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2024年度(第四届)山西金融服务口碑调查活动特刊

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优化金融消费环境 助力消费者权益保护

  为帮助社会公众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下称“中行山西省分行”)积极响应号召,自3月1日起,全面开启“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聚焦“维护权益”主题,该行在继续做好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科学理性投资等金融知识普及基础上,重点针对非法金融中介乱象等开展风险提示,帮助社会公众增强风险意识,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普及金融知识 开展特色宣教
  据介绍,本次“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重点围绕监管部门和中国银行总行“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工作要求,聚焦“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这一主题,采取“线上+线下”“集中+阵地”的形式,发挥好一线工作人员触角作用,创作推广数字化教育宣传素材,进一步加大辐射领域和人群,提升人民群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获得感。目前,中行山西省分行还在积极联合中银保险山西分公司、中银消费山西区域中心共同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主题活动。
  为做好金融教育宣传工作,3月1日以来,中行山西省分行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金融教育网格化消保走进千万家”主题教育宣传活动,通过一个网点对接一个社区/村委,联系一个网格员,走进一个小区/乡村的“三个一”行动,借助多个社区和村委,将金融知识、金融消费风险提示等送到千家万户,切实提高金融教育的普适性、可得性。
  活动期间,中行山西省分行各网点结合惊蛰、三八妇女节、植树节等节气节日,在社区、村委等设置特色宣传站点,结合居民特点、地域特色等,展示该行养老服务、助残服务、外籍来华人员金融服务、助力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实事举措,重点普及非法代理维权等的乱象行为及特点,和金融消费者八项权利、科学理性投资等金融知识,通过消保游园集市、金融知识竞赛等形式,将金融教育与民俗、非遗等相融合,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活动当中,打通金融教育宣传最后“一公里”,全力扩大普及受众面。
  构建“大消保”生态 传递金融温度
  近年来,除了不断扩大和创新金融产品及服务供给,积极打好金融服务“组合拳”,中行山西省分行亦深入贯彻落实监管部门关于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工作要求,积极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融入全行业务发展、经营管理与风险防控的全流程、各环节。
  该行围绕“大消保”工作格局,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持续健全完善各项制度机制建设,既不断完善消保制度层面的建设,也突出跨条线、跨部门、跨机构的联动机制建设,进一步压实消保主体责任,强化内部沟通协调,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权益保障;同时,推动消保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融会贯通,落实“三适当”原则,在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披露产品和服务关键信息,加强个人客户信息保护、合作机构管理等重点工作,将消费者权益保护要求贯穿于业务流程各环节和内部管理各流程。另外,积极回应消费者诉求,持续开展消费投诉专项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各层级处理纠纷矛盾的能力,提升网点服务质效,综合运用多元化解机制等,做好纠纷化解和溯源整改;聚焦客户服务体验改善,丰富完善线上、线下服务功能,持续打造触手可及的金融服务,全力提升金融消费者服务水平。
  为把金融服务送到群众身边,该行青年员工自发组建多支学雷锋金融宣传志愿队伍,活跃于田间地头、村庄乡镇、社区商场、主要干道等,为金融消费者提供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
  延伸宣教触角 提升公众素养
  为了提升金融知识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中行山西省分行积极创新教育宣传方式方法,延伸教育触角,制作了大量主题原创图文、视频等作品,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让金融知识“插上翅膀”,让消保理念触及更多消费者。
  该行发挥网点“主阵地”优势,开辟宣教专区,布放消保宣传折页,多媒体持续播放主题海报和视频等,营造浓厚的教育宣传氛围。网点人人参与、人人开口,全员开展消保宣传,活动期间,基层一线工作人员主动围绕活动主题,结合客户办理业务,适时开展通俗易懂的教育宣传。如办理转账期间,工作人员及时提示风险;办卡开户环节,着重提醒依法合规使用银行卡账户,讲明出租出借账户、买卖银行卡的危害及法律责任等;针对办理贷款和信用卡的客户,重点提示不要轻信“代理维权”等不法中介宣传……
  中行山西省分行相关人士介绍,未来,该行将继续把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教育长效机制,将教育宣传活动纳入常态化工作体系,切实做到形式有温度、内容有深度、活动有力度,全力提升教育宣传工作的执行力与质效,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为山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行说消保
  防范非法代理维权 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3·15”期间,针对一些不法机构或个人以“代理维权”“代理投诉”“全额退保”等名义,诱导消费者委托其处理金融纠纷的行为,中行山西省分行相关人士提示金融消费者,要防范相应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非法代理维权常见表现形式如下:不法分子通过网站、自媒体平台等发布信息,声称可“优化债务”“修复征信”“全额退保”,夸大并虚构成功案例,诱导消费者;同时,常以“咨询公司”为伪装,向消费者收取高比例维权提成、手续费、咨询费,甚至要求消费者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交其“保管”,以便其非法出售个人信息牟利、截留维权退还资金,甚至擅自代消费者办理信用卡、小额贷款等套取资金;另外,教唆消费者或以消费者名义发起大量不实投诉举报,提供夸大或虚假证据,伪造病历、困难证明等材料,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
  中行山西省分行相关人士提醒,“代理维权”乱象可能让消费者面临财产损失、信息泄露及法律责任风险。金融消费者应通过金融监管部门、行业调解机构及金融机构正规渠道咨询业务或反映诉求,切勿轻信不法分子虚假承诺,更勿受怂恿参与违法违规活动。同时,应妥善保管个人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等,不轻易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相关手续,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如发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山西晚报记者 张珍 通讯员 乔冰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10期

  • 第2025-03-07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5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3-03期

  • 第2025-02-2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