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夜读

带你探索神秘多彩的植物世界,《给花起个名字:有花植物图鉴》节选——

植物学入门指南

  •   本书是一本备受推崇的植物鉴别参考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系统地呈现了全球范围内有花植物的识别方法,旨在为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植物识别工具。内容涵盖植物花序的排列、繁殖方式、植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同时详细探讨了物种分类与命名的科学依据,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全面且易于操作的植物鉴定指南。
      无论是园丁、丛林旅行爱好者这类非专业人士,还是其他生物学领域的专业科学家或博物学家,手头都没有易于携带的能用来识别有花植物的信息源。尽管市面上有许多与有花植物相关的精美图册,但如果你没有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该怎么办?事实上,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出现,只需将鼠标轻轻一点,海量的植物图片便近在眼前。但你能确定它们的特性吗?尽管技术革命的影响已经延伸至21世纪人们生活的诸多方面,但植物科学显然还没有适应其发展节奏。
      目前,网络上虽然出现了越来越多可用来鉴定植物的资源,但实际的有花植物鉴定仍依赖于解剖、观察和阐释等技能,同时需要借助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而这些都是不易被整合到电子设备中的特性。我们试图在记录传统植物鉴别法时采用一些新方法,如应用多路径检索等,这些都符合电子时代的特征。
      《给花起个名字:有花植物图鉴》前两章介绍了花的结构和鉴定过程,旨在开门见山地引入正题。这与其他已出版的书做法相同,如野外植物指南与植物志等(植物志是记载相关某地区所有植物的书,通常带有文字描述和鉴别图例,有些已成为网络可用资源)。植物学语言因难度较高,常被人们视为学习障碍。因此,尽管许多术语已经在正文中解释过,书中的词汇表依然会将在当前植物区系中使用的大多数术语列在其中,该词汇表也许对想要研究植物学文献的读者有所帮助。植物鉴定的原则彼此相通,因此这里介绍的基本信息放之四海而皆准。许多线图和图版呈现了极其广泛的植物品种,有些甚至远远超出其原有范围。而线图中的样本均来自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野生植物或花园植物。
      陆生植物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大约4.6亿年前的奥陶纪时期。人们发现,早在那时便已经出现了由类似苔藓的植物所产生的孢子。在进化过程中,陆生植物分化出茎干,拥有了能够传输水分的组织,并产生了种子,这一切令植物王国变得丰富多彩,还开发出了全新的生态位。到了石炭纪时期(距今约3.58亿2.98亿年),已显树形的蕨类、裸子植物以及原始种子植物构成的热带森林主载着北半球,这片浩瀚的森林最终变为储量惊人的煤炭资源。一些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被称为植物界祖先的树木都出现于石炭纪后期(距今约3.15亿年),如针叶树(松树、冷杉、云杉、智利南洋杉)等。南非、澳大利亚东部、印度和南美洲的重要储煤区形成得相对较晚,这里主要由位于南纬80度的南温带地区落叶林组成。白垩纪时期见证了植物界最为壮观的一次变革。在大约1亿年前,主要由针叶树、蕨类植物以及一些早已灭绝的种子植物构成的植被体系被跃升至生态优势区的显花植物取而代之。
      目前,仅有5个系谱的种子植物存活至今,其中最具多样性的是总数有30多万种的显花植物。陆生植物走过的漫长历史以及它们所展现出的多样性,与人类的进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距今不过210万年,而智人只有30万年的生存史。不过,植物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时间远比人们对它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长得多。为了生存,人们必须去主动了解植物: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对人体有害,哪些有药用价值,哪些能用来搭建房屋、编制篮子及缝制衣物……在最早发现的非宗教类书籍中,有一些讲解植物药用特性和草药配方的书。一些有致幻作用的植物也成为许多地方民间文化中的组成部分,其地位在宗教仪式中尤为突出——在中世纪的欧洲,马铃薯和番茄的“近亲”颠茄成为女巫毒酒中的重要成分。系统学和分类学是现代植物学中两个相互联系的分支,其研究主题包括分析植物的形态、比较植物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寻求恰当的分类方法以保证同类植物能体现出其进化过程,以及制定出适用于不同植物的描述法和命名法。可是,植物的名称究竟为何如此重要?试想,如果一个人知道某种植物的名称,那么当提到这种植物时,或者想把它买回家装点花园时,肯定比在不知道的情况下行动要轻松许多。每一种植物都有国际认可的专属学名,这些学名就像是打开植物学信息宝库的钥匙,在宝库里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科学文献及日渐丰富的网络资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28期

    • 第2025-03-27期

    • 第2025-03-26期

    • 第2025-03-25期

    • 第2025-03-24期

    • 第2025-03-21期

    • 第2025-03-20期

    • 第2025-03-19期

    • 第2025-03-18期

    • 第2025-03-17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