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子夜

书店里的格外美好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如果说第二大爱好的话,可能就是逛书店了。这倒并非出于什么高雅的志趣,不过是觉得在书店里消磨时光,比在别处更为自在罢了。尤其是那些新近兴起的“网红书店”,更是别有洞天,常常让人流连忘返。
  记得前些日子,我踱进了城东一家新开的书店。店面不大,却布置得极精巧。入门处悬着几盏纸灯笼,淡黄的光晕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颇有些古意。四壁书架高耸至顶,漆成暗红色,与灰白砖墙相映成趣。角落里散落着几张藤椅,有几位客人正埋首书中,神情专注得仿佛与世隔绝。
  我沿着书架缓步而行,指尖轻轻掠过书脊。我也网购图书,但是纸质书籍的触感是网购时永远无法体会的——或光滑如绸,或粗糙如砂,每一本都有其独特的质地。偶然抽出一本,翻开扉页,油墨的清香便扑面而来,那气味比任何名贵香水都要沁人心脾。我常想,电子书固然便捷,却永远无法替代这种感官上的愉悦。
  书店中央摆着一张长桌,上面陈列着新书。有一摞装帧素雅的散文集吸引了我的目光。正要取阅,旁边伸来一只纤细的手,与我同时触到了书脊。我侧目看去,是位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女子。我们相视一笑,各自退让。这般谦和的争夺,在网络的购物车里是绝不会发生的。
  “您先请。”她低声道。
  “没事,我只是随便看看,还是你先来。”我摆手示意。
  最终我们并肩而立,一人拿起一本,各自翻阅起来。她的发丝间飘来淡淡的栀子花香,与书香混在一处,竟出奇地和谐。片刻后,她合上书,轻轻放回原处,向我点头致意后悄然离去。这样的邂逅,平淡如水,却因发生在书店而显得格外美好。
  转角处设有咖啡区,几位顾客正就着咖啡阅读。我点了一杯拿铁,在靠窗的位置坐下。窗外是熙攘的街道,行人匆匆;窗内却是另一番天地,时间仿佛凝滞。咖啡的苦涩与书页的清香交织,构成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安宁。
  邻座是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正捧着一本厚重的历史著作细读,时而扶一扶老花镜,时而放下书本,若有所思。他的专注神情令人不忍打扰,却又忍不住多看几眼。在这个人人低头刷手机的时代,能见到如此认真读书的人,竟有种莫名的感动。
  午后阳光斜斜地穿过玻璃窗,在地板上投下长长的光影。我起身准备离开,却在收银台旁发现了一本装帧别致的小书。深蓝色封面上烫金的标题微微闪光,像是夜空中突然出现的星辰。翻开内页,竟是某位心仪已久的作家的新作,而我全然不知其已出版。
  “这是刚到的新书,网上还没开始预售呢。”店员见我驻足,笑着解释。
  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这种偶然的惊喜,足以让我一天都很快乐。网络购书固然能精准地推送“你可能喜欢”的商品,却剥夺了发现未知的乐趣。而在书店里,每一次不经意的目光流转,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提着新买的书走出店门,春末的阳光不温不火。我回头望了望那家书店,它安静地伫立在闹市中,像一座知识的孤岛。我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书店或许是最能让人找回阅读本真的地方了——没有弹窗广告的干扰,没有大数据算法的操控,有的只是书与人之间最纯粹的相遇。
  坐公交回家的路上,我摩挲着新书的封面,心中满是期待。这便是我喜欢逛书店的缘故了——那些意外的邂逅,那些触手可及的质感,那些与陌生人共享的静谧时光,都是在虚拟购物中永远无法复制的真实。
  书店,以更美好的姿态活着。

□苑广阔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4-21期

  • 第2025-04-18期

  • 第2025-04-17期

  • 第2025-04-16期

  • 第2025-04-15期

  • 第2025-04-14期

  • 第2025-04-11期

  • 第2025-04-10期

  • 第2025-04-09期

  • 第2025-04-08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