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面粉,一双巧手,揉捏擀塑间,面团仿佛被赋予了能量,瞬间变成了一个个造型新颖、线条优美、神态各异的仕女面塑形象。近日,太原市面塑传承人赵翠莲根据晋祠圣母殿中宋塑彩绘文物造像,成功复刻多件晋祠仕女面塑作品,而这些作品在网上发布后收获不少网友的点赞热评。大家纷纷表示:“一块小小的面团,竟能捏出如此精致而神态各异的晋祠仕女像,真是太厉害了!”
赵翠莲,今年56岁,太原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仕女面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太原市工艺美术大师。多年来,她通过不断努力与创新,潜心研究山西本土人物面塑作品。其中,《千手观音》《傅山》《关公》等多个戏剧人物面塑作品,已被太原市图书馆、太原非遗展示厅等多个展馆收藏。为更好发扬“仕女面塑技艺”,自2024年开始,她还尝试将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古典人物形象,“四大美人”、“晋祠仕女”、“哪吒”等人物创作成面塑作品在网络平台进行推广,获得不少网友的关注和好评。
4月21日,山西晚报记者来到位于太原市尖草坪区的赵翠莲面塑工作室,采访了正在认真“捏面人”的赵翠莲。
30余件仕女面塑作品惟妙惟肖
婀娜多姿的古代“四大美人”、神态各异的“晋祠仕女”、衣袂飘飘的“荷花仙子”……4月21日9时许,山西晚报记者来到太原市仕女面塑非遗传承人赵翠莲工作室。刚一进门,便被屋内摆放的各种琳琅满目的仕女面塑作品所吸引。
而最吸引山西晚报记者的,当数摆放在中间位置的几个“晋祠仕女”面塑,只见每一个作品均身着红绿相间的传统服饰,头戴华丽的发冠,口有情、目有神,姿态端庄优雅。
更让山西晚报记者感到惊讶的是,每一个“晋祠仕女”作品都展现出了不同的情感与神韵:有的仕女面带微笑,双手自然下垂,给人亲切的感觉。有的则眼神专注坚定,嘴角微微上扬,透露出果敢坚毅的神态。而有的则低眉顺眼,仿佛正在认真倾听周围的声音……
“最近,山西的古建筑文化在各地掀起了一股热潮,晋祠更是成为外地游客来到太原的首选打卡地。作为一名非遗面塑传承人,我深受启发,萌生了创作以‘晋祠仕女’为主题的作品的想法。所以我从去年开始,将这些古老而鲜活的仕女形象通过面塑的形式重新呈现出来,让更多人感受到她们独特的魅力,同时也期望这些作品能够为推动太原的文旅事业贡献一份力量。”赵翠莲介绍。
山西晚报记者看到,除“晋祠仕女”,在赵翠莲身边的一件千手观音也格外显眼,其神态庄严慈悲,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众多手臂呈扇形展开,整体造型传达出观音菩萨的虔诚与平和。
赵翠莲表示,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节目上演后,她创作了这件作品。该作品在今年春节期间的山西大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展出。
山西晚报记者现场看到,除了“晋祠仕女”“千手观音”,还有哪吒、黑悟空等面塑作品30余件,而这些仅仅是赵翠莲近几年创作的部分成果。另外,《追梦韵华》等作品均已被太原市图书馆、尖草坪区文旅局等多个单位进行收藏。
千里拜师只为提升面塑技艺
面塑,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仕女面塑技艺”则因人物神情、姿态、个性分明,形象生动、传神,极富感染力和艺术个性等多个特点,已成为太原市具有特色并仍在传承和发展的项目之一。
在谈及做仕女面塑的技巧时,赵翠莲表示,“仕女面塑的精髓在于‘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因此,在制作仕女面塑时,必须提前构思好要塑造的形象,不仅要让作品活灵活现,更要通过细节表现出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能让人看出她想要做什么。”
而这一点,对于十几年前刚刚开始学习面塑的赵翠莲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当记者问及她是如何创作出如此精美的作品时,赵翠莲表示,为了更好地掌握面塑技艺,她先是拜太原市“面人张”张振明为师,学习传统面塑的制作工艺。随后又不远千里,专程前往天津,向面塑仕女界的领军人物王玓先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拜师学艺,赵翠莲在仕女人物面塑技艺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
“学习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也让我收获颇丰。其实传统技艺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这门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下去。”赵翠莲感慨道。
与此同时,为追求面塑技术的不断创新,赵翠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大胆尝试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其中。“就像这些晋祠仕女,你看她的发饰、衣纹都是经过长时间的摸索与精心设计才完成的,既保留了古典韵味,又不失时尚气息,所以特别受大家的喜爱。”赵翠莲说。
积极参与各类活动,推广非遗技艺
如今,赵翠莲已经成为太原市乃至全省仕女面塑领域的佼佼者。而在赵翠莲看来,仕女面塑不仅是一种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因此在近几年,她积极参与非遗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每年教授的学生数量已接近千人。除了在活动现场亲自传授面塑技艺,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将自己的创作经验和心得分享给更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赵翠莲创作的许多栩栩如生的仕女面塑作品,也吸引了众多旅游景点的目光。其中,她在近期参加的“面塑闪耀南海,非遗绽放霞光”活动中,她主动向游客展示面塑的精湛技艺,并现场指导游客制作面塑,让大家亲自参与非遗创作,得到了众多游客的好评。赵翠莲回忆道:“和游客一起制作面塑的过程中,有很多游客非常激动,觉得边赏海景边跟着我学面塑,了解山西深厚文化,收获很大。”
目前,赵翠莲的作品不仅深受游客喜爱,更被许多文化机构收藏。但她依然保持着谦逊和学习的态度,她说:“艺术的道路永无止境,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创新,赋予面塑技艺新的时代内涵。希望未来有更多喜欢这门手艺的人参与进来,把这个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山西晚报记者 李婷 实习生 程亚妮 陈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