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2024年度山西重要考古新发现

长治市潞州区陈村宋金墓地

再现宋金百姓“彩色”生活

  •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长治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长治市考古研究所)、长治市潞州区文物保护工作中心
      现场项目负责人:王欣
      “一门两窗”式格局,劳作图、散乐图、杂剧表演等墓室壁画,家族成员群像图……。2024年7月至9月,为配合长治市高新区翟店工业园延安北路(高新大道-产业大道)道路工程的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牵头对长治市潞州区陈村西北部勘探发现的一处墓地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出9座宋金时期墓葬。
      9座墓葬中,仿木结构壁画墓4座,仿木结构砖雕墓1座,仿木结构砖雕壁画墓2座,土洞墓2座,出土瓷器、陶器、铜饰、铜钱等器物60余件。可喜的是,本次发掘9座墓葬中有三座有明确纪年,它为我们进一步认识晋东南地区宋金时期丧葬习俗、家族变迁和墓室建筑艺术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丰富多彩的墓葬内容在折射出先民们的生活方式、审美艺术的同时,也展现了宋金时期当地社会与文化独有的特征。
      家族墓葬揭示古人社会葬俗葬制
      “此次考古发掘的家族墓地中6座砖室墓结构保存完好,实属少见。”长治市潞州区陈村宋金墓地遗存考古项目现场负责人王欣介绍。
      长治陈村宋金墓葬整体呈南北分布,其中M1-M4集中于发掘区南部,M5-M9位于北部。M1-M4为仿木结构壁画墓,南北向,由竖井墓道、拱券式墓门、双重甬道和方形墓室组成,整体风格类似。每壁面阔一间,北壁中下部为一板门,东西壁各有1个(M1)或2个(M2、M4)板门,板门后均设有耳室。M3略有不同,北壁和东西壁为“一门两窗”式格局,即每壁中下部砌一板门,两侧砌对称竖向分栏破子棂窗。四方角柱上承转角斗拱,间有2朵补间斗拱,均为斗口跳(斗口跳是一种特殊的斗拱样式)。斗拱上接撩檐枋(宋斗拱外端用以承托屋檐之枋料),其上为檐椽和凹槽式滴水瓦。
      墓室内置倒“凹”字形,棺床正中、两侧以及部分耳室内散置人骨,人骨大多有火烧痕迹。墓主从葬式排布到整体风格设计,全面展现出该地区宋金时期丧葬习俗,生动地揭示着当时家族变迁、历史文化面貌、生活方式以及精神面貌等,生动地演绎出宋金时期社会文化。
      墓室艺术生动再现民俗生活
      一幅壁画,恰如一座“历史长廊”。
      经发掘,长治市陈村宋金墓室南壁甬道两侧多彩绘散乐图、杂剧表演等,东西壁绘有孝行图,北壁多为李氏家族成员群像。M1北壁家族男性成员群像(从左往右分别为“老爷爷”、“大爷爷”、“三爷爷”、“五爷爷”和“小爷爷”);M1东壁家族女眷群像(从左往右分别为侍者、“老婆婆”、“大婆婆”、“三婆婆”、“五婆婆”和“小婆婆”);M2北壁板门东侧家族男性成员群像(从左往右分别为“三爷爷”、“大哥”、“二哥”、“五哥”);M2北壁板门西侧家族女性成员群像(从右往左分别为侍女、“三婆婆”、“后三婆婆”、“大婶子”、“二嫂”、“五嫂”)。这批墓葬既排列有序又迥然有别,其中的M1、M2、M4有明确纪年,为金皇统六年(1146年)。
      墓室遍饰彩绘,色彩明快,图像表达生动有趣,线条勾勒或简约或细腻。M6和M8均位于发掘区北部,其中M6为仿木结构砖雕墓,由竖穴阶梯式墓道、拱券式墓门和近方形砖室组成;M8由竖穴墓道、拱券式墓门和近方形砖室组成。值得一提的是,M6北壁柱头斗拱和转角斗拱均为单抄单下昂五铺。东西壁斗拱均为单抄四铺作,出昂式耍头。斗拱上为撩檐枋,檐椽和合瓦。其斗拱(单抄单下昂五铺作)栌斗为皿斗,且斗欹后半部分未完M8南壁西侧砖雕牵马图和踏碓图。
    全卷杀,形制与早期皿斗类似,为墓葬中首次发现。北壁、东西壁底部界格内装饰孝行砖雕,南部甬道两侧壁有砖雕侍卫。M8每壁面阔3间,北壁和东西壁为“一门两窗”式格局,门窗上多装饰四斜毬纹。斗拱硕大,斜拱华丽且用材较厚。每壁次间下部印模有浮雕孝行图和劳作图,棺床须弥座壶门内饰砖雕神兽。王欣介绍,丰富的墓室彩绘以及这些来自“地下世界”的古建筑印记,生动地再现了金代早中期汉族人的生活乐趣和对美好生活、良好社会秩序的追求与向往。
      长治潞州陈村宋金墓葬承载着当时李氏家族变迁的命运,从血缘关系到地缘文化,诉说着当时的社会形态,传递着家族成员之间的迭代关系,也反映出当时从火葬到土葬丧葬礼仪的演变以及墓葬工匠建筑艺术的雕琢。
      古人讲究“事死如事生”。从墓葬遗存中,就折射出古人当时的社会礼制、文化活动、生活状态、墓室营造艺术、丧葬习俗制度等。此次发掘出土的60余件器物,每一件器物都展现出古人们与当时所处时代的联系。从日常使用器具到生活饰品,这些器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仅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后世研究晋东南宋金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让大家领略到古代文明的魅力。
      以古鉴今共探晋东南历史遗存
      2024年,考古工作者多次在陈村宋金墓地遗址及周边区域展开考古工作,揭示了潞州区陈村当地宋金时期墓葬形制发展演变,为研究当时丧葬文化的发展、演变提供了有力的实物资料。
      “去年我们对潞州区陈村西北部墓葬的勘探发掘,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更多有价值的遗迹文物被发现和出土,更在于补充实物资料的完整性。”王欣介绍,每一位参加2024年度长治陈村宋金墓地遗址发掘的考古成员,都十分敬业,随着对一个又一个文物的清理揭示,大家甚至可以通过这样的家族墓葬了解到李氏家族的“人员构成”“家风”“家愿”等内容,生动呈现出宋金时期的社会风貌、生活意趣、家风传承以及愿景向往。
      王欣表示,大家齐心协力发掘过程,也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过程,仿佛置身于当时的生活场景之中,感受到了当时的社会规则、家族孝道……
      归葬,即归先人之墓,这是家族墓地兴起后的一种葬俗形制。王欣介绍,潞州区陈村这组罕见的宋金家族墓群的考古发掘,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晋东南地区墓葬演变以及丧葬习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进一步探讨建筑考古、艺术考古等提供了有力实证。而在发掘过程中,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文物发掘先进的科学技术,取得多种成果。未来,考古团队还将继续深耕探究长治潞州陈村宋金墓地,揭示更多的历史文化内涵。

      山西晚报记者 孙佳森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5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3-03期

    • 第2025-02-28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6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4期

    • 第2025-02-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