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上午,临汾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临汾大剧院隆重开幕。市长王延峰代表临汾市人民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总结了2024年的工作,对2025年工作进行了安排。
2024年工作回顾
这一年,临汾经济强势领跑、赶超进位。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5项指标增速排全省第1,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排全省第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排全省第4。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增速连续5个季度排全省第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2%,增速连续7个月排全省第1;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3%,增速连续17个月排全省第1。特别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两年内有6个季度领跑全省,2024年总量达到2438.7亿元、在全省排名由第6位跃升至第5位;有10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在全省位次前移,全省后10名的县由5个减少为3个;吉县增速排名全省第2位、总量前进24位,尧都区总量历史性突破500亿元、排名全省第9位。
2025年工作安排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水平;城镇新增就业4.7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各项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定目标。
今年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增强经济韧性,更大力度释放内需潜能。
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抓牢消费、投资两个关键,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坚持把大力提振消费作为重中之重。围绕“敢消费”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收。围绕“愿消费”靶向施策强化政策引导。围绕“能消费”持续发力创新优质供给。
坚持把扩大有效投资作为关键支撑。滚动谋划项目。强化招商引资。激活民间投资。完善推进机制。
(二)着力优化供需适配,更大力度拓展增量空间。
深挖需求升级、结构升级、动能升级的增量空间,着力强化房地产、文化旅游、生产性服务业供给,形成以供给创造需求、以需求催生供给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加快构建房地产业发展新模式。
加快形成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打造景区集群新矩阵、满足大众旅游新需求、解锁旅游消费新体验。
加快打造生产性服务业新高地。
(三)着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创新。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围绕全省“127N”现代产业集群矩阵,大力开展“数智赋能专项行动”,巩固延伸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未来产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以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焕发新生”。以科技创新引领新兴产业“催发新枝”。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萌发新芽”。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以新连新”。
(四)着力促进区域协调,更大力度推进城乡融合。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以中心城区引领县域发展、以县域崛起带动乡村振兴,切实做好城乡融合大文章。
加快提升中心城区能级。打造功能完善的宜居之城,打造秀外慧中的品质之城,打造文脉绵延的人文之城。
统筹推动县域协调发展。持续壮大县域经济,持续优化公共服务,持续补齐设施短板。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守好粮食安全“国之大者”。走好特优农业有效路径。做好乡村建设和美文章。扛好巩固衔接重大责任。
同时,加力补齐路网、水网、电网等公共基础设施短板。
(五)着力壮大民营经济,更大力度创优营商环境。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让“好政策”精准滴灌。让“好服务”便捷高效。让“好环境”稳定可预期。
(六)着力激发发展活力,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
坚持以改革增动力、以开放添活力,努力在深化改革中培育新优势、在扩大开放中集聚新动能。
在深化改革上下好“先手棋”。在对外开放上落好“关键子”。推动合作“朋友圈”扩围。推动开放型经济升级。推动综保区申建提速。
(七)着力建设美丽临汾,更大力度攻坚污染防治。
坚定不移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持“减污、降碳、扩绿、增长”协同推进,集中力量打好污染防治攻坚“十四五”收官战。
悉心保护一片蓝天。抓好工业减排,抓好清洁运输,抓好清洁取暖。同时,全力做好臭氧和颗粒物协同管控,持续加大扬尘治理、秸秆禁烧力度,确保空气质量稳定改善、提质进位。
(八)着力提升幸福指数,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千方百计惠民生、暖民心,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提升教育发展质量。深化健康临汾建设。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九)着力筑牢发展底板,更大力度防范化解风险。
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临汾。
毫不松懈抓好安全生产。精准施策抓好风险防范。持之以恒抓好社会治理。
山西晚报记者 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