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健康

长治和平医院成功实施晋东南首例心脏“全生理性起搏”

  想象一下,心脏就像一个精密的乐团,每一次跳动都需要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完美协作,但如果指挥这个乐团的“电路系统”出了问题,心跳就会变得杂乱无章,让人心慌、乏力甚至危及生命。
  56岁的王阿姨就深受其苦,她的心脏“电路”出现了多处严重“故障”:心房和心室之间的电路完全中断,左心室的电线“短路”,心房内部的信号传递不顺畅,这意味着她需要植入心脏起搏器来帮助心脏规律跳动。
  幸运的是,日前王阿姨在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了由科主任王治平领衔、副主任赵宇红主刀的“全生理性起搏”手术。据悉,该技术系晋东南地区首次开展,旨在通过模拟心脏天然跳动方式,使起搏后的心跳最大程度接近健康心脏的自然节律。
  据了解,常规的心脏起搏器像是一位“外行指挥”,虽然能让心脏跳起来,但方式不够“自然”。它通常把电线(电极)放在右心室尖或间隔部,以及右心房的特定位置。这样起搏,虽然保证了心跳次数,但心脏左右两边、心房心室之间的收缩可能不那么协调,时间久了,可能会增加心衰、房颤等问题的风险。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心血管内科开展的“全生理性起搏”术的创新之处在于,要同时运用两根特殊的“电线”(被称为3830电极),精准地放置在心脏传导系统的两个关键“枢纽”上:精准对接“左心室开关”——左束支起搏,医生将第一根电极极其精准地植入到心脏左束支区域。您可以把它想象成直接连接到了控制左心室跳动的“总开关”上。这样,电脉冲一发出,就能立刻“唤醒”左心室自身的传导通路,就像电流沿着高速公路疾驰。结果就是,左心室能被快速、同步地激活,最大程度保证了左右心室像健康心脏一样协调一致地收缩,这比传统的只在右心室起搏的方式优越得多。
  为了心房能完美同步,该团队将第二根电极精确地放置在巴赫曼束。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它是连接右心房和左心房最主要的“电线主干道”。在这里起搏心房,电信号就能同时、快速地传遍左右心房,确保两个心房协调一致地收缩。这对于维持有效的心房泵血功能、预防房颤等房性心律失常至关重要。而且,这个位置比传统的心房电极位置(右心耳侧壁)更安全,能避免一些潜在并发症。
  这一手术的开展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术中监测数据清晰地显示了变化:原本心房电信号传导不畅(P波时限120ms),在巴赫曼束起搏后,变得更快更协调(P波时限缩短至80ms)。原本左心室传导阻滞导致心室收缩不同步(QRS波时限130ms),在左束支起搏后,心室收缩时间明显缩短且更同步(QRS波时限缩短至107ms)。
  这就意味着王阿姨的心脏在起搏器的帮助下,重新找回了接近自然、协调的跳动节奏。这不仅让她术后感觉更舒服(心功能改善),更重要的是,大大降低了未来发生心衰、房颤等并发症的风险,有望获得更长久、更有质量的生活。
  这项新技术的应用,成功填补了区域空白,标志着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心脏起搏治疗水平迈向了更精准、更符合人体生理、效果更优的新高度。它不再满足于简单地让心脏“跳起来”,而是致力于让心脏“跳得好、跳得自然”,为受心律失常困扰的患者带来了更优的“心”选择和守护健康心跳的新希望。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文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 第2025-07-15期

  • 第2025-07-14期

  • 第2025-07-11期

  • 第2025-07-1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