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9月至1974年8月,我在山西省建筑工程学校上了两年学,其中的一堂音乐课至今记忆犹新。
那天破天荒地安排了一节音乐课,老师教我们唱歌,同学们非常开心,因为它为枯燥的学习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能够释放压力,抒发情怀,获得心理上的慰藉。还可增进同学的感情,活跃气氛,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音乐老师手里拿着一本歌曲书,缓缓走上讲台,把书打开,翻到那首教我们学唱的《建筑工人之歌》。阳光透过窗户,轻柔地洒在我们的课桌上。讲台上的老师眼神明亮且充满热情,她轻轻地抬起了右手,又向下一按,示意同学们安静,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老师微微张口,那清脆悦耳的歌声便在教室里回荡:“红日照亮了海角天涯,建筑工人理想远大……”老师唱一句,同学们紧跟着吟唱一遍。如果老师满意,就会点点头,或说声好;倘若唱得不太好,老师会指出问题所在,她自己先唱一遍,让同学们再跟着唱一遍。老师在讲台上耐心地挥动着手臂,眼神在每一位同学脸上扫过,给予鼓舞和鼓励。随着一遍又一遍的吟唱练习,歌声逐渐变得嘹亮有力,同学们的脸上显示着专注与投入。有的微微皱眉,努力找准每一个音符;有的面带微笑,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老师时而点头称赞,时而予以纠正。临近下课时,同学们学会了这首《建筑工人之歌》,那响亮、激昂、流畅的歌声回荡在教室的每一寸空间、每一处角落,仿佛编织出一曲充满活力与希望的乐章。
这堂音乐课和上其他课不同,没有一个同学走神、发呆,全都聚精会神,目不转睛地看着老师,并认真地聆听着老师唱出的每一字、每一句以及发出的每一个音符,当老师发出“唱”的指令,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张开嘴巴,放声歌唱。
建筑学校学习的两年是否还教唱过其他歌曲?已无记忆。这个应该有,抑或没有。两年学习时光太短暂,哪有那么多闲情雅致?
《建筑工人之歌》知者甚少,因为它受行业所限,流传范围小,然而我却对它情有独钟。它节奏铿锵,曲调激昂,坚定有力,奋发向上,每一个音符都在诉说着建筑者的故事,亦体现了建筑工人的坚韧与奉献精神。毕业返回大同后,我偶尔会想起这首歌,便情不自禁地低吟浅唱。1992年的一天,单位举行新春联欢会,我便给大家唱了这首《建筑工人之歌》:“红日照亮了海角天涯,建筑工人理想远大,伟大蓝图靠我们实现,为共产主义添砖加瓦。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转战南北,四海为家,一颗红心为革命,高举红旗走天涯……”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公开场合独唱。歌声并不优美,也不动听,然而却博得掌声一片,因为那是发自肺腑的声音,有激情、更有真情。
王建章(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