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府益源庆老陈醋,对于太原人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段记忆,一种情怀。在太原迎泽区桥头街,宁化府益源庆醋坊里飘出的醋香陪伴了多少代人的成长,融入了多少家庭的日常。600多年的历史沉淀在醇厚醋香,诉说着老醋厂的变迁。如今,这家老字号一直坚守传统,同时也迎来了新的变革:技术创新,让老醋厂焕发出新的生机,但不变的是这座老醋厂对品质的执着,对味道的坚守。
2月下旬,山西晚报记者踏入了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老醋厂——宁化府益源庆醋坊。作为山西首批工业遗产,它不仅见证了传统酿造技艺的代代相传,更见证了产业升级的华丽转身,还传递着山西人情感的延续。这份熟悉的味道,继续在新时代里飘香。
宁化府60号,太原人心中的“醋魂”
在太原市迎泽区桥头街,门牌号“宁化府60号”,便是宁化府益源庆醋坊所在。这个历经明清、民国、新中国等不同历史时期的老字号,有一段跨越六个多世纪的历史。
太原市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郝建国介绍,宁化府益源庆老陈醋,要追溯到明洪武初年的家庭作坊“一元庆”,后来它被收归宁化王府后更名为“益源庆”。在这段漫长的历史时间里,宁化府的醋不仅成为了进贡王府、皇宫的佳品,更在民间广为传播。每当逢年过节,太原的街头巷尾总能听到宁化府醋的叫卖声,那独特的醋香仿佛成了节日的气息。老人们回忆起过去,总会笑着说:“那时候的醋,真是香得让人忘不了。”
1995年3月,时任中国食协顾问的于若木同志给时任山西省长胡富国致信,建议给予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政策支持。在这之后,宁化府益源庆醋业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技术改造、扩大再生产,这个百年老店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如今,宁化府益源庆醋成为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名醋”。郝建国说,宁化府60号不仅是一个地址,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象征。它代表着宁化府益源庆醋业六百年的坚守与传承,也预示着这个老品牌在新时代下的辉煌未来。对于太原人来说,宁化府的醋不仅仅是一种调味品,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文化的传承。每当品尝到那醇厚的醋香,仿佛就能感受到对这座城市的浓浓乡情。
600年醋香,文化坚守与传承
循着醋香来到位于太原迎泽区桥头街的宁化府益源庆店前,浓郁的醋香顺着和煦的微风钻入鼻腔。这醋香,是这座城市的独特符号。
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醋占有重要地位,是许多菜肴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宁化府益源庆醋以其甜、绵、香、酸的独特风味,为山西饮食文化增添了丰富的味道。无论是拌凉菜、蘸饺子,还是炖肉炒菜,宁化府益源庆醋都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每天络绎不绝排队打醋的顾客,就是最好的印证。
600多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宁化府益源庆醋业秉承晋商的义和利,以其独特的醋香和严格的质量管控,诠释着诚信无欺、做工精细的宗旨,将老字号的品牌价值传承至今。在这里,成品检验一旦不合格,绝不准入库,更不准在柜台出售。这种对品质的极致追求,让宁化府益源庆的醋成为太原人难以割舍的情怀。
郝建国讲述道,民国初年,宁化府益源庆曾发生过一起“变质醋事件”。掌柜发现店里的醋发霉变质后,不仅狠狠训斥了伙计,还特意派伙计告知街坊邻居,可以用旧醋免费换取新醋。随后,他将剩余变质醋和街坊交回的醋,当众倒入排污沟。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宁化府益源庆对品质的坚守,更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尊重。事后,掌柜请人写了一副对联悬于店铺两侧:“一字无欺堪做主,千金唯诺好通商。”这副对联,成为宁化府益源庆传诸后世的铺规之一,也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员工的心中。
上世纪30年代,我国著名的工业微生物学工作者方心芳在宁化府益源庆醋坊实地考察后,对其酿造技术给予了高度评价。方心芳先生特意将酿造方法一章请求校正,宁化府益源庆醋师夫慨允,指示于前,复校对于后。这种对技术公开、学术热心的态度,体现了宁化府益源庆深厚的企业文化和责任感。宁化府益源庆醋,作为山西地域文化的代表,与山西的气候、水土、原料等密切相关。其独特的风味,是山西地域文化的产物,延续了城市历史文脉,增强了城市文化品位。对于传播山西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离开老品牌,消费者就会觉得没有特色。
逆势扩张,老字号开启新篇章
2020年,对于宁化府益源庆醋业而言,是变革与突破的一年。郝建国回忆道,“醋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必须保证滚热才能做到无菌,由此而来的高损耗,造成企业利润低,经营困难。为了生存,我们决定逆势将百姓最常购买的散装醋价格从每斤2.7元上调至3.9元。这一大胆决策却意外地激起了市场的热烈反响。涨价后,销量不降反增,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宁化府益源庆醋业的经济价值,不仅体现在销售额的稳步增长。其独特的双固发酵工艺和熏火工艺,实现了环保、经济、安全的三重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产品质量,为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郝建国说,宁化府益源庆醋业从30多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如今拥有130人的企业,对家乡做的贡献日益增加。值得一提的是,宁化府益源庆醋业的销售公司配备了专业的团队,连锁直营店和贸易公司在去年分别取得了5900万和1.5亿的销售额。去年全年企业纳税1864万多元,人均税收高达14.34万,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这些数字背后,体现了宁化府益源庆醋业对市场的精准把握和高效运作。
展望未来,郝建国对宁化府益源庆醋业制定了发展规划。“十五五”期间,产能目标提升至10万吨,销售额力争达到10个亿,数千家专卖店遍布全国。通过“三网合一”的销售模式——天网(线上销售)、地网(专卖店)、人网(经销商)的有机结合,实现了销售网络的全面覆盖。山西晚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宁化府益源庆醋业的专卖店基本遍布全国,除了正在建设中的新疆和零星销售的西藏,其他省份基本实现了全面铺开。目前,太原拥有52家专卖店,山西全省64家,全国总数达到165家。这些专卖店如同宁化府益源庆醋业的根系,深深扎根于各地市场,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38年老职工:风雨38载,见证醋业传奇
郝建国,是太原市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他也是在宁化府耕耘了38年的老职工。如今他已迈入花甲之年,与他同年入企的同事们大多已退休,唯有他,依然坚守在这片充满醋香的土地上。
1985年,对于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来说,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几年后,宁化府益源庆在太原铜锣湾的总部迎来了集生产、销售、办公为一体的大楼竣工投产。郝建国说,那时的总部还是一片简陋的平房,醋厂员工不足四十人,每个人都肩负着企业生存的重任。“大家都是多面手,有啥活儿干啥活儿,既拉麸皮、拉料,还要同步做供销推广。”郝建国回忆道。他们常常带着几瓶醋,塑料袋一拎,就前往太原四大菜市场进行地推。尽管条件艰苦,但大家齐心协力,热情高涨,销售量逐年攀升,为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4年的改造,1989年宁化府益源庆醋业原址的老厂顺利完成改造,投产成功。简陋的平房变成了宽敞的四层楼,面积扩大至2161.24平方米。工作环境好了、产能提升了,收入也随之上升了。
经过二十年深耕,2010年,宁化府益源庆醋业迎来了又一重要转折点。那年12月,郝建国率领团队成立了销售公司,他的工作内容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从生产转向销售。“我们去成都等各地参加糖酒会,刚开始推广老陈醋确实困难。没有钱租正式展位,我们就在地上支起‘地摊’推销,当年的销售额却达到了5500万。”郝建国自豪地说。这一年,宁化府益源庆醋业开始在全国市场上频频亮相,实现了从地方品牌到全国品牌的跨越。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13年,宁化府益源庆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销售额突破一个亿。
“宁化府醋厂里,起码有三名员工是三代人都在这里工作,两代人的员工更是数不胜数。我不仅仅是职工们的领导,更是他们的叔叔、大爷,从小看着他们长大,我有责任让这些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回首38年的职业生涯,郝建国感慨万千。
郝建国见证了宁化府益源庆醋业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为行业翘楚的辉煌历程,也亲身经历了企业的每一次变革。“那时候的条件确实艰苦,但现在想想,那都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郝建国深情地说,“我很庆幸能一直留在宁化府,见证它的成长和变化。”他的心依然牵挂着宁化府。他坚信,在新的时代下,宁化府一定会继续发扬光大,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山西晚报记者 张磊
1.位于太原市桥头街宁化府60号的宁化府益源庆醋业专卖店,每天吸引很多市民和游客到访。
2.山西晚报记者采访太原市宁化府益源庆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建国。
3.门口俏皮的宣传语和显眼的装饰很是醒目。
山西晚报记者 武六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