月和生活的磨难使得她显得衰老,毕竟年逾8旬了,再也无法留住青春的容颜。席间谈到1964年那条棉裤,她还记得一些细节,诸如用的是两条西裤等等。
  这是一件小事,但却终生难忘。

杨靳葆(大同)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3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8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5-01-06期

  • 第2025-01-03期

  • 第2025-01-02期

  • 第2024-12-3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