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幸的,在美好的青春年华突遭意外导致重伤,历经大大小小几十次手术,虽然挽回了生命,却永远地失去了光明;他又是幸运的,在亲友的陪伴下重新振作,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还勇敢地走上了创业之路,并引导帮助不少残疾人实现了自立自强。他,就是山西省盲协副主席、山西馨爱心慈善职业培训学校校长李保平,先后荣获山西省“最美残疾人”、太原市“最美退役军人”等称号。
宽敞明亮的教室、整洁的办公环境、忙碌穿梭的教学人员……5月7日,在位于省城正阳街的山西馨爱心慈善职业培训学校办公室,山西晚报记者见到了李保平。交流中,性格开朗的李保平侃侃而谈,声音响亮,话语坚定有力,几乎让人忘记了他是一位双眼感受不到一丝光亮的盲人。
突遇意外 他坚忍顽强勇敢面对
“生命中最伟大的光辉不在于永不坠落,而是坠落之后总能再度升起。”这是李保平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支撑他在突遇意外后依然勇敢面对,直至逆袭人生的座右铭。
李保平于1972年出生,1988年应征入伍后,刻苦训练,表现积极,却不幸在一次执行任务途中严重受伤。之后,他历经60次大大小小的手术,虽然生命保住了,却从此眼前漆黑一片。
“我记得那几年光是植皮手术就做了几十次。当时我面部和头部受伤最严重,医生只能从我身体的其他部位一次次削取皮肤组织进行移植。我是想哭不能哭,想叫不能叫,真是钻心的疼,说不出的痛苦啊!”回忆起当时的遭遇,李保平几次低下头,深深叹气,默然许久后才缓缓继续道来。
所幸在家人和战友的鼓励下,他选择了勇敢面对、接受现实,重新振作了起来。李保平复员回家后一切从头开始,摔过无数次跤后,他熟悉了家中的摆设;碰倒多次杯子后,他学会了自己倒水喝……慢慢的,他学会了做饭、收拾家,生活能够自理。
遭受这样的重创,其实李保平靠着伤残抚恤金就足以生活。“我当时就想,我还年轻,有健全的大脑和四肢,我要像正常人一样追求梦想。”深思熟虑后他决心自主创业,闯一片天地。
不屈不挠 创业路上他越挫越勇
李保平先在书店租了柜台卖挂历,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事业。寒冬腊月,他挨门逐户推销,风雪无阻。一次,李保平去一家企业上门推销挂历,被挡在门外。他没有放弃,而是在门外苦等了5个多小时。这家企业的经理被他的毅力感动,当场拍板买下40多本挂历。那年冬天,他卖出了5000本挂历。这不仅是一笔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让他重新收获了生活的信心。
“我当时特别高兴,我终于不再依靠家里,能自己挣钱了!”李保平笑着说。靠着灵活的头脑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十几年间,李保平先后从事过多种工作,遭遇过恶意竞争,事业有过起起伏伏,但始终没有放弃。
“年轻时那么难我都坚持下来了,还有什么不能坚持的,跌倒了再爬起来就好。”凭着一股韧劲儿,李保平的创业道路越走越坦荡。
之后,他学习按摩技术,开了盲人按摩店。为了更好地熟悉市场,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让助理牵着手,走街串巷,摸清了太原市迎泽区盲人按摩店的数量和经营情况。
就在那时候,他发现有很多残疾人苦于没有技术、没有资金,不知道该如何就业、创业。作为同样走在创业路上的人,李保平伸出援手,自筹资金,为35家按摩店购买了按摩床等设备,同时统一店名、招牌,将它们改造为连锁经营模式,并推出优惠券,扩大客源。
感同身受 他想为更多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2013年,李保平被推选为太原市迎泽区盲协主席,2018年当选为太原市盲协主席,如今,他又成为山西省盲协副主席。身份的转变,也促使他思考如何为更多的弱势群体做好服务,给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帮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保平深知没有一技之长,很难真正实现自我谋生。为了让更多残疾人具备一定的技能,2015年,李保平创办了山西馨爱心慈善职业培训学校。“设计课程时,我选取了保健按摩、美容美发、养老护理、广告设计等残疾朋友比较容易就业的专业。”李保平说,考虑到残疾人的具体需求,之后又增加了心理咨询、手语教学等专业。
赵海彬是李保平创办学校期间认识的好朋友,当时赵海彬是省城一家高级技工学校的老师,和李保平交流过很多教学经验。2019年,他加入山西鑫爱心慈善职业培训学校,正式成为李保平事业上的好搭档。
“我是真的被李校长的励志经历深深吸引,他遭受那么多的磨难却不沉沦,不仅重新站起来,还帮助更多残疾人,这样的人真的太难得了!”赵海彬毫不掩饰对李保平的敬佩,反倒让坐在一旁的李保平不好意思起来:“老赵,你可别夸我了,再夸我要骄傲了!”两人哈哈一笑,屋里的气氛轻松无比。
为山西晚报记者介绍学校的各类教学设施和具体培训课程时,赵海彬始终让李保平挽着他的胳膊,两人相伴而行,步伐一致,默契十足。
“我们现在有康复按摩实训基地、消防安全实训基地、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残疾朋友可以在这里实操训练、考取资格证,有助于他们实现就业。”李保平兴奋地说,为拓展残疾人、大龄失业人员和退役军人的就业途径,他与相关用人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用精准的订单式培训提高这些群体的就业率。
以爱为名 扶残助残的炽热之心永远滚烫
郭义是一名盲人,在山西馨爱心慈善职业培训学校学习按摩手艺后,开始在按摩店打工,后来开办了自己的盲人按摩店,成功实现创业梦想。
家住太原市太铁宿舍的盲人夫妻刘刚(化名)、郭霞(化名),以前靠低保金维持生活。李保平鼓励夫妇俩学习按摩技术,并让他们到学校免费接受培训。经过系统的学习,这对盲人夫妻顺利取得盲人按摩资格证。李保平还积极争取民政、残联等部门支持,为他们配备了专业的按摩床等设备,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在李保平的鼓励和帮助下,刘刚夫妇的按摩技术不断精进,还摸索出多项独门按摩手法。如今,他们的盲人按摩店顾客盈门、生意兴隆。刘刚感慨地说:“李保平是我们的大恩人,是他点燃了我们生活的希望,让我们掌握了一门手艺。”
山西馨爱心慈善职业培训学校从创立至今,累计培训学员5000多名,其中残疾人占到60%以上。虽然是一所民办学校,李保平并没有费尽心机地忙于招生,而是以学员就业为“出口”,致力于让专业适应就业需要、让课程满足职业发展、让培训适应岗位实际。截至目前,他先后联系爱心企业安排了1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或辅助就业。他说,下一步要开校办工厂、理疗店,给更多的残疾人创造就业岗位和机会。
这些年,李保平救助的残疾人越来越多。给残疾儿童送去医疗设备、棉衣、棉被,向盲人捐赠盲人手机,每年助残日坚持为盲人群体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截至去年,他用于助残的资金已超过25万元。
“我是残疾人,自己有了能力,就应该尽力去帮助更多残疾人朋友。”一路走来,李保平用爱点燃更多残疾人心中的明灯,用一颗热爱生活、扶残助残的炽热之心,助力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过上自食其力、阳光乐观的生活。
山西晚报记者 张婉 实习生 吕佩璇
记者手记
不死心,不忍心,不甘心
如果站在李保平身后不看他的脸,你一定不会认为他是一名残疾人。虽然走路要挽着别人,但步伐一点儿都不慢;虽然眼前一片漆黑,但说话铿锵有力,思路非常清晰……好几次因为他说话有点快,我不好意思地打断,甚至懊恼自己怎么会跟不上他的节奏。
这次采访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说的“三个心”:不死心,不忍心,不甘心。不趁自己年轻做点事情,把自己的能力体现出来,不死心;如果一直沉沦下去,拖累家人、亲友,不忍心;不把事情做好做成功,不甘心。就是凭着这股劲儿,李保平放弃了平稳安定的生活,选择了艰难的创业之路。
面对这样一位受访者,我数次被他的经历感动落泪,尽管他看不到对面的我,看不到我红了的眼眶。我感动于他瘦弱的身躯迸发出的巨大能量,感动于他饱受命运折磨却始终心怀善意,感动于他怀揣慈悲帮扶残疾朋友的炽热之心。
世界赠予我虫鸣,也赠予我雷霆;赠我一场病,又慢慢痊愈摇风铃。好故事眷顾好人,天赐的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