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山西晚报

新老业态交替更迭

年轻人告别KTV 转身拥抱剧本杀

  •   据爱企查数据显示,我国经营KTV的近68000家企业里,大部分处于注销或者解散状态。与此同时,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更具沉浸式体验的线下娱乐活动日渐火热。2月26日、27日,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不爱去KTV 的 背后,其实是新老业态的交替更迭问题。
      据爱企查数据显示,我国经营KTV的近68000家企业里,大部分处于注销或者解散状态。与此同时,密室逃脱、剧本杀等更具沉浸式体验的线下娱乐活动日渐火热。2月26日、27日,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不爱去KTV的背后,其实是新老业态的交替更迭问题。
      KTV的寒冬来了
      刚刚过去的春节,在省内拥有两家KTV的企业主薛先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寒冬。“以前,春节期间,每家店的日流水有2万元甚至更多。今年过年期间,每个店的日流水只有几千块,连人员工资都挣不出来。”春节前,为了发工资、给供应商结算货款,薛先生不得不处置了自己的一些个人财产。“这还是春节的旺季,日常每营业一天,都意味着可能要赔不少钱。”薛先生十分无奈。为了吸引顾客,薛先生想了很多办法,线上团购、送果盘……能尝试的办法,薛先生都想过了,收效甚微。
      2月26日19时,太原市小店区的一家KTV,几位中年顾客在前台办理包厢预订。服务员小陈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身后的电子屏上滚动着“工作日欢唱3小时仅需99元”的促销广告。“5年前,这个时间点门口早就排起长队了,现在周末上座率能到70%就算不错了。”他苦笑着对记者说。
      这并非孤例。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两年全国KTV门店数量较2019年减少近40%,一线城市KTV关店率超过50%。曾经承载着80后、90后青春记忆的KTV,在Z世代(指95后或者00后)眼中正迅速褪去光环。
      “同学聚会去KTV?太老土了吧!”00后大学生小林直言,“大家宁愿组局玩剧本杀或者密室逃脱。”80后的卫女士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大女儿今年高一,16岁。大女儿小时候,同学过十二岁生日聚会的场所还是KTV。今年,轮到小女儿过十二岁了,孩子们选择的场地多是剧本杀。”
      剧本杀:从小众游戏到百亿风口
      与KTV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剧本杀行业的爆炸式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已突破200亿元,消费者中超七成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2月26日,在小店区一家热门剧本杀店,工作日晚间的场次提前3天就已订满。店员告诉记者:“休息日日均接待数十人,不少是大学生聚会,也有小学生中学生约着一起过生日。”
      2月26日,山西晚报记者在某团购网站上输入剧本杀,相关商家有数十个。团购金额从几十元到100多元不等。每个剧本杀的评论都在数百条。剧本杀的魅力究竟何在?玩家评价给出了答案。“第一个,在我心里满分的本出现了。
      先夸店家,非常用心,给我过生日的环节真的很巧妙。
      再说文本,一级棒。全员无边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说真的,好久没有体验过这么棒的氛围了。节奏把握和现场调度都非常无敌。”
      从“表演”到“共演”
      “在KTV,不会唱歌的人只能当观众,但剧本杀让所有人都能深度参与。”从业者小胡指出,对于重视平等社交的Z世代而言,KTV的“麦霸效应”容易制造社交压力,而剧本杀通过角色分配实现“强制平等”,即使是陌生人也能快速建立连接。对此,95后员工子文的体验颇具代表性:“上次部门团建去KTV,领导唱完歌大家只能鼓掌,全程尬聊。上周玩剧本杀,连老总都蹲在地上找线索,距离感瞬间消失了。”子文算了一笔账:“KTV通常要4小时起步,前两小时选歌,后两小时喝酒,有效社交时间可能不到1小时。而剧本杀3小时全程高能,还能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年轻人开始用经济学思维衡量娱乐消费。
      美团曾有数据显示,愿意为优质剧本支付200元以上附加费的消费者占比达35%。“好的剧本杀能带来认知冲击和情感共鸣,这种精神满足感远超单纯唱歌。”心理咨询师吴银燕分析称,代际更迭背后是消费逻辑的变化。相比之下,KTV的体验创新陷入停滞。对于这一点,从业者薛先生坦言,设备从CRT电视换成触控屏,曲库从3万首扩到30万首,但本质上还是“包厢+麦克风”的模式。
      社交形态的时代对决
      面对危机,传统KTV并非只能坐以待毙。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KTV头部品牌正尝试三种转型路径。第一,场景融合。在北上广等城市,一些KTV将20%包厢改造为“唱K+剧本杀”复合空间,提供专业DM(主持人)服务,周末单价提升50%仍供不应求。有些门店则引入AI修音系统、全息投影舞台,通过抖音直播打造“素人歌厅”概念。也有连锁品牌建立会员兴趣社群,组织主题歌友会、配音比赛等线下活动,复购率提升至40%。然而,更多中小型KTV在转型路上举步维艰。“改造一个包厢要投入5万元,引进剧本杀需要支付版权分成,我们这种小本生意根本承受不起。”薛先生无奈表示。
      新兴行业同样面临挑战。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剧本杀门店存在安全隐患、剧本内容暴力血腥等问题。同时,剧本盗版也成为行业之痛。对于消费者而言,找到一个创新的剧本并不容易。
      业内人士小胡表示,这场代际更替揭示出消费市场的底层逻辑变化:从功能消费到意义消费,从标准化服务到个性化体验,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这不是KTV和剧本杀的竞争,而是工业化娱乐模式与体验式社交形态的时代对决。对于未来,从业者正在探索更多可能性。北京某“电影级沉浸剧场”将剧本杀与话剧结合,单客单价达598元仍场场爆满;广州有KTV尝试与虚拟偶像合作,打造全息投影演唱会;杭州出现“剧本杀+文旅”项目,游客在西湖断桥边演绎许仙白蛇的故事。这些,对于Z世代的消费者而言,无疑是新鲜的、被吸引的。正如上世纪90年代卡拉OK颠覆了歌舞厅,如今剧本杀正在重新定义社交娱乐。这场变革的终点或许不是某个业态的消亡,而是一个更细分、更垂直、更具生命力的新消费生态的诞生。

      山西晚报记者 郭卫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6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4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20期

    • 第2025-02-19期

    • 第2025-02-18期

    • 第2025-02-17期

    • 第2025-02-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