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代表委员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构建大文旅格局建言献策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寇宁  制作:李浩瑜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岳威  制作:李慧辰

  •   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视频。  拍摄:岳威  制作:张舒敏

  •   2025年山西两会上,代表委员依法履职、建言献策,为推动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
      省人大代表、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主任倪彩霞
      建设山西陶瓷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
      朔州是全国最大的日用陶瓷生产基地,中国北方日用瓷都。相关数据显示,全国三分之二的陶瓷产自朔州。全市现有全链条陶瓷制造企业138家,各类陶瓷生产线141条,“十四五”末,全市日用陶瓷产能将达到40亿件,产值突破100亿元。近年来,省人大代表、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主任倪彩霞持续关注朔州陶瓷发展,在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她提出关于建设山西陶瓷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议。
      据了解,市域产教联合体是指在城市域内,产业、教育、科研、技术、资源等多方面联合,以实现产业发展、教育改革、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目标。山西目前有大同市通用航空产教联合体、长治市高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等10个市域产教联合体。近年来,全国多地积极推动陶瓷产业市域联合体建设。例如,江西省成立文化和旅游产业陶瓷科技创新联合体,共同开展陶瓷文化遗产资源整体保护技术研究、陶瓷新材料研发等关键技术攻关。
      “目前,朔州已形成年产日用瓷38亿件、建筑瓷7200万平方米、卫浴瓷2万台、工业瓷2万吨的生产能力,建设山西陶瓷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迫在眉睫。”倪彩霞认为,陶瓷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是以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丰富的产业园区为依托,由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企业、学校和科研机构等通过产教融合等实践活动,形成培养人才、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命运共同体。联合体的建设不仅整合了各方资源,促进了陶瓷产业的创新发展,也将提升朔州陶瓷的产品竞争力,应对变化莫测的销售市场。
      倪彩霞建议,联合体应明确成员单位分工,科学划分主体职责,实现多元主体的相互独立、合作共赢。其中,地方政府要制定市域层面联合体政策框架,明确政府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指导帮助联合体建设。职业院校应找准自身定位,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坚持输出适合社会发展与企业需求的人才。通过完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为联合体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
      总体来说,陶瓷产业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建设,将推动职业学校扎根区域、融入产业,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助推地区产业发展、厚植职业教育根基的双赢之路。建设过程中,应理顺治理机制、加强产权界定和保护、提升主体参与意愿、深化产教融合以及完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等多方面努力,为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省人大代表、文水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孟素梅
      将文水县沙棘产业列入省级特色专业镇
      一粒小小的沙棘果,却富含维生素C、不饱和脂肪酸、黄酮类化合物等20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被称为“VC之王”和“超级水果”。吕梁,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吕梁沙棘”的独特魅力,素有“山西沙棘在吕梁”一说。尤其是吕梁市文水县开栅镇,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沙棘龙头企业1户、省级1户、市级1户,市级沙棘产业链“链主”企业1户。年沙棘采收量1.2万吨,年产值突破2.5亿元,目前已形成“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和“科、农、工、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今年两会上,省人大代表、文水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孟素梅建议,将文水县沙棘产业列入省级特色专业镇。
      “远近闻名的吕梁野山坡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就坐落于文水县开栅镇。”孟素梅介绍,这是一家以沙棘、梨果、红枣等蔬果产品综合研制、收购、生产、销售为主体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历经20多年的创新和努力,相继获得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山西省著名商标企业、山西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荣誉称号,并取得HACCP质量体系认证、有机认证、CNAS认证及2020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等。
      孟素梅认为,打造特色专业镇意义重大,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要,是推进市场主体倍增的有效载体,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就业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文水县将结合浓厚历史文化背景和现代生态林业资源开发,打造一个集沙棘种植、沙棘产品研发生产、旅游观光等多业态为一体的沙棘全产业链生态小镇。
      孟素梅表示,文水县将以沙棘专业镇建设为依托,实施沙棘特色专业镇产业链项目建设。在野山坡多功能沙棘展示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一个集文化交流、疗养度假、休闲旅游为一体的沙棘文化产业园,包括新建产业链工业观光回廊、企业文化及沙棘产品展厅、沙棘博物馆、采摘体验园、DIY车间等设施,推进沙棘产业标准化建设、人文价值挖掘和实施产品、技术扩散,深化沙棘及周边产品的开发,改善区域环境治理。同时,结合苍儿会生态旅游景区、文峪河水库、女皇武则天纪念馆、东岩寺等资源,与沙棘产业文化园联合打造一条集生态、自然、文化、经济于一体的文化旅游线路,展现沙棘特色专业镇的生机活力。
      省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朱峰
      集中资源要素打造乡村振兴“三晋样板”
      为推动今年我省乡村振兴“走在前、开新局”,省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山西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朱峰建议,集中资源要素打造乡村振兴“三晋样板”,充分发挥标杆引领、示范带头作用。
      从省级层面对乡村振兴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项目整体谋划、系统打造,同时聚焦“特”“优”农业产业、文旅资源等资源禀赋,打造“三晋样板”。
      在政银合作方面,朱峰建议进一步健全银政沟通对接机制,发挥金融特别是政策性金融的资金优势、利率优势、政策优势和服务优势,赋能打造乡村振兴“三晋样板”。通过模式创新,解决“怎么贷”“谁来贷”“不会贷”的问题,全力培育打造优质国有融资主体,支持民营企业广泛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推动政府通过贷款贴息、产业投资基金、信用保证基金等风险共担机制,与金融机构共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融资融智服务,及时总结提炼项目策划、融资模式、主体打造等好经验好做法,常态化到全省各地开展送政策、送案例上门活动,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可落地的乡村振兴“三晋样板”,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省政协委员、山西樊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峰
      加快构建储能发展体系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能源结构向清洁低碳转型是必然趋势。储能技术作为支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和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能够促进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高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清洁化水平,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山西樊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樊峰提交《关于加快构建储能健康发展体系提案》。
      樊峰说,随着新能源装机量和发电量占比的不断提高,其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储能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问题,实现削峰填谷,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储能技术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能够提供调频、调峰、备用等多种服务,保障新型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推动能源系统的转型升级。随着储能项目的推动,山西储能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经济性的问题。储能固定成本投入大,技术研发投入多,技术应用成本高,而目前市场收益还不能完全保证成本投入的回收。
      “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是为电网服务,解决电网波动的新型主体。独立储能电站通过吸收不合格的电量,放出合格稳定的电量的方式提高电能质量,平衡负荷波动、稳定电网频率。储能电站电池消耗的电量同样是为电网提供服务所必需的。”樊峰说,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进程,需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的技术标准、交易机制和结算细则,探索建立促进新型储能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和价格机制,出台支持储能产业发展的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提高投资积极性。同时,制定明确的储能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引导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本版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岳威 薛建英 梁成虎
    本版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寇宁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1-17期

    • 第2025-01-16期

    • 第2025-01-15期

    • 第2025-01-14期

    • 第2025-01-13期

    • 第2025-01-10期

    • 第2025-01-09期

    • 第2025-01-08期

    • 第2025-01-07期

    • 第2025-01-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