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财经

时隔27年价格法首次修订

“反内卷”不断加码 市场迎来投资新机会

  时隔27年,价格法迎来首次修订。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拟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完善低价倾销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那么,在“反内卷”政策的不断加码之下,市场上有哪些投资机会?
  “反内卷”政策持续加码
  相关资料显示,本次正在征求修正意见的价格法,自1998年实施以来,在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物价合理运行、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价格改革深化,价格法部分条款也需要修改完善。2023年,价格法修订列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按照部署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研究起草了价格法修正草案。
  从此次修订来看,征求意见稿主要涉及三方面共10条内容:其一,完善政府定价相关内容;其二,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其三,健全价格违法行为法律责任。
  对于市场最为关注的“反内卷”议题,征求意见稿则进一步明确了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有利于保护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的合理预期。具体来看,在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方面,一是完善低价倾销的认定标准,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治理“内卷式”竞争;二是完善价格串通、哄抬价格、价格歧视等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三是公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等不得利用影响力、行业优势地位等,强制或捆绑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并收取价款;四是强化对经营场所经营者价格行为的规范。
  事实上,针对市场竞争中的“内卷”现象,相关部门早已开始关注。7月1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从而引发市场各方关注。同一日,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7月18日,工信部部署钢铁、有色金属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方案,推动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力度远超市场预期。
  随之而来的,还有多部门对于“内卷式”竞争的陆续发声。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五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时提出,“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7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主持召开企业座谈会时表示,“推动整治‘内卷式’竞争、拓展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完善公司治理和国际化经营服务等”;7月23日至24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举办地方国资委负责人研讨班,会议提出,带头抵制“内卷式”竞争,加强重组整合,推动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形成新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
  “反内卷”主题行情爆火
  7月的资本市场,被“反内卷”这三个字重新定义。连续不断的“反内卷”政策信号,正在迅速改变着投资市场的预期。
  尤其是在以“价格发现”功能著称的期货市场上,近一个月以来,金属、能源和化工期货的部分品种价格经历了一波大涨,成为市场中火热的品种。在此轮上涨潮中,作为行情领头羊的多晶硅,自7月初以来累计涨幅高达50%,主力合约价格盘中突破5.3万元/吨,连续创下历史新高;工业硅主力合约价格7月累计涨幅接近20%;焦煤期货主力合约价格同样创下5个月新高,7月21日至25日,其价格连续大涨,每天都收出长阳线,5天的累计涨幅便高达35%。6月24日至7月25日,热轧卷板、螺纹钢累计涨幅均超过12%;铁矿石、氧化铝、锰硅涨幅在15%上下;纯碱、焦炭涨幅约25%;玻璃、碳酸锂和工业硅的涨幅均超30%。
  而在A股市场上,“反内卷”行情同时启动,“反内卷”甚至被不少人当作“牛市发动机”。最具代表性的是,时隔4年,光伏产业链重新站到市场C位。7月以来,钢铁、建材、电力设备等行业涨幅均超过8%。资金流向显示公募基金单周加仓煤炭股超30亿元,其中,晋股潞安环能一日之内被4家机构扫货4亿元。
  除了一些“反内卷”板块,大盘同样受到了“反内卷”的提振。7月23日,上证指数盘中突破3600点这一整数关口,为2024年10月8日以来首次。7月24日,上证指数收盘上涨0.65%,报3605.73点,这也是自2022年1月4日以来,上证指数时隔3年半收盘再度站上3600点关口,其中,“反内卷”概念板块交投活跃。
  相关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截至7月24日,反内卷指数涨幅为17.17%。其中,普钢、水泥、玻璃玻纤(申万二级行业)板块涨幅居前,涨幅分别为25.82%、25.14%、21.49%。
  不过,本周以来,市场情绪出现一定冷却,国内期货市场迎来剧烈反转。7月28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普跌,与上周涨停潮形成鲜明对比。截至日间下午收盘,焦煤、玻璃、纯碱、工业硅、焦炭、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均收于跌停板,其中,焦煤期货主力合约跌幅为11%,领跌国内期市。焦煤期货在本周一日间已触及跌停,彻底逆转了此前连续五个交易日日间涨停的疯狂势头。在其后的夜盘中,焦煤期货延续跌势,连续第二个交易日大跌收官。而期货市场的波动也影响到了A股,7月28日,“反内卷”概念主线开盘便全线回落,截至收盘,“反内卷”概念股几乎全军覆没。
  大跌之后行情尚未结束
  “反内卷”行情是否已经结束?
  在业内人士看来,短暂的回调并不影响“反内卷”政策驱动下行业估值逻辑的根本性变化。这种短期调整更多是市场恐高情绪的阶段性释放,而非底层估值逻辑的逆转。在第一波情绪退潮后,“反内卷”的大方向仍远未结束,只是市场会更加理性,更加注重政策的实际效果、供需的实际改善前景。从长周期看,没有行业能在持续低利润下维持供给。过去几十年,国内牺牲消费份额进行了大量资本开支,后期将是这些资本开支产生回报反哺消费的阶段。
  对于近期政策的层层加码,申万宏源相关研究人士分析,市场误将“反内卷”等同于反过剩,但“内卷”源于需求强劲领域(如外需行业)企业主动增加供给,导致资产周转率大幅下滑,盈利弱而投资强,与供给侧改革被动过剩(需求下滑、供给被动收缩)根本不同。政策需发展服务业解决需求分化,并治理设备更新监管套利。
  在上述申万宏源人士看来,目前,“反内卷”政策已从初期的行业自律升级为供给侧2.0、全国统一大市场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协同并进的政策体系,政策如今已形成跨行业协同效应:光伏通过技术迭代加速洗牌,汽车依赖品牌差异化破局,农业提升盈利稳定性,周期品实现供需再平衡,建材聚焦产能处置,宏观澄清政策误解,策略强调去产能与去产量的快慢变量平衡。共同指向2026年供需拐点,企业盈利修复与牛市基础强化。下半年投资应聚焦供给侧优化领域,如光伏新技术、汽车情感溢价、生猪优质企业及周期品价格弹性主线。政策虽需应对短期转型阵痛,但企业盈利修复与市场预期扭转已初现曙光,结构性机会已明确显现。
  中信证券研究部相关人士分析,“反内卷”有助于PPI(生产者价格指数)降幅收敛,未来若有需求端扩张政策配合,则有望走出低物价状态。短期来看,“反内卷”可能会约束产能过剩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但中长期来看,“反内卷”有助于经济恢复供需均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上升。“反内卷”作为市场热点,政策定调能级持续提升,但具体落地政策尚未全面出台,整体仍处于交易预期阶段。在这一阶段,持仓出清的行业如钢铁、光伏和水泥等更易受资金青睐;新能源领域中,锂电设备、锂电池、光伏逆变器等部分板块估值处于合理区间,值得关注。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珍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 第2025-07-21期

  • 第2025-07-18期

  • 第2025-07-17期

  • 第2025-07-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