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如果你不知道李白的名气,生活中遇到李白,会和他成为朋友吗?
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毕竟友情的前提是共鸣而不是才华,如果遇到一个朋友夸夸其谈、舞刀弄剑,每个聚会他总是主角,总是聚光灯最亮的地方,你还愿意和他做朋友吗?明明你要远行,他设宴给你送行,结果他既没有祝福也没有劝酒,只是自顾自一饮而尽,然后开始满嘴醉话,谈自己的委屈牢骚,你多半也会讨厌他吧。
但以上这些,是李白的常态。
其他人送别时,总是写景写情,写祝福的话。但李白不一样,他送别没有预设动作,今天是他送别自己的叔叔李云和李华,但他今天心情不佳,不是因为叔叔要远行,而是自己的人生抱负没有实现,加上喝了点酒,他把这场送别当成了自己的演讲会。
有人说,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崩溃二字,成年人的悲伤总是寂寞无声,似乎这样才是成年人的标签,忍辱负重,不轻易悲伤。
但李白做不到这些,他歌就歌、乐就乐,当然愁也不隐藏。今天心情不好,他就要喝酒,任性又天真,李白诗里提到酒往往就和忧愁相关,酒是他的药,让他减轻痛苦。
痛饮狂歌是一种发泄,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助,一个天才面临人生困境时和一个凡夫一样借助酒精发牢骚。在我们这些千年之后的人看来,这仿佛才是人生的宿命,唯有接受,难以逃脱。
李白的痛苦和我们一样,李白的解决方式和我们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李白一挥而就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昨天为何弃我而去,今天为何乱我心头,这两句和送别没有任何关系,这几乎是写日记,是内心话突然说出口,我笔写我心,这样的直抒胸臆是写作真正难的地方。
如果说这句是什么意思,我们不知道李白在此刻送行的宴会上想到了什么?但我们也都懂,我们谁不曾有过这样的时刻,恨时光易逝。熬今夜无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如果不加上面两句,这几句才像送别时的开头,先写远处风光,再写近景,然后书写自己的感情和豪情。一切都顺理成章,但正因为有了前面这天外飞仙的两句自言自语,下面的这几句味道就完全变了,变成了一个人在愁苦中笑着喝杯酒,然后醉话连篇,讲述着自己的不甘和梦想。
我们常说“忧愁”,感觉是一个意思,但“忧”和“愁”是两件事。忧是心动,是外界变化带来内心的变化,对未知的一种恐惧;“愁”是离人心上秋,是惦记过去的美好不知如何保留。
如果前几句是忧的话,那么这几句就是愁苦之后的自我安慰。我们对酒当歌,把这座楼的传奇人物一一数来,我们今天在此聚会,不也是和他们当年一样吗,有着一样的激情和才华,我们要上天去“览明月”。
诗写到这里,突然笔锋一转,李白回到了现实。蓬莱文章、建安骨、小谢这些人最终如何呢?不过是一场游戏一场梦,都不过是浮云一片,哪一个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大多是困苦半生。这似乎是才子的宿命,他追求的治国平天下一事无成,备受冷落,而他发牢骚麻醉自己的诗词却让他留在了历史之中。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水本来就是水,人来不来它都一直在流,但人总以为自己能改变世界,用最锋利的刀子去断水,让水流得更猛。喝酒本来是麻醉愁苦,却让愁苦更加漫长。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最终李白还是一个少年的心,赌气面对梦想的破灭,如果不如意,我就离开这个世俗世界,放弃功名,从入仕变为隐居,弄一艘船笑傲江湖。
但人心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都是江湖,如何退得出,哪里有容你一叶扁舟的地方呢?
李白的后半程人生,步步惊心,入狱、赦免、苦闷、孤行,他“散发”了,他也有了“扁舟”,但他不是“弄”,而是躲闪于世间。
十八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