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山河+讯(记者 张婉 实习生 胡朝丽)“地震来了,应该往哪儿躲?”“厨房危险在哪儿?”7月28日上午,由山西省地震局、共青团山西省委、共青团太原市委、共青团晋源区委指导,太原市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合华都社区、太原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同举办的“地震科普安全‘童’行——探索地球脉动,守护生命安全”研学活动,在太原地震监测中心站与巴克创奇危机小镇举办,80余名青少年和家长体验了一场“沉浸式生命教育”。
首先参观的是太原地震监测中心站。平时“大门紧闭”的监测站当天化身为“地球诊室”。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孩子们第一次看到地震仪的“心跳”——数据记录仪实时显示出微弱却规律的波形。“原来地壳真的在‘说话’!”11岁的小芮兴奋地说。
随后,大家来到巴克创奇危机小镇。逼真的地震小屋率先“发难”,3至7级震感逐级递增,地板左右摇晃,头顶灯具晃动,尖叫声中,孩子们迅速“伏地,遮挡,手抓牢”。“厨房最危险的是煤气管道!”讲解员话音未落,“砰”的一声模拟燃爆,现场瞬间安静。
穿过“危机桥”,滚滚浓烟扑面而来。弯腰、捂口鼻、贴墙前行,孩子们在烟雾屋里体验火灾逃生;紧接着大家登上消防车,抱起水枪对准“火点”喷射;在地铁车厢里,警报骤响,他们按指示有序撤离;学习电梯急停时的半蹲姿势。最后的水上环节,孩子们轮番实操心肺复苏,为“溺水者”赢得黄金四分钟。
“以前只在书本里看过,今天全部演练了一遍,比做十套卷子都管用!”家长王女士感慨道。活动结束,每个孩子领到一本“防灾护照”纪念册,背面印着简短有力的避险口诀。
山西省地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旨在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里把书本知识变成肌肉记忆,这也正是防灾减灾教育的终极目标,希望可以把“安全‘童’行”的种子播撒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