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社会直通车

患者生命垂危输血告急 危急时刻急诊医生挺身挽袖

  •   日前,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急诊科上演了一幕感人至深的生命接力故事。面对患者血红蛋白仅31g/L,不足正常值的三分之一,血小板计数极低,呼吸极度困难,生命垂危且输血告急的情况下,“抽我的!”紧急时刻,该院急诊科医生王萌挺身而出献出400毫升鲜血,为患者架起生命之桥,用热血诠释医者大爱,彰显了医务工作者的崇高职业精神。
      当生命亮起红灯,救命血在哪里?事发当天下午,长治市屯留区47岁的褚女士因严重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往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急诊科,检查结果让所有医护人员心头一紧,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仅31g/L(正常成年女性约为110-150g/L),血小板低至21×109/L(正常范围为125-350×109/L),确诊为“重度贫血”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情极其危重。
      输血是挽救生命的唯一途径,但现实却很残酷,一方面血库库存出现阶段性紧张,短时间内难以调配血源,另一方面患者褚女士和丈夫均为先天性智力低下残疾人,家中还有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母亲,均不符合献血标准。时间一分一秒流逝,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持续恶化。
      “抽我的!”关键时刻,急诊科主管医生王萌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做出了一个决定:献血救人。在确认血型匹配后,他毫不犹豫地挽起袖子献出400毫升血液,这袋带着体温的“生命礼物”,被迅速输入褚女士体内,为后续治疗赢得了关键时间。
      10天后,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褚女士康复出院。出院之际,褚女士的婆婆带着一家人最深的感激,将一面写着“热血传递生命希望仁心诠释医者担当”的锦旗郑重地交到医生王萌手中。
      王萌的献血举动让淳朴的一家人误以为他是“输血科”的医生,这份“美丽的错误”背后,是他们对救命恩人最真挚的谢意。“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谢谢您伸出援手,这份恩情我们全家人一辈子都忘不了!”褚女士的婆婆哽咽着说。
      面对家属的感谢,王萌只有一句朴实的话:“这是我的病人,不能不管!”
      今年38岁的王萌是急诊科医生。在工作中他待患者如亲人,平时在出诊过程中抬病人就是很平常的事儿。有一次有名患者年近90岁,下楼梯下不来,抬也没法抬下来,老人当时已经高烧超过40℃,急需去医院,王萌本身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背病人对他来说是个考验,但还是硬坚持把病人从楼上背了下来。日常工作中,他尽职尽责彻夜值守,对疑难病例反复研讨精益求精,对贫困患者常常慷慨解囊,此次献血后,他仅稍作休整便以略显虚弱的身躯重返岗位,继续守护着其他患者的安康。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文举

      记者手记
       用热血书写大爱,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生命危急关头,一滴血所承载的,不只是生的希望,更是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王萌医生的这一善举,不仅为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患者和家属的心。
      一袭白大褂,是责任的象征;一次善义举,是爱心的挥洒;一颗赤诚心,是大医精诚的坚守。这场生命的接力,不仅展现了长治和平医院医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更传递了“敬佑生命、甘于奉献”的医者温度。
      王萌的善举,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源于他对医生这一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无限敬重。在他心中,医生不仅要在诊室里妙手回春,更要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传递爱与温暖。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医者的仁爱之心,不仅仅体现在对患者的救治上,更体现在这些看似平凡却意义非凡的公益行动中。每一次献血,都是他向社会传递的一份正能量;每一滴献出的热血,都是他对生命尊重与热爱的生动诠释。
      王萌,这位平凡医者,用热血书写着大爱,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他的善举,不仅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更在社会上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相信在他和更多爱心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无偿献血的队伍将不断壮大,为更多需要帮助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8-04期

    • 第2025-08-01期

    • 第2025-07-31期

    • 第2025-07-30期

    • 第2025-07-29期

    • 第2025-07-28期

    • 第2025-07-25期

    • 第2025-07-24期

    • 第2025-07-23期

    • 第2025-07-22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