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往事

碧波里的时代记忆

  •   炎炎夏日、金乌吐火,即使宅在家中也是闷热难熬,此时能跃入一池碧波、挥臂戏浪,那份惬意宛若远离凡尘。如今,各种新颖的公共游泳场(馆)随处可见,但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到公共游泳场游泳不仅是奢侈消费,甚至一票难求。
      太原市青年路游泳场建于1956年,坐落在风光旖旎的迎泽湖畔东南隅,曾是全市人民夏日消暑、学习游泳的唯一一座正规游泳场,是太原整座城的“避暑顶流”。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在太原六中(现进山中学)读初一。入夏后的一天,体育老师告诉我们下周体育课全年级统一去青年路游泳场学游泳,我们一听都乐坏了。体育课本来就是我们喜欢的“嗨皮课”,如今又添加了去正规游泳场的“亲水”活动,听着就比酷暑里吃了一根冰棍还凉爽至极。
      那时“游泳”一词尚属时髦词汇,我们通俗叫“耍水”或“凫水”,胆大点的孩子多数都是去公园或湖潭,像人民公园(现文瀛公园)、饮马河及南海子等处野泳。如果让家长知道,非挨一顿胖揍不可,因为这些地方很不安全。我也有过两三次野泳,只是下水浸泡一下,不敢尽兴,幸好没让爹妈知道。
      当年游泳场管理很严格,须凭体检合格证到大门北侧的小窗口,花五分钱排队购买门票。当时的体检合格证是个巴掌大小的硬纸质卡片,只有在本人照片的骑缝处盖上钢印,经过体检后,在标有姓名、性别和年龄的横栏处加盖“体检合格”条章后才能使用。这些我们都按照体育老师的要求做好了准备,包括泳裤,这在当时都算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
      青年路游泳场每天只开放两场,中午12点和下午3点各一场,每场两小时。那天我们赶的是中午场。大家早早回家吃过午饭,如约来到游泳场,虽然老师统一为我们代买了集体票,但门前人山人海,售票窗口拥挤如潮,排队进场的队伍拐个弯都能排出近百米。好不容易挤进大门口,我们又急速赶往更衣室。说是更衣室,其实只是一个独立小院子,靠南墙有一排简易平房,门上开了几个小窗口,里面摆放着一排排无门的存衣柜,没有智能锁柜,更谈不上刷屏。来游泳的人将衣服卷巴卷巴递进窗口后,里面的工作人员接过衣服,顺手递给一个手牌作为存取凭证。存衣窗口前也一样人多,我们丝毫不敢耽搁时间,与同学们轮换排队、更衣,那情景像打仗一样,大家都很兴奋。终于一切妥当,手牌套在手腕上,穿过淋浴室,第一次走进了向往已久的游泳场。
      游泳场地露天开阔,方正规整,浅深分区,一个跳水池,一个标准池,还有一个儿童嬉水池。偌大的游泳池里水光潋滟,微波荡漾,但见跳水池中最高十米的跳水台如空中楼阁,又似银色白塔,看看都能让人感受到站在上面千钧一发时的刺激;中间两层跳水台各取三分之一高度,如梯层缓步入云。跳水池又叫深水池,正方形,深处约5米,用铁栅栏围着,出入这里的泳者的泳裤上都别着一枚红色菱角大小的《深水池合格证》,看上去挺神气的。据说这需要参加“泳考”,能一口气游完200米才算合格。在那时能得到这枚合格证就成了我的梦想。
      标准池是用水泥浇筑而成,长100米,宽25米,最深处不足两米;池沿光滑,有上下扶梯,沿泳池边有一溜把手,供泳者水里歇缓;池底碧蓝清亮,白色泳道随波浮晃,池里人声鼎沸,水花飞溅。来时体育老师讲了许多注意事项,但现在看来人多得像是“煮饺子”似的,安全已不是什么问题,想被淹呛着都很困难。不等老师多说,我们已经一股脑地都扎进了泳池,很快就找不见同学,也看不到老师了,我独自在标准池里开启了我“自学”的模式。
      休息时,我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仰头望着肤色黝黑,戴着草帽和墨镜的救生员,他们或坐在高椅上,或背着手巡视在泳池边,脸上流露出职业的自豪感,让我十分羡慕。考《深水池合格证》,长大当一名救生员成了我努力学习游泳的动力。
      在水里的时间过得真快,还没有怎么来得及练习动作要领,两个钟头几乎是眨眼就到了。在工作人员清场的催促下,我恋恋不舍地爬出了泳池。此后,一个暑假我也仅去了有数的几次,因为那时家里生活费的开支几乎精确到了分分角角。
      我每次去游泳场,妹妹都会闹着跟我去。我觉得她一个女孩子挺可怜,男孩子可以背着家长去野泳,女孩子就不行了,所以,每次我都会骑车带着她去,没想到,无师自通的她日后竟然在游泳上小有成绩。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为满足市民们对游泳健身的渴望,政府在西海子、北大街及兴华街各修建了一批设施齐备的游泳场(馆)。但夏日的青年路游泳场依然热闹非凡。这里上午要培训专业运动员,还要不定期地举办省市各级游泳赛事,还要接待大型厂矿企业职工的泳赛。那时,已经在太原一电厂工作的妹妹曾代表厂里在全省电力系统泳赛中夺得了女子100米蛙泳冠军,比赛场地就在青年路游泳场。
      此后的青年路游泳场几经改建和扩建,为太原市民游泳消暑带来了更多的清凉和惬意。如今,它已完成了使命,但它那“水中律动心飞扬”的意境却永远刻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
      青年路游泳场也可谓是太原人近半个世纪的泳史记忆,每一滴水都藏着盛夏的欢声笑语。

    彭庆东(太原)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 第2025-07-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