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能够把想法从事件当中剥离出去,只是让一件事推着另一件事,会不会更快乐一点?也就是说,简单地就事做事,不去想太多,会不会得到简单的快乐呢?
早起,送小儿上学。启动车子出发,冷不丁一个想法在脑海里浮现,是关于昨夜睡前读的书。只听到“哐啷”一声巨响,车子碰到了墙角。我骂了一句:“想什么呢?”小儿一言不发。一路上,我在想:出车库、开出地下停车场,这段路我已经开过几千次,闭着眼睛也能开出去,怎么只是一个念头打岔就碰上了呢?
小儿问我:“我同学今天会不会来读书?”他还自顾自地说:“我知道他还要有几天才回来,可能要下个星期了。”没等我来得及和他深入讨论,已经到了学校。他摆摆手,下车跑进学校。我注意到,他连车被碰成什么样都没看一眼。
打电话给修车的表弟,他去了几百公里外。我把车开进修理厂,报价超出了我的心理承受范围。再联系相熟的修理工,留下车修理。时间被一点点消耗掉,将近两个小时,我却一直在心里想很多问题:“怎么碰到的?有没有预示?是好事还是坏事?有没有别的处理方式?要不要和谁聊聊?”这些想法其实都没有答案,只是在脑海里来来去去,慢慢转成了车轱辘。车钥匙都已经交出去了,修好来提车就是了,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
下午去接小儿放学,车还没修好,怎么去呢?打车、拼车、坐公交车,我可以选择三种交通方式,还可以走路。但偏偏除了打车之外,其他三种方式我都没有过先例,于是又开始想各种变化:公交车会很挤,拼车要提前和朋友约好,走路要提前一个小时……各种想法纷至沓来。
想到走路,我又想到今天的跑步被耽误了,多走一走,恰好可以补上。又想到那个时不时就被提起来说的话题,我们小时候读书可不用大人接送,我们自己跑着去学校,也跑着回家。
其实,所有的想法都只在脑袋里翻腾。我的脚步并没有停下,双手也没闲着。甚至在和修理工讲如何修理的时候,我还抽空看了几页书。走在路上,遇到朋友问:“怎么没开车?”我如实说给他听,顺便抱怨:“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太奇怪了。”他安慰我说:“车被剐蹭很正常,人没事就好。”我又想:挂在侧面,不是猛撞上去,人当然不会有事。但这些只是想想而已,没有说出口。
我不知道,别人一天在脑袋里想些什么?但我知道,有些人一天到晚嘴巴不停歇,嘴巴停了就玩手机。他们说出的话,是不是就是他们的想法呢?古话就说“言为心声”,但有些人说出来的话,他自己又说不是那个意思。
我想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毫无意义呀。想到什么地步,车还是要修,事还是要做。要是人脑可以像AI一样,只思考接到的指令,如果没有指令,就不思考,那该多好呀。或许,我们真的需要学会像AI 一样,只管面对手上的任务,而不是被无尽的思绪牵绊。这样,所谓的疾病、情绪、困扰,或许都会少很多,人说不定就会更健康、更快乐。
□荀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