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七八月份,各大医疗机构的口腔正畸科都会迎来“暑期档”就诊高峰,其中学生群体占比显著增加,牙齿矫正已经成为孩子成长环节的必修课,一口整齐漂亮的牙齿不仅能提升颜值,更关乎口腔健康和自信心。
为何暑假成为牙齿矫正的“黄金期”?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矫治器?针对大家普遍关心的正畸问题,近日,山西晚报·山河+记者采访了山西省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主治医师范皓。
1 想要孩子越长越好看,儿童颜面管理要重视
“前几年家长们带孩子来看牙齿,主要关注孩子有没有蛀牙、牙齿换了几颗、是否整齐等,现在则更关注矫正牙齿能不能让面部好看、口呼吸会不会影响孩子面部发育等健康问题。”范皓表示,牙齿矫正不仅仅是“变美”,更关乎口腔功能的全面提升,现代正畸主要包括儿童颜面管理和牙齿矫正两大部分,目的是让孩子在健康发育的基础上获得协调自然的面容和健康美观的牙齿。
儿童面部美观的前提是颅骨、颌骨和牙齿的形态结构协调,儿童颜面管理的重点就是在儿童颜面生长发育期间,对儿童的颌骨发育异常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协调面部骨骼与软组织发育,实现健康、功能与美观的统一。“儿童颌骨在生长高峰期的可塑性很强,通常在女孩8-14岁,男孩8-15岁,早期干预能有效引导异常骨骼的重新正常发育,避免成年后复杂的正畸治疗甚至正颌手术。”
范皓提醒,当孩子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建议尽早咨询专业医生,进行早期颜面管理:第一种情况是上颌骨发育不足导致“面中部凹陷”,出现鼻旁塌陷、嘴唇无法自然闭合,俗称地包天。表现为笑起来下牙包住上牙,下巴前突像“小鞋拔”,侧脸弯如月牙。我国约15%的儿童受此困扰,若不及时干预,不仅可能导致“月牙脸”“大小脸”等严重骨性畸形,引发儿童自卑心理。在平时生活中,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是否存在自然咬合时下牙覆盖上牙、下巴明显前突、咀嚼时漏食物等症状,符合任意一条,要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早期科学干预成功率高达80%以上”,范皓介绍,“乳牙列地包天”骨骼可塑性高,颌骨如“软蜡”,佩戴矫治器3-6个月即可引导上颌前移、抑制下颌过度生长。替牙期(8—10岁),地包天可利用上颌骨生长潜力,通过骨性扩弓器+前方牵引的方式促进上颌发育,避免骨性畸形定型改善“月牙脸”。恒牙期则需传统托槽矫正,严重骨性反颌需18岁行正畸-正颌手术联合治疗。
第二种情况是下颌骨发育不足形成下巴短,俗称“小下巴”,影响气道通畅,睡觉打呼噜甚至睡眠呼吸暂停。当孩子出现下巴后缩、侧貌线条模糊,甚至被笑称“没下巴”时,家长切不可掉以轻心,可通过对孩子侧貌观察进行评估,正常应保持鼻尖、唇珠、颏前点三点一线,若下巴后缩超过上唇2mm就需要警惕了。
这种常见的颌面发育问题,不仅会拉低孩子的颜值,更可能是孩子咀嚼效率下降、口呼吸习惯、腺样体面容、睡眠呼吸暂停等一系列健康问题的面部表现。儿童下颌骨在10-12岁处于高速发育期,通过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骨生长,能激活髁突生长区细胞增殖,显著改善下颌后缩。临床数据显示,早期干预的遗传性小下巴患者,矫治效果较12岁后治疗明显提升。
第三种情况是上颌骨发育过度,下颌骨发育不足,导致的骨性嘴突和龅牙。上颌骨发育过度,下颌骨发育不足是儿童颜面发育的“双重危机”,遗传或长期口呼吸导致上牙弓狭窄,前突伴下颌后缩是发病的主要病因,我国8-12岁儿童发病率达17%,不仅影响儿童成年后颜值,还可能引发咀嚼障碍、睡眠呼吸暂停。上颌骨发育过度前突可通过佩戴口外弓/面具式后牵引,抑制上颌骨发育。与此同时,刺激发育不足的下颌骨生长发育。当孩子出现开唇露齿、下巴后缩、打鼾等症状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治疗。
2 啥时候矫正牙齿效果好?不能错过的三个黄金期
牙齿矫正并非“一刀切”,不同年龄段有各自的矫正重点:
第一个黄金期是乳牙期。儿童乳牙期通常指3至5岁,这一时期是乳牙发育的重要阶段,虽然部分错合畸形可能随着替牙期的到来自行改善,但一些错合畸形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颌骨发育、牙齿排列及面部美观,甚至带来功能性问题。
乳牙期必须要干预的常见错合畸形分为两种,一种是乳牙“地包天”,乳牙期的反颌若不及时纠正,可能导致将来下颌骨过度发育,加重面部畸形,最佳治疗时机为3.5-4岁。另一种是偏颌或面部不对称,偏颌是指上下颌骨在咬合时出现不对称,可能由单侧咀嚼习惯或颌骨发育异常引起。乳牙期若发现明显的咬合不对称,需尽早干预,以免影响颌骨的正常发育和面部美观。
第二个黄金期是替牙期(6-12岁),是颌骨发育的黄金期,也是牙齿排列的“危险期”,因不良习惯引发的牙齿错合畸形占比超60%。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可能让孩子终身面临“颜值危机”与健康隐患。
范皓提醒,以下六大口腔坏习惯会在替牙期产生严重危害:
1.吮吸大拇指习惯:70%的婴儿在2岁前有吮指行为,但若3岁后仍不停止,吮吸大拇指会像“楔子”般卡在上下牙弓之间,导致前牙小开颌、上下颌牙弓狭窄。2.口呼吸:腺样体面容的“幕后推手”长期用嘴呼吸会导致上牙弓狭窄、下颌后缩,形成“长脸+下巴后缩”的腺样体面容。3.舌习惯:替牙期儿童常用舌尖舔松动乳牙或刚萌出的恒牙,形成的吐舌、舔牙习惯。吐舌时舌体卡在上下前牙间,会压低前牙形成梭形开颌;舔下前牙则导致牙齿唇向倾斜,散在间隙。4.咬唇习惯:咬下唇会使上前牙唇向倾斜,形成深覆盖;咬上唇则引发“地包天”。5.偏侧咀嚼:因一侧龋齿或乳磨牙早失,儿童被迫用健侧咀嚼,导致咀嚼侧颌骨发育过度、废用侧发育不足。要及时治疗龋齿,恢复双侧咀嚼功能。6.咬物习惯:咬铅笔、啃指甲等习惯会导致局部小开颌。替牙期是颌面发育的“塑形期”,早期发现并干预不良习惯与错颌畸形,能以最小代价获得最佳效果!
第三个黄金期是恒牙期(12-18岁),也是牙齿错合畸形矫治的最佳时期。此时牙齿已经全部替换完毕且移动效率高,牙齿移动速度是成年人的1.5-2倍,疗程缩短30%-50%。通过科学正畸治疗可显著改善牙齿排列、咬合功能及面部美观。
恒牙期常见的需要治疗的错合畸形主要有:1.牙列拥挤,即牙齿排列混乱,重叠或扭转,常见于前牙区;2.前牙反颌(地包天),即下牙包住上牙;3.前牙深覆盖(龅牙),即上前牙突出,闭唇时颏肌紧张,笑容露龈过多;4.开颌,即前后牙无咬合接触,进食时食物易嵌塞;5.双颌前突,即上下前牙均突出导致唇部外翻嘴突,侧面呈“凸面型”。此外,双颌前突的患者往往前牙更加唇倾,前牙易受外伤,影响面部美观;6.后牙锁颌,即上下后牙无咬合接触,常见于单侧,锁颌多导致咀嚼功能受限,可能引发颞下颌关节紊乱。
恒牙期孩子的牙弓发育基本完成,牙齿不齐基本定型,牙槽骨的改建能力很强,牙齿矫正可以取得很好的矫治效果。
3 寒暑假矫治牙齿:时间与适应的双重优势
很多家长都听从医生的建议在寒暑假期间带着孩子到医院做牙齿矫正,那么,为什么医生会建议在寒暑假期间进行牙齿矫正呢?范皓表示,正畸治疗有着科学严谨的程序,需要进行全面的口内检查、面部检查、拍摄精准的影像等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和治疗程序,有部分孩子还需要先拔牙再矫正,矫治初期还涉及取模、定制矫治器、调整弓丝等流程,需频繁复诊。
同时,在矫治过程中,牙齿可能出现酸胀感,口腔黏膜也可能因摩擦产生溃疡,寒暑假孩子们作息相对自由,无须占用上课时间,既不会影响孩子课业,也可以更从容地度过矫治初期的不适阶段。家长也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帮助他们调整饮食、学习口腔清洁技巧,并及时应对突发情况。研究显示,寒暑假开始矫治的患者,适应期平均缩短2-3周。
此外,矫牙初期,孩子可能因为佩戴矫治器而感到不自信,尤其是在同学面前讲话、大笑时有所顾虑。寒暑假期间,孩子暂时脱离了校园环境,可以减少心理负担,等开学时已经基本适应矫治器,社交与学习都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牙齿矫正是一项需要科学规划和长期坚持的治疗。利用暑假“窗口期”固然便利,但更需根据专业评估选择个性化方案。家长应选择专业正规的口腔正畸机构,由专业的正畸医生进行检查后,综合判断孩子的矫治时机及矫治方案,而非盲目追求“抢跑”。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李喜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