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离别与牵挂

  站在2025年的时光节点,回首过往,那些与父母离别的画面依旧清晰如昨,每一次的告别都像是一场刻骨铭心的镌刻,深深烙印在我的心间。
  记得2018年春节,探亲报告批示的时间如期而至,尽管第二天便是热闹非凡的元宵节,那象征着团圆的节日,可我还是带着儿子,毅然从几千公里外的江南水乡,告别了父母,告别了兄弟,告别了那份浓浓的亲情,匆匆踏上返回新疆的列车。内心深处,满是难以言说的离别愁绪,父母虽未直白挽留,可那些隐晦的暗示,又怎会逃过我的眼睛,然而,生活的无奈还是让我离开了那片生我养我的土地。
  离家已整整40多年了,这些年,平均每3-4年才能回家看望一次父母。每次归家,都像是一场短暂的重逢盛宴,可又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每一次离开,泪水总是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每一回告别,都满是难舍难分的眷恋。这些离别的场景,宛如一部漫长的无声电影,从我的少年时期开始放映,一直陪伴我走过青年,直至如今的中年,岁月流转,唯一改变的,是我们在时光的穿梭中,各自变得沧桑、苍老。
  看着头顶已然光秃的父亲,望着腰已弯曲成“弓”字形的母亲,他们都已迈入80岁的门槛,本该是安享晚年的年纪,却依旧为了生活永无止境地忙碌着。无数个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想起他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泪水总会忍不住夺眶而出。我曾多次劝说他们,如今日子并非艰难困苦,不必如此辛苦,可他们总是轻描淡写地回应,说自己就是干活的命,一天不干活就浑身不自在。
  再次离开家乡,为了不让父母再度伤心难过,为了不再听到那句“哪一年还能回来?”的揪心话语,我提前告知他们下次回来探望的时间。如今交通如此发达,距离似乎也不再是难以跨越的鸿沟,说回来,便能很快回到他们身边。
  那天,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弟弟开车送我到火车站,父亲却执意要一同前往。坐在车上,父亲还是说出了那句让我心酸的话,下一次见面,恐怕又得好几年后了。在挥手离开家门的那一刻,我清楚地看到母亲眼中闪烁的泪光,我知道,只要我再多说一个字,自己的泪水也会决堤,于是,我强忍着悲伤,将泪水咽进肚里,和父亲一同坐进了轿车。望着被雨水模糊的车窗玻璃,我的心仿佛被撕裂一般疼痛。
  到达火车站后,离火车开出还有几个小时,父亲因为忙碌便要先行离开。我深知父亲的不易,回家近一个月,能与父母坐在一起倾心交谈的时间,加起来竟还不到一天。望着父亲远去时那蹒跚的背影,我在心底虔诚地祈祷,愿二老健康长寿,可与此同时,自己的内心却被一种空虚和失落感填满。
  晚上一点多,我踏上了直达乌鲁木齐的列车,刚准备坐下休息,口袋里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拿起一看,是父亲打来的。电话那头,父亲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与不舍:“自从你们走后,我和你妈妈心里都特别难受,比以往任何一次你离开的时候都难以平静,这不,到现在我们都还没睡着……”听到这些话,我的眼眶瞬间湿润了,其实,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或许,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这份亲情的爱,愈发成为一种深深的牵挂,在心底扎根生长,越来越浓郁,也越来越容易触动。
  这是一种无私且淳朴的爱,它如同璀璨星辰,照亮我人生的漫漫长路,将陪伴我度过今生今世,永永远远。我深知,无论相隔多远,那份血浓于水的亲情,始终是我心中最温暖的港湾,也是我前行路上最坚实的力量。未来的日子里,我只盼着能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在父母身边,让他们不再为我担忧,尽享天伦之乐。

□丁梅花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7期

  • 第2025-02-14期

  • 第2025-02-13期

  • 第2025-02-12期

  • 第2025-02-11期

  • 第2025-02-10期

  • 第2025-02-07期

  • 第2025-02-06期

  • 第2025-02-0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