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健康

如何识别孩子身材矮小?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注重孩子的身高发育水平。一般来说,身材矮小在儿童青少年中的发病率约为3%左右。这意味着在每100个孩子中,大约有3个可能存在身材矮小的问题。
  那什么是身材矮小呢?它是指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人群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2SD)以上或处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
  对于家长来说,需要知道什么情况下孩子就是身材矮小。以下是一些识别身材矮小的方法:
  一、与标准生长曲线对比
  生长曲线是根据大量正常儿童的身高、体重等数据绘制的图表。它可以直观地展示孩子的生长轨迹是否正常。常见的生长曲线有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生长标准和中国儿童生长曲线。家长需要定期(如每3 - 6个月)测量孩子的身高,记录年龄对应的身高数据点,然后将这些点描绘在生长曲线上。如果孩子的身高数据点一直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生长曲线的第3百分位,这通常是身高矮小的一个重要提示。第3百分位意味着在100个同年龄、同性别孩子中,孩子的身高排在倒数3名左右。例如,一个5岁男孩,身高如果长期低于103.3厘米(此为第3百分位对应的身高),可能存在身高问题。
  二、观察生长速率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正常生长速率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出生后第一年身高增长约25厘米,第二年增长约10厘米,3岁到青春期前每年增长5-7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6-8厘米。如果孩子在某一阶段的生长速率明显低于上述标准,如3岁后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厘米,青春期每年增长不足6厘米,就可能是生长缓慢,有身材矮小的风险。
  三、与同龄人比较
  1.简单观察比较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留意孩子与周围同年龄、同性别孩子的身高差异。比如在幼儿园班级活动或者孩子聚会时,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明显比其他孩子矮半个头或者更多。不过这种比较只是一个初步的判断,因为孩子的生长发育有个体差异,有些孩子可能只是发育稍晚。
  2.参考学校体检等数据
  学校或幼儿园一般会定期组织体检,体检报告中会有同班级孩子身高的统计数据。家长可以查看自己孩子的身高在班级中的位置。如果孩子的身高在班级中处于最矮的几个,并且与其他孩子的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就需要重视。在学校或生活环境中,与同龄人站在一起时,如果孩子明显比大多数同龄人矮,差距较为显著,通常可以直观地察觉到身材矮小的问题。不过这种方法相对主观,还需结合其他方法综合判断。
  四、观察孩子身体发育的其他特征
  1.骨龄检测
  通过拍摄左手手腕部的X光片,观察骨骼发育的情况来确定骨龄。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值能反映生长潜力。如果骨龄明显落后于实际年龄,可能提示生长缓慢,有身材矮小风险;若骨龄提前,虽然当前身高可能正常或较高,但后期生长空间可能受限,也可能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例如,一个10岁孩子的骨龄只有8岁,可能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等问题影响身高;若骨龄为12岁,可能会过早停止生长。
  2.身体比例和外观特征
  一些疾病导致的身材矮小可能伴有特殊的身体比例或外观特征。如有的患儿有头大、颈短、皮肤粗糙等表现,有的表现为四肢短小,尤其是上臂和大腿,而躯干相对正常,有特殊的体态。
  3.骨骼发育情况
  有些身高矮小的孩子可能会伴有骨骼发育异常。例如,孩子出牙、囟门闭合时间延迟。正常情况下,婴儿的乳牙一般在6 - 8个月开始萌出,2岁半左右全部出齐。如果孩子1岁以后才开始出牙,可能提示生长发育存在问题。囟门一般在1 - 1.5岁闭合,如果孩子囟门闭合过晚,也可能与生长激素缺乏等因素有关,进而影响身高。
  4.第二性征发育
  对于年龄稍大的孩子,性早熟或者性发育延迟都可能影响身高。如果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如女孩乳房发育、男孩睾丸增大等),这是性早熟的表现,可能会导致骨骼提前闭合,使身高增长过早停止,最终身高较矮。相反,如果孩子到了青春期年龄,第二性征还未出现,可能是性发育延迟,也会影响身高的正常增长。
  五、遗传因素和慢性疾病影响
  了解家族遗传情况,如果家族中有身高较矮的遗传因素,孩子出现身材矮小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同时,关注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患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这些疾病可能影响营养吸收或内分泌功能,进而影响身高。
  如果怀疑孩子身材矮小,建议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就诊,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中医如何治疗孩子矮小
  中医认为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骨骼的生长发育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若肾精不足,骨髓生化无源,骨骼失于滋养,就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比如,一些先天性肾精亏虚的孩子,可能出生后就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负责运化水谷精微,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为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营养吸收不足,会导致孩子身体虚弱,生长缓慢。肝藏血,主筋,筋附于骨,关节的屈伸活动依赖于筋的收缩和舒张。肝血充足,则筋脉得以濡养,关节活动灵活,有助于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若肝血不足,筋脉失养,可影响骨骼的生长和肢体的运动功能,进而对身高产生影响。
  在治疗方面,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调节人体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改善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主要的方法有: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穴位贴敷、耳穴压豆等方式

  山西省针灸医院针灸八(儿)科 张娟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17期

  • 第2025-03-14期

  • 第2025-03-13期

  • 第2025-03-12期

  • 第2025-03-11期

  • 第2025-03-10期

  • 第2025-03-07期

  • 第2025-03-06期

  • 第2025-03-05期

  • 第2025-03-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