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望龙城太原东山一带,山势起伏苍莽间,一座座“白色巨塔”直插天际,巨大的风叶旋转,和着黄土高坡上凛冽的风。那是一架架风力发电机,为硬朗的北方山岭肌理平添了几分活力和灵动……
这里是太原迎泽蜀安风电场,隶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三峡工程是新中国水利、水电发展史上一段厚重的记忆,是国人有关奋斗和家国情怀浓墨重彩的一笔。三峡集团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水电开发运营企业,及国内领先的清洁能源、生态环保企业。
怀揣着继承和发扬三峡精神的初心,牢记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年轻的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自北向南,在沟壑纵横的三晋大地上,战天斗地,掀起了清洁能源发展的新风。
风霜雨雪只等闲
党员先锋点亮绿色能源
冬意绵绵太行山,冰雪覆盖八百里。2023年12月的太行山腹地,昔阳朗晟风电场30万千瓦“光伏+储能”项目并网攻坚正在紧张进行中。寒风裹挟着细雪抽打着光伏板,气温骤降至了零下16℃,电子屏上,鲜红的倒计时数字跳动着:距离并网发电仅剩28天……一支十余名党员组成的先锋队挺立在升压站前,脚下是冻得梆硬的大地,身后是延展至天际的光伏矩阵。项目负责人带着队员立下“战书”,“就是用手刨,也要在春节前打通并网‘最后一公里’!”
寒风暴雪肆虐着,应急照明灯刺破黄昏的雪幕,积雪几乎掩埋了电缆沟,党员先锋队带头跳进结冰的沟槽,二十余名工人蜷着身子在管廊中穿线。安全帽上的积雪融成冰溜子,胶鞋在泥浆里冻成冰坨,手指几近冻僵,挥舞的铁锹却一刻也不停……
设在预制舱的“战时指挥部”,铁皮墙四面漏风,室内温度勉强维持在0℃以上,墙上的进度表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五角星”,那是每啃下一个“堡垒”留下的印记。终于,凯歌奏响,“合闸送电”指令发出,中控室屏幕骤然漾起绿色波纹,5000块光伏板在太行山脊列阵向阳、仰望太空,那些冻僵的手指、结霜的睫毛、泡面桶里凝住的油花,都在那刻随着电流汇入电网,点亮了企业厂矿和千家万户。
山河表里风雪同衣,当我们的目光望向西边,那里是晋西北黄河之畔的河曲县,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堡子梁光伏电站,坐落在与县城相距很远的黄土高原梁峁上。春节前,恰逢当地连遭降雪,为保证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检修员们顶着山上的刺骨寒风,在升压站至荧台站30公里的巡检线路上展开了奋战。
“注意5号杆塔陡坡!”空旷的支架旁响彻检修员李海龙的喊声,他双手紧扣着陡坡的裂缝。在倾斜45度的泥土坡上多次打滑后,李海龙借力重新站稳。“3-5号杆塔区段部分地质沉降!”冀旭峰紧紧盯着杆塔塔基,扑面而来的寒风让他浑身战栗……尽管天气恶劣,电站负责人景浩担心的畏难情况并没有出现,没有一个人退缩,巡检顺利完成。大家用实际行动,展现了青年三峡人的责任担当。
让我们将视野聚焦到三晋腹心龙城太原,2021年,迎泽蜀安风电场项目落地建设。曾经在战争年代被称为“铁桶阵”的太原周边山势,地形复杂,施工面临诸多挑战。
“再难也要上,党员更要冲锋在前!”项目负责人梁志华在动员会上掷地有声。他带领党员先锋队,日夜奋战在施工一线。党员蔚恒主动请缨,负责最艰苦的集电线路架设工作,带领施工队伍,翻山越岭,风餐露宿,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两条集电线路的架设任务,为项目按期并网发电赢得了宝贵时间。当年年底,项目进入并网发电关键阶段,突如其来的寒潮再次考验大家的意志。“天气冷,更要保证工程质量!”党员先锋队技术骨干王彦钧,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坚守在施工现场,严格把控风机吊装的每一个环节。升压站进入调试环节后,梁志华又连续奋战72小时,确保升压站一次送电成功。
自北向南,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风电、光伏站场星光点点,党员先锋队的袖标红在三晋大地飘舞,像雪地里永不褪色的旗帜,每当春风拂过这片土地,那些曾在寒夜里跳动的星光,都已成为新时代能源变革最温暖的注解。
越是艰难越向前
默默坚守“低碳”阵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山西这个传统煤炭能源重化工基地,清洁能源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将风力、阳光等大自然的能量转化成电能,为地方电网提供稳定清洁能源的同时,也对环境污染治理、低碳排放起到了极大作用。
我们的视线来到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鸣河光伏电站,作为初建项目,这里正处于从无到有的关键阶段。升压站尚未完全建成,中控室临时设在距离主变仅数米之遥的设备舱内,艰辛的运维环境,每时每刻都在考验值守人员的神经。
设备舱内没有窗户,白天仅靠几盏昏黄的灯光照明,主变压器低沉而持续的噪声,在狭小的空间内回荡,昼夜不息,昏暗的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世界,难以分辨白天夜晚。
每到值夜班时,更是考验人的精神意志。运维人员只能在临时搭建的简易休息区稍作休整,半睡半醒间,耳畔依然是变压器低沉的嗡鸣,无声地催促他们保持警觉。时间一长,大家的精神状态难免受到影响。
艰苦的环境和条件成了锤炼大家的试金石,每当设备出现异常,运维团队总是能迅速调整状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精神,第一时间投入到“战斗”中。不久前,鸣河光伏电站连续两次出现保护性跳闸,场区出现了故障,电站运行面临严峻挑战。运维队员迅速集结,顶着刺骨寒风上了山,晋北检修分中心主任刘杰也带队赶赴现场,与大家一同投入故障排查。场区道路崎岖狭窄,陡坡连绵,不仅布满从山体滑落的碎石,还需要横穿河流。队员们在山梁沟壑间跋涉,仔细检查每一根杆塔、每一段线路,不放过任何可能的隐患,经过细致查找,故障点终于被锁定,大家争分夺秒修复,设备很快恢复了正常运行。
在鸣河光伏电站默默坚守的队伍中,有一名新入职的大学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年轻人去奉献”,他用身体力行体现了新时代年轻党员的担当。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队伍用实际行动,在每一个光伏矩阵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年轻铸就梦想
党建引领发展方向
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就是一家富有朝气的年轻公司,自2020年11月成立后,公司业务在几年中快速覆盖到太原、大同、晋中、阳泉、吕梁、运城、长治、忻州等区域,截至2024年底,三峡集团在晋风电、光伏并网装机233.20万千瓦,待建项目94万千瓦,新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提升,已投运电站19座。
发展的力量,源自党的坚强领导,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将这一核心铭刻在组织架构中、管理的基因中。纵观很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案例,党建考核与绩效考核挂钩的有,但像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这样,创新性构建党建考核与绩效考核双轨联动机制,无论职能部门还是业务部门,党建工作考核结果,直接引用所在党支部年度考核得分,并以20%的权重计入部门总分的机制比较鲜见,这一权重设置,不仅量化了党建工作在公司整体运营中的重要性,更从根本上强化了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
理论学习、党风廉政、群团工作……山西分公司的党建考核指标全面且细致,党群工作部依据严格的标准独立考评,确保结果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其结果直接刚性应用于部门绩效考核,党建工作与工作目标同步规划、同步落实,真正实现了党建与业务在内容上的深度融合。
制度引领,多点落实,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周大菊介绍,党群工作部以及公司各党支部,在理论学习、组织落实、制度完善、干部培训、多元活动等多方面形成了层次丰富的工作机制,涌现出一批业务能力和组织素养都很优秀的党员代表,比如公司市场营销分中心主任马婧,“不是在出差商洽中,就是在去出差的路上。”这就是周大菊眼中的马婧。从电力营销到人才培养,从交易技术到系统建设,再到开展科研课题研究,她坚持做好每一件小事,不断在解决问题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为山西分公司的业务发展不遗余力。此外,作为法律合规与企业管理部党支部书记,马婧面对一些项目历史遗留问题和出现的法律纠纷,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感推动各项手续整改闭环,马婧的身上,体现了一名优秀党员干部的职业素养和奉献精神。
创新亮点频现
高原奏响能量交响曲
党建引领,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形成了业务快速发展,创新你追我赶的氛围。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多点开花,新专利不断涌现,党员积极示范引领,骨干发挥带头作用,出现了不少亮点项目和创新模式。
迎泽蜀安风电场项目并网发电后,公司生产调控分中心联合晋中检修分中心,积极探索风电场智能化运维模式,率先在此开展了无人值守试点。
“无人值守不是无人管理,而是更高效、更智能的管理!利用智能化运维技术,开发风电场智能运维平台,实现了对风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故障预警和远程控制。”无人值守试点负责人梁志华,带领团队不断完善运维方案,优化工作流程,该点成为山西分公司风电场无人值守创新先行者。
农光互补模式,也是山西分公司各光伏电站推广的模式。分布在黄土高原山壑间的光伏板,正奏响银蓝色光伏海洋与金色庄稼的能量交响曲。在堡子梁农光互补示范电站,三维空间重构创新理念指导,垂直农业与斜面光伏复合布局,既保障了年均1.6亿度清洁电能的稳定输出,又创下亩产粮食超800公斤的农业奇迹。监测数据显示,这里的综合光能利用率较传统农业模式提升了42%,为三晋大地新型能源农业发展提交了生态新答卷。
在交口俊泽光伏电站,巨大的支架撑起“天幕”,光伏板下牧草、杂粮、中药材次第生长。新型支架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减少了项目对土地的占用面积,为农作物种植提供了更多空间。“光伏电站和农作物和谐共生,互不干扰,既保护了土地,又提高了光能转化效率,电站平均每年可为当地提供约40823万千瓦的绿色电能,明显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电站负责人介绍。
清洁能源的新风吹遍三晋大地,古老的山西正焕发出新的魅力。三峡集团将继续加强与山西战略合作,在清洁能源转型、农业农村绿色发展、能源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智慧能源应用场景拓展等多个领域,创新合作、拓展深度,三峡集团山西分公司将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契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山西打造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提供澎湃助力。
山西晚报记者 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