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也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6月30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从晋城市人民检察院获悉,泽州县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活动”过程中,办理了一起高标准农田“生病”案。
卫星遥感技术取证分析
涉案农田面积近600亩
2024年2月,泽州县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活动”过程中,经实地走访,发现某乡镇国家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农田大面积沉陷,田间道路塌裂损毁,严重影响土地耕种和农作物生长。该情况不仅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检察机关遂立案开展调查。
通过现场实地查看、调取项目建设清单和土地图斑等相关资料查明,检察机关发现该项目下方100米有某煤业有限公司的采煤区,初步认定农田塌陷系采矿导致。为夯实证据基础、构建完整证据链,泽州县检察院多向发力开展进一步调查核实。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运用无人机航拍技术对高标准农田的大致毁损情况进行初步固定,涉案农田面积近600亩。
“要证明农田沉陷确由煤矿开采导致,梳理清楚两件事实发生的时间线至关重要。”为此,检察机关决定运用卫星遥感技术,佐证煤矿开采与高标准农田沉陷的因果关系。泽州县检察院委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涉案区域内2016年至2024年间7个时相的中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进行分析比对,并出具《卫星遥感监测分析报告》。通过数据查明,涉案农田于2021开始出现沉陷,与下方对应的煤层开采时间重合,证实了开采作业与农田沉陷之间的关联性与连续性。此后,检察机关又借用专业勘测机构精确查明损害后果。经充分沟通协调,泽州县农业农村局督促某煤业公司聘请晋城市某土地规划咨询公司初步测量,勘定土地受损面积为587亩,裂缝面积为1.27亩,受损道路总长度为1.966千米。
多部门齐抓共管
让“粮田”真正变“良田”
在掌握充分证据的基础上,泽州县检察院邀请相关行政机关召开磋商会,会议达成一致意见,由县自然资源局督促某煤业公司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县农业农村局督促某煤业公司对涉案问题进行整改,并加强日常监管;属地政府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并迅速将受损农民的青苗补偿款发放到位,同时履行建后管护职责。经县自然资源局督促,某煤业公司聘请太原市某土地资源信息咨询公司制作土地复垦项目设计报告,最终核定:复垦面积为420亩,填充裂缝68条,修整受损道路5条共计2.629千米,施撒有机肥119110千克,总投资约298万元。会后,泽州县检察院积极进行跟踪督促,推进编制整改方案、立项、审批及整改验收等后续工作。目前,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履职与生产企业的全力配合下,复垦项目已经开始施工。
晋城检察机关办理的此起案件,在我省并非个例。
采访中,山西晚报·山河+记者了解到,2024年9月,临汾市尧都区检察院便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及建后管护法律监督模型,通过碰撞比对数据,发现涉高标准农田线索25条。为确保案件办理的精准性,办案检察官邀请主管部门、乡镇政府等相关工作人员对线索涉及的9个乡镇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部分乡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未能按照有关规定做好建后管护工作,导致多处信息公示牌、排水沟渠、机耕路出现裂缝、损坏等情况,严重影响片区范围内高标准农田的产量及质量。同年10月,尧都区检察院向相关主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向属地乡镇政府发出磋商函。检察建议发出后,相关主管部门迅速行动,让所涉农田重新拥有了信息公示“身份证”;对沟渠及时清理和重新浇筑,实现“渠通水到”。面对塌陷机耕路的修复资金困境,检察机关多次与主管部门面对面沟通,最终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区政府及时拨付了所需的18万元专项修复资金,修复工程也于15天内加紧完成。此外,主管部门根据检察建议内容,部署开展了全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集中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对辖区内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自查,累计排查工程质量问题21个,现已全部整改完成;修订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招投标、建后管护运行、建设资金管理等相关制度,为全面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打下良好基础。
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
检察官全力保障耕地安全
“开展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活动,对促进实现农田建设项目科学规范管理,服务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检察官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基础,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日,最高检发布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白皮书(2024)。据悉,为了更好助力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最高检会同农业农村部开展“公益诉讼助力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监督活动,强化对乱占耕地、破坏黑土地等公益损害问题监督力度,共办理相关公益诉讼案件4300余件。
在此,检察机关也提醒企业开展采矿活动之前需充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的规定,严格按照矿山开采设计和开发利用方案进行作业。如出现因采矿导致的农田塌陷等生态破坏情况,第一时间组织专业力量对塌陷区域进行详细勘查,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及时报备,严格执行,保证修复质量。如对于塌陷的农田,不仅要回填土壤,使其恢复到可供耕种的地势,还要注意补充肥力,保证其达到原高标准农田的土壤质量标准。同时,为防止二次塌陷增加修复成本,企业应建立长期的监测机制,确保修复后的农田和周边地质结构稳定。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辛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